七支坐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盘脚。
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
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
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
万一初学静坐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
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静坐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
静坐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
“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
七支坐法第二个要点在背脊。
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
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弯,身体是弯曲的,勉强完全正坐,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出毛病,最好顺其自然,稍加注意,比较端正就可以了。如果长期的自己慢慢体会纠正,静坐坐好,体型会慢慢校正过来。大家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体型是否正直都没有丝毫感觉,注意力等于死了一半。
总之,初学静坐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笔杆那样的直,背脊并不是筷子、笔杆,所以体型不好的人,在初学静坐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背脊骨竖立这个姿势,尤其同坐垫的姿势关系很大,所以必须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则,尤其是腰鼓这里,我们身体的骨架子,从后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来到骨盘这里,只有一个背脊骨,这个支柱是空的,假如故意挺胸,这个支柱可没有力量,而且这两边的内脏包括肠子、肾脏等,故意挺直反而伤了腰,等到腰的气满了,背脊骨自然会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体坐直,只要从尾椎骨上来到一半,也就是夹肌这里,这些骨节一个一个地都对得很正,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
有些人学佛打坐,胸腔张开,两个肩膀拉开,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这是气功运动,和静坐没有关系,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伤,尤其是腰椎骨这里,一定受伤,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于练拳打桩一样,所讲的部位到颈椎骨为止,也就是到后颈这里,比较鼓出来的骨头为止,和督脉的观念是联系的,道家的术语,背上的气脉叫做督脉,督脉是沿着背脊骨里面的气脉,气脉和骨节是两回事,在佛法里,骨头属于地大,气脉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风大,在唯识学叫做净色根,那是脉的作用。
七支坐法第三个要点是肩膀。
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对,有些图画所画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对,尤其东方人喜欢把两个肩膀向前方挝下来,这样一挝,肺部两边的肋骨就闭拢了,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有些中国画最喜欢这样画,看起来叫做老僧入定,其实在生理上是违反自然的,因为这样一来,沿背脊骨的五脏六腑统统被压迫,这就不对了,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两边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个十字架一样,就像这样,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换句话说,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这些都要自己注意调整。
七支坐法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静坐有妨碍的,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
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卢遮那佛的手印就是这个大三昧印。结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两只手长,叫他接这个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才好。有些人左右手长短不一样,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东西或毛巾垫在手下,至于手长的人,宜结金刚拳印,放在膝盖头上,或者用道家所谓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气热,不妨把拳放开,这样结的印叫做“说法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把手合龙,气也比较容易归元,有的时候静坐会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惧就可以结金刚印了。
手印有很多种,比如道家有一种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错,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贯道也用这种手印,同时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来的另一种手印,道理是阴阳交齐。介绍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跏趺坐法一定要两腿夹足交盘,手结定印呢?因为人体以背脊骨为中心,背脊骨上来有中枢神经,督脉系统,全身的血管神经,是左右交叉,我们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现在科学仪器已经可以照出人体的光,这个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辐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势是两边合拢起来,像一朵花一样,自己本身的电能、光能循环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绝对两样,七支坐法的姿势一摆,所有的电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阳右阴,阴阳交媾,自己交,所以我们对七支坐法的姿势一定要研究好。
身体部分的姿势了解了,再来看看第五个要点,头要正。
头太低,变成这样,就不对了,头太仰变成这样也不对了,所以头一定要摆正。现在教大家一种调整姿势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体趴着,完全趴平,这样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后以背脊骨为中心,慢慢地起来,背脊骨就摆正了。姿势坐好了松下去,然后把脑袋勾下去,对准颌骨,勾得很紧,然后沿着颈骨立正起来,这样头就摆正了。尽管调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时候,又会慢慢歪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体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体要坐得标准,就看头。头摆的正对颈部,尤其颈部这两根静脉管最重要,心脏把血液送到脑部,就是通过这两根动脉管,血压高或者思想多,生气的时候,这两根动脉管会暴出来,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颈部摆好,轻轻压住两根动脉管,怎么样才叫压住呢?用刚才我介绍的方法,把头摆正,它自然就压住了,这样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力量,就缓慢下来,心脏负担也减轻了,打坐姿势对了,轻松了,自然就慈悲喜舍,面带喜气,那是自然的,不是装的。
七支坐法第六个要点是舌抵上颚。
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则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按照中国古代医学的划分,人体背上是督脉,督脉上来由舌头抵到上颚,也就是嘴巴张开,上颚有个穴道,从这里通到前脑,叫上颚阕穴道,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就会立起来,接住两个鼻孔里面的上咽喉,这时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样身体是个完整的生命,比婴儿还要完整。
人老了舌头会向外伸,白痴也是这样,这是自律神经失调。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内吸的,因为口水是很好的液体,也是荷尔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会闻到身体里的液体都是香的,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体整个都转变过来。所以大家试试看,舌头用力缩回,身体会感到特别充实。将来静坐坐好了,舌头自己向上顶,这里的气脉就圆满了,这是正入定的大圆满。所以我们看气脉通的人下颚必定圆满,舌顶上颚就有这个作用,接到脑下体荷尔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状腺的荷尔蒙。
七支坐法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
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内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个境界,自然就充满了,眼睛闭也闭不住,就会含光涡漠,可是也不是张开。你看画的菩萨像,就是含光涡漠,可以看到一点眼珠子,这是正像。不过现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学静坐最好还是闭上眼睛,可是眼珠子还是要正,不要掉下来,你试试看,把眼睛闭上,眼珠向下挂,就变成昏沉境界了。眼睛张开,就容易变成散乱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闭着,眼珠子还是正的,静静地定住。关于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开,也不要斗鸡眼,更不要凝视,要很静。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脸上肌肉放松,怎么放松呢?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尤其中国人始终脸上肌肉不松,容易绷紧面孔,这种神经和细胞都很紧张,脸部神经松开,前后脑神经跟着松开,才宁静得下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习惯,使每一位学习静坐的人,都有一张慈悲喜乐的面孔。
在静坐下坐以后,让我们掌心相对,两只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发热,在脸上由下往上,按摩几下,从太阳穴绕过耳后,重复的做。同时由中指沿着眼窝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为止。
接着是放松双腿,适当地按摩、敲击大腿和小腿,接着两脚伸直,脚尖内拗,两脚转圆圈,两脚脚跟靠打,疏松两脚关节之后,人稍微向外靠,并以手肘的另一支撑,双脚弯曲,两脚脚跟轮流拉直,往外蹬出,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我们打坐之后不至于受到风寒。
图片说明:
以上的动作由南师怀瑾先生示范。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所以南师怀瑾先生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并没有加盖衣服或毛巾。当您学静坐的时候,这样容易受风寒,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08:48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2-4-11 16:31 编辑
南师谈打坐
老师说:“您们还没有办法坐双盘足,就用单盘好了。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或右足放在左足 上面。如单盘也不行,没有关系,就把两腿交叉架住就好了。注意:把坐垫弄好,坐下去时,臀部下面要稍微垫高一点,免得身体重心向后仰。脊梁直竖,自然一 点,不要过分用力。两手圈结在小腹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二个大拇指轻轻相柱,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应 就好。头要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二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双目微张,好像半开半闭的视若无视。目光放在座前七、八尺处。舌头 轻微舐抵上颚。把脑神经及全身神经与肌肉放松,脸上笑一点。另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把毛巾盖在双腿上。好,就是这样。
老师说,在他的《静坐修 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上也说过:“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和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 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四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他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而分散,反归根本而培养它 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无害的。
老师说:坐着并不难,而是如何用心。如果把一念空了,就好了,如何把心念一下清净下来,方法很多,如眼睛平视前方,对着前面的人或像,或一个目标,眼盯着看,心念就会慢慢清净下来。如果有妄念,思想,不要设法去除妄念,每一个妄念来时,不去理它,它自己会跑走的,不用我们去管它。
如果我们上座后,都想把妄念空掉,多笨,如果妄念空得掉就不叫妄念了。因为它本来空,是假的,既然是假的还理它干什嘛!为什么在那里空妄念?纵然您把妄念空 了,那个空的境界,也是一个大妄念,况且您那个空的境界,如果不作功夫,不打坐,也就没有了,又变走了,可见空也是妄念。
心念静下来,就可以学习“定”,什么是定呢?大家认为什么都不知道叫定,觉得自己还清醒,就不是定。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叫定。既不散乱,又不昏沉到底是什么 样子?若说没有样子,那您正昏沉,若说有样子,那您正散乱。若说您坐在这儿,像蓝天一样的清明,即是幻想境界,要真做到没有身心的存在,而与天空一样的 清,无界无边既不散乱,又不昏沉,若能如此,就差不多了。
还有一个重点,一切妄念都是妄想,当你知道是幻想,那个幻想已走了,不要另外用个方法,如观想啦,炼气啦等等,去除那个幻想,那些方法也是幻,为什么?因为作功夫才有,不作就没有,所以是靠不住的。
我们平常的生活习惯,一点都解脱不了,放不下来,转不了。我们作功夫修行要自己反省检查,找出自己的毛病,管理自己,改正自己。我们自己检查一下,打坐不落在散乱,即落在昏沉,再不然落在简略,做不到作意的专一。作意就是注意,修止修定的初步,非要作意不可。
修定的第一步,要作意才能得止,道家的守窍,密宗的观想,净土的念佛,禅宗的参禅、参话头,都是作意的意思。第六意识没有坚固形成一个境界以前,是不能得止的。
心境没有专一,不能得定,如果您修空定,一切妄念不管,能看住这个妄念,把这个作意毕竟专一,也算是得定。
打起坐来,表面上看来严然修道的样子,实际上心里头的贪嗔痴等心所牢固得很,根本烦恼、随烦恼都来了。
也就是您所有的心,妄念,贪嗔痴等心理行为他们一点都没有转化的话,怎么能得定呢!
现在一般人学禅,盘起腿来,坐上半个钟头也好,一个钟头也好,都在内守幽闲;再不然就是空心静坐,连顽空都不如。所以修持要有成就,必须要有所缘。这个有所缘,就是知觉部分,就是把第六意识部分,缘在一点上面。
先是这一念无中生有,观起来是假观,就是作意。把他观成了以后,身心忘了以后,再把自己造作的所缘空掉,就是“空观"。到空观现前,放下万缘的空,才是真正 的空。然后要空就空,要有就有,这就是“中观";在道理上叫作能真空,能妙有,变化无量。总之,非经过这个修持不可。什么是顽空修法呢?上座后,心里头什 么也不想,只念个“空”,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现在再回过头来讲,我们修“止”,必须要修所缘,意识假造一个东西。比如缘呼吸,为什么要心息相依呢?就是把呼吸变成一个所缘的对象。
我们盘起腿来,都在搞身体上的感觉,腰发酸,腿发麻;再高明一点,觉得这时清清静静,这清静也是感觉上发出来的,我们多半被感觉拉着走,再加上看过书,学过 密宗,唔,要通夹脊了;嗯,命门这关通了;都是第六意识后天加进来的知识配合,在那里制造境界。打坐坐在那里忙得很,道家的,密宗的,都搬进来,然后自己 还要加上注解,加上自己的幻想,把自己的幻想又加上注解,而且把这个当成功夫。真正修持,就要严格检查自己的这种心念才对。
您必须坚定于所缘,不被气脉的感觉牵走,身上有一点感觉反应,要统统不理,这个就要靠智慧解脱了。真正达到不受感受的牵制,真能不理这个感受时,真气脉就来了。这个时候,我们生理上的感受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但大多的人想专一于意识境界的所缘境,都做不到。
坐在那里,一念求定,静静坐下去,知道自己妄念来了,知道自己散乱,知道自己昏沉。散乱、昏沉来了就知道;没有散乱、昏沉也需要知道,永远保持这个,就是我们的所缘境界,但是我们就做不到。
打坐无所成的人,其原因为他们第六意识作意的所缘境界,始终没有达到专一。不要以为能静坐几个钟头,气脉也有一点反应,就算是什么成功,没有用的,靠生理来的不是道,因为生理机能一衰退就没有了。如果一上座就保持自己灵明觉知,不用什么假想,那是最好的了。因为假想往往会配合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很多幻境,幻境就是魔境,看见什么光,听到什么声音,闻到什么味道,等等都来了。这些幻境,都是我们阿赖耶识下意识里存在的观念所造成,自己并不知道。幻境每个人不同,因为各人所带来的阿赖耶识种子不同的缘故。
有些人看到魔,有些人看到鬼,实际上都是我们下意识的鬼名堂,自己很难检查出来。
其实真正灵明清净很容易,只要上座的第一下保持着就行,但这也是所缘,要永远保持这一念,中间不落于昏沉杂念思想中,就保持这一知,不过有了这一知,心心 念念知道清净,心心念念保持那一知,那一知就成了妄念。第一刹那那一知,就是了。如果还一直念着,我要保持这一知,那就又过头了。我们知道这一知清净,清 净以后就不理了,就过去了,不就对了吗?如果还一直念着清净这一知,就又不对了。
这样保持以后,生理是自然起变化的,这就是四禅八定一步一步的修持功夫,都离不开这个身体。
现在以见地、修证、行愿三样一起来讲,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 的行动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它,这是在追求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作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 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修道呢?所以空的道理不是这样。
我们作功夫,打坐不能进步,以为方法不对,拼命找名师求方法。不是的,不要受自己的骗。功夫不能进步,为什么不能得定,是因为心行没有转。心理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的话,功夫是不会进步的,见地也不会圆满。我们修行,先看空这个人世间,所以先求出离,跳出来不管。因为跳出来不管,慈悲就作不到。所以口口声声谈慈悲,自己检查一下心理看看,慈悲作到多少呢! 第二,贪嗔痴慢疑,我们又消除了多少。还有功夫作得好的人,静坐的境界尽管好,下坐以后,所有的行为同静的境界完全相反。理论讲得好,作出来完全相反。有些 人,只要学佛打坐三天,然后“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起来了,这个心行没有一点转,怎么能得定呢!修道没有证果,不能证到空,就是心里行为自己转化不了。所 以坐起来,只抓到意识境界造成的一点空,以为那就是道了。真正作到谦,才真能做到菩萨的慈爱。道家老子云:“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 敢为天下先就是谦。佛家讲到什么程度呢?讲到“无我”,谦虚到了极点就是无我。
所以我们在静定中,随时要检查自己,什么是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随时检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随时在检查自己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认为有个方法,有个气功,什么三脉七轮啊!或念个咒子啊!那是不正常的,我们要真正地去反省自己,检查自己。我们多行一点善,念头转善一点,您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们打坐为什么静不下来?检查起来就是烦恼。烦恼里头隐藏许许多多罪恶的种子,许多罪恶的因素,都是由烦恼而来。假如我们转掉了烦恼这个东西,完全转清了,这个时候,心境会比较清明一点点,然后我们才能够检查自己念头的起灭。
自己每一天要随时检查自己,看看心理的行为中,烦恼罪恶的状态解除了多少,检查今天善行作了多少。功夫到了气住脉停,只能说明心的功能,证明唯心所造的功 能,的确可成就这些功夫,神通等。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坐的好有什么用,我们打坐是在那里偷 盗,而同一时间,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我们检查自己,我们的行愿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也就是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 到怎样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做到了没有?
我们要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的,功夫、见地自然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您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所 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功夫上去追求,在功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 有绝对的关系。至于坐在那里,您身心能不能转过来呢!其实道不在打坐的姿势,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
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这个修证不到,不谈!现在社会上,一般讲的功夫都有问题,因为全世界都在心理变态的状态中,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证到,都是自欺欺人之谈。你们自己好好地去体会一下吧!
以上都是老师单独教导学生所说的话,我在旁边听过好几次,也在老师的书上《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及《如何修证佛法》看到过,同时也会背,所以特别抄在这儿,为的是使大家知道,打坐不是就坐在那儿,而是要由心里,自己的行为上做修正,打坐只是方法不是目的。
作者: 泥香阁 时间: 2012-4-11 08:50
学习,不错,只是自己静不下心来。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09:02
熊帮忙改一下吧
作者: 无极 时间: 2012-4-11 09:19
哇 看得头昏眼花 还是直接上图吧 小龙女!小龙女!直接示范!哦?看错了 不是小龙女?是小侠女?字写得太不清楚了,看不清楚不认识呀!
作者: 无极 时间: 2012-4-11 09:24
(, 下载次数: 9)
貌似古墓派都是这样打坐的吧?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09:34
无极 发表于 2012-4-11 09:19 
哇 看得头昏眼花 还是直接上图吧 小龙女!小龙女!直接示范!哦?看错了 不是小龙女?是小侠女?字写得太不 ...
过儿,你没戴眼镜就出来了呀。
作者: zxxlb 时间: 2012-4-11 09:45
唔。晚上试试。
作者: 驴牙医 时间: 2012-4-11 12:29
无图无真相 求飘柔姐示范 
作者: 无聊KKK 时间: 2012-4-11 12:29

作者: noodles 时间: 2012-4-11 12:33
沃米托佛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12:37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这本书不错,实际上南师不一定要用这样的书名,我想是出版商定的吧。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12:39
各位大侠,网上有南师示范的视频,姐的真身就不出来吓大家了哈
作者: ycjiang8 时间: 2012-4-11 12:40
噶许多文字......
作者: 驴牙医 时间: 2012-4-11 12:43
ycjiang8 发表于 2012-4-11 12:40 
噶许多文字......
黑社会来了 
作者: ycjiang8 时间: 2012-4-11 12:44
驴牙医 发表于 2012-4-11 12:43 
黑社会来了
照片,照片
作者: 驴牙医 时间: 2012-4-11 12:46
ycjiang8 发表于 2012-4-11 12:44 
照片,照片
自己找 满坛子都在通缉你来
作者: ycjiang8 时间: 2012-4-11 12:48
驴牙医 发表于 2012-4-11 12:46 
自己找 满坛子都在通缉你来

作者: 齿刺 时间: 2012-4-11 13:18
我崩。。。这事儿弄大发了。。。一只兔子引发的打坐狂潮。。。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2-4-11 15:38
齿刺 发表于 2012-4-11 13:18 
我崩。。。这事儿弄大发了。。。一只兔子引发的打坐狂潮。。。
应该…应该不会形成那啥功的规模吧
作者: TXYMM 时间: 2012-4-11 16:11
瑜伽挺好。。。舒缓身心。。。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2-4-11 16:33
各位有空可以看看《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 赤松山人的书看着比较轻松。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2-4-11 16:55
好贴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20:58
花斑熊 发表于 2012-4-11 16:33 
各位有空可以看看《空谷幽兰》和《禅的行囊》, 赤松山人的书看着比较轻松。
一定去看看,谢谢小熊宝宝
作者: 断桥不远处 时间: 2012-4-11 21:30

作者: 驴牙医 时间: 2012-4-11 21:42
我来看看花痴熊又来耍牛忙吗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2-4-11 21:49
驴牙医 发表于 2012-4-11 21:42 
我来看看花痴熊又来耍牛忙吗
哼哼哼哼,我不过是嘴上说说,您可是君子动口又动手,对了,加上构思还动脑。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21:56
驴牙医 发表于 2012-4-11 21:42 
我来看看花痴熊又来耍牛忙吗
哥放心,小熊这次挺文明的
作者: 玉道天缘 时间: 2012-4-11 22:03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2-4-11 22:04
得,还给坐实是我耍牛忙了
作者: 小侠女 时间: 2012-4-11 22:13
小毛熊,乖
作者: 驴牙医 时间: 2012-4-11 22:46
花斑熊 发表于 2012-4-11 22:04 
得,还给坐实是我耍牛忙了
还是飘柔姐厉害
作者: 小板板 时间: 2012-4-12 00:41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