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难道是95于田山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8-31 23:07
标题: 难道是95于田山料?
向各位请好!
关于95于田山料,传说级别,俺先贴几张照片,网友给传的,95于田山料图片。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8-31 23:10
俺得了一个镯子,以为是95于田山料,传上来,请共鉴。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8-31 23:14
虽然有棉点,也是风姿动人哈,话不多说,继续传。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8-31 23:23
虽然有棉点,也是风姿动人哈,话不多说,继续传。


作者: 见性不留佛    时间: 2013-8-31 23:41
怎么像戈壁呀?
作者: 玉道天缘    时间: 2013-8-31 23:50
都开门的{:soso_e179:}
作者: 万里    时间: 2013-9-2 10:43
有点不像和田 真像石英类的石头!{:soso_e100:}
作者: zxxlb    时间: 2013-9-2 12:43
镯子看海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3-9-2 14:45
“95于田料”早已经是传说了,别太当真了。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3-9-2 14:49
戈壁 发表于 2013-9-2 14:45
“95于田料”早已经是传说了,别太当真了。

95年于田料是在于田矿多年没有出好料的情况下出产的一批比较好的玉料,玉质白微泛淡青,油脂性好,块度小,有裂理和片理。由于块度不完整,即使现在看也不是很好的山料白玉。{:soso_e113:}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2 20:19
谢谢楼上几位,我就不一一回复了。
石英石手镯拍照观感挺像白玉手镯的,石英石手镯硬度达标,但是密度不达标。这个手镯密度比2.95要高,可能自己测得也不准哈。硬度剪刀绞不动,滑下来差点伤手手。
去年亲戚给老婆送了一个白手镯,水线挺发育,在内圈。老婆很高兴,我看是石英石手镯,她不信,测密度也不信。拍了照,发到网上看,大多数人定为海料。后来摔断了,看了断茬口才服气。东西早扔了,不过当初的照片还在,发上来大家看看。这是目前我见到的最象白玉的手镯。
(, 下载次数: 9)
(, 下载次数: 5)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8)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2 20:36
于田料和青海料在透明度上难区分,于田料要比籽料透一些。我到玉店里和海料镯子做过实物比对,感觉要比海料水一些。人家不让拍照,我又没有海料镯,照片观感比对就做不了了。
比石发育有数条水线,白度也就是1级白的样子,修过形,象山料结构,但是有汗毛孔,就定为籽料了。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4 22:30
我学习古玉,疑惑很多,就当是抛个砖引个玉。
纯属推测,不幸雷同,万分荣幸:
汉以后,尤其是经历了魏晋食玉风暴,某种玉料绝迹于江湖,哪种玉料,边看边说。
汉高祖刘邦老婆吕后的玺,从百家讲坛《马未都说玉器收藏》截的视频汉玉蝉。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4 23:02
呵呵,问题来了。
汉的玉料种类很多,以上两种玉器玉料定为和田料羊脂玉不为过。吕后,权势滔天,所用玺肯定是最好的玉料。而且,此玺江青同志也甚为喜爱,把玩了几年。
观以上两种器物,虽历经二千余年,基本未受沁,可见玉质之好。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玉料是青海料?想来各位也不接受,那么,是和田籽料?也不像。和田山料无疑?
95于田山料,俺真没见过实物。据考,此料当年并不显山露水,而是年后流转到内地后,声名鹊起。如果排除商家炒作,应该是近似于玉玺用料。
大家熟知和田各种玉料,究竟现在还是不是有接近于玉玺玉料的料子,还请教导我{:soso_e183:}
岳工说过:拿着馒头问是哪里的麦子做的,岂不可笑?
俺不以为然,玩玉的最大乐趣就在于能够分辨清玉料。比如喝茶,高人自能分辩明前后,雨前后,甚至还能分清煮茶的水是江边水还是江中水。
玉质感受:纯净清澈,刚烈坚硬。
作者: 自由的风    时间: 2013-9-4 23:03
继续呀!
作者: hendrygp    时间: 2013-9-5 17:31
楼主 你那个镯子我个人看像老坑青海料的  另外您对玉石的认识和理解让我很受教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8 01:01
俺不是打广告的。东拼西凑再写点。
记得前年有个70多岁的维族老大爷对俺戏言:于田玉是和田玉的爷爷。当时不解,现在来看,未必就没有道理。
和田古称于阗哈,于阗国。《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汉使穷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汉书·西域传》也说:“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河源出焉,多玉石”。
在和田玉的开采史上,以于田县的阿拉玛斯地段和叶城县的密尔岱地段所产玉料最为著名。阿拉玛斯玉矿的开采史至少有3000年之久。柳什村旁有距今约3000年的古墓地,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玉饰,说明此地玉石很早就已开发。“柳什”是当地维吾尔人发汉语“玉石”一词之转音,可见这个村子的形成与历史上该地区玉矿的开发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浅部白玉常年为积雪所覆盖,雪与玉相映成趣,阿拉玛斯白玉遂有“冰清玉洁”之美誉。
羊脂玉是明清以来的叫法,好像是乾隆叫出来的。汉代叫白玉,没有脂肪,东汉卫宏《汉旧仪》曰:“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玉玺,金螭虎钮”。



作者: TXYMM1    时间: 2013-9-8 20:47
看海,,
作者: 夜好黑哥好怕    时间: 2013-9-8 21:23
学习了
作者: dcb1314    时间: 2013-9-9 14:33
不用传说了,新坑的青海料。确定,100%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26 18:14
如果俺的推论正确,也许95于田料的神秘面纱可能就揭开了哈.
据说汉以后某种真玉料绝迹,其实还是偶有现世的.95于田料应该是在玉质上接近汉代的此种顶级真玉玉料,才赢得了偌大的盛名.
附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龙带钩图片.估计没人说是青海料做的吧.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5)

(, 下载次数: 9)


作者: hope    时间: 2013-9-26 18:28
真是顶级玉料,一出来就会被玉商慧眼识宝,倒是据说95于田刚出来并不那么受追捧
作者: hujun2005seu    时间: 2013-9-26 22:12
于田料是山料,为毛那三张图片看起来那么像戈壁滩上的东西?
偶之愚见,山料是否该是这样的?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晨曦飞琴    时间: 2013-9-27 02:02
好料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28 11:22
hope 发表于 2013-9-26 18:28
真是顶级玉料,一出来就会被玉商慧眼识宝,倒是据说95于田刚出来并不那么受追捧

{:soso_e181:}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一般来说,料子的定位、商家的操作乃至蝴蝶效应的产生等等,都需要一个过程。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28 11:49
hujun2005seu 发表于 2013-9-26 22:12
于田料是山料,为毛那三张图片看起来那么像戈壁滩上的东西?
偶之愚见,山料是否该是这样的?

{:soso_e181:}一般来讲,于田山料讲粉头,图片所示山料特点明显,料子泛青,应该是标准的上品于田白山料,要是再有成品雕件图片相配就好了。
至于头三张图片,没见过实物,看图片个人还是偏向于山料。
查了下资料发上来,要是再有戚家坑出的料子玉件图片,三者相互对比印证,期待。
    至今在采矿坑壁上还留有清代采玉人书写的汉字.民国初年,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此组织开采,从采坑的上部(深约40)掘出很多白玉和青白玉,其中高质量的白玉占三分之一,畅销京,津,苏,扬等地,深得琢玉厂家和购者的青睐,被称为"戚家坑"(图18) 以后"戚家坑"也成为和田玉优质山料的代名词.经过多年的开采,如今阿拉玛斯矿点上坑洞累累,废弃的碎玉料随处可见(图19)。
(, 下载次数: 5)

(, 下载次数: 3)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9-28 11:49
晨曦飞琴 发表于 2013-9-27 02:02
好料

{:soso_e181:}
作者: hope    时间: 2013-9-28 19:39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3-9-28 11:22
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一般来说,料子的定位、商家的操作乃至蝴蝶效应的产生等等,都需要一 ...

18年前出的山料,该成为传说了。大多数人不见其实,但闻其名,很有可能越传越神
如果还有原料块宣称是95于田,很可能连当年过手那批料子的人都既不能证伪,也不敢断真
既然没有身份印记,不如抛开那个传奇称号,判断玉质可能更靠谱
没见过确定无疑的真95于田,个人一点看法{:soso_e181:}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0-25 20:51
楼上说的在理,俺是有点钻牛角尖了。{:soso_e181:}
俺又拿了一个镯子,96年在和田出现的青海山白镯(没有直接证据),算是老坑海料了。
至于老坑和新坑,说法很多了,有一种说法:矿体出露于地表的是老坑,氧化完全,深埋地下的是新坑,借科学名义说是氧化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据考,在95于田料出现后,一批青海料随之出现,借船出海,冒充于田料。
不管咋样,俺以为新坑海料达不到这个质地。
把96年的青海山白镯图片发上来,共鉴。{:soso_e183:}
(, 下载次数: 5)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4)
(, 下载次数: 8)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11)
(, 下载次数: 7)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0-25 21:00
俩镯子放一块对比如下: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8)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0-25 21:18
古玉,判断料子出处真是个谜,俺的研究也就这样了。
新玉和古玉,材质的判别,真的很难很难。
呵呵,好像古玉在材质判别上不是特别讲究哈,至少比新玉差远了。
奉上乾隆年代的一件玉器图片。
(, 下载次数: 6)
作者: hope    时间: 2013-10-26 10:41
个人觉得,判别古玉玉料的产地缺乏可靠依据,可能会争论不清,
下面这个籽是猫料,这样的籽做成玉器后,不知楼主会不会判断成于田料
作者: 行者    时间: 2013-10-26 10:49
我也看海。
作者: 见性不留佛    时间: 2013-11-1 15:23
zxxlb 发表于 2013-9-2 12:43
镯子看海

于田料与海料到底在视觉上有几分相似?{:soso_e100:}
作者: zxxlb    时间: 2013-11-1 15:45
浓度
作者: villaslife    时间: 2013-11-1 20:35
就是白。
作者: 草木人    时间: 2013-11-1 22:50
{:soso_e127:}难道这是传说中的那个
作者: 老张师傅    时间: 2013-11-2 09:36
看完楼主此帖,感觉到了楼主之造诣颇深~~所以也传图助兴~~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1-3 22:38
hope 发表于 2013-10-26 10:41
个人觉得,判别古玉玉料的产地缺乏可靠依据,可能会争论不清,
下面这个籽是猫料,这样的籽做成玉器后,不 ...

{:soso_e179:}料子不错,白度欠一点,应该是青白子,基本无绺裂,有通透感,当得起晶莹剔透的评价。可以归入到玩料一类。
这个料子也证明了和田料里也有通透的料子,当然,是似透非透,半透明,全透就不是和田玉了。
至于我会不会误判,这个不好说,打眼的可能是有的。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1-3 22:48
老张师傅 发表于 2013-11-2 09:36
看完楼主此帖,感觉到了楼主之造诣颇深~~所以也传图助兴~~

{:soso_e181:}98年,你是老玩家了。
我可没本事断95于田料,只是自己在这猜测推断。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九十年代魔,好象是流行皮色,一大批料子争先恐后的染色,光白子反而较少。
那个时候,几百块就可以买到好料子了。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1-3 23:08
时代不同,审美观也在变化,和田玉是微透好还是半透好,由不得我说。
是水灵灵的水光好,还是润的油光好,也由不得我说。
不管咋样,历史上毕竟有过温润而泽、冰清玉洁、冰肌玉骨这样的词语来评价和田玉。
白玉有好几种白,在色度上,白玉怕比。两块白玉放到一起,色差就出来了。我把那个质子和脂白子放一块比一下,图片如下。
(, 下载次数: 9)

至于和田料与青海料,毕竟08奥运会奖牌采用了青海料。有个理由说是青海料块度大,可以保证奖牌用玉在质地和色泽上的同一。
青海料一般认为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开发的,但在历史上确实有通透的和田玉料。
俺再放上来一张搜集的明清玉图片,共鉴。
(, 下载次数: 3)

作者: 御隆堂小李探花    时间: 2013-11-4 10:15
看不出来麦子是哪里的
作者: hope    时间: 2013-11-5 19:48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3-11-3 23:08
时代不同,审美观也在变化,和田玉是微透好还是半透好,由不得我说。
是水灵灵的水光好,还是润的油光好, ...

嗯,我在32楼发的小籽和21楼上博的西汉带钩玉质很相似
我赞同楼主的观点,单论透度是不足以判断玉质的,也不知道我们认同的美感是不是和玉质判断能对应上。青海料、于田料、一些籽料虽然透度都比较大,但是整体感觉还是有区别的。需要清楚和田玉的变晶细腻程度、交织程度、致密程度、杂质含量是如何单独影响和共同决定玉石的光学性质的,才可能通过观察一块玉石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soso_e181:}

作者: 火海马    时间: 2013-11-6 22:32
一群人考博士呢,我看哪那么多废话。
石之美者为玉,你管他哪的产地,你喜欢就是你的好玉,看了更好的就知道啥是你想要的了,这年头到砖家太多了,老百姓大可活的简单点,喜欢?不喜欢?
楼主的宝贝反正不是我的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要卖就直说,没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3-11-8 17:30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3-11-3 23:08
时代不同,审美观也在变化,和田玉是微透好还是半透好,由不得我说。
是水灵灵的水光好,还是润的油光好, ...

明清玉件有许多尤其是小件采用的料子水头都是很好的,也可能是器物小了薄了的缘故,这样的料子许多玩家都称为精料子,个人也非常喜欢这种料,所以俺卖出来了许多明清小玉件都用“精纯”二字形容,当然这种状态是青海那种清汤寡水的料子没法比的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3-11-8 17:35
hope 发表于 2013-10-26 10:41
个人觉得,判别古玉玉料的产地缺乏可靠依据,可能会争论不清,
下面这个籽是猫料,这样的籽做成玉器后,不 ...

这个料子符合许多明清小玉件的玉质特征,老玉玩家也在判断玉料时认同这样肉质的器物为籽料所雕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3-11-8 17:36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3-8-31 23:23
虽然有棉点,也是风姿动人哈,话不多说,继续传。

这个圈儿的肉质从图片看肉质偏嫩,个人判断是青海料的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3-11-8 17:42
玉龙雪山 发表于 2013-9-26 18:14
如果俺的推论正确,也许95于田料的神秘面纱可能就揭开了哈.
据说汉以后某种真玉料绝迹,其实还是偶有现世的. ...

这件的玉质不是那个圈儿可以比的,如果让俺描述,俺没法组织有效的词汇表达,完全就是玩了这么些年的感觉,这件钩子的玉质可以用精光内蕴形容,那个圈就寡淡了
作者: hope    时间: 2013-11-11 12:58
cs3981 发表于 2013-11-8 17:35
这个料子符合许多明清小玉件的玉质特征,老玉玩家也在判断玉料时认同这样肉质的器物为籽料所雕

嗯,认同但不好证明{:soso_e183:}
只是针对楼主谈判断古玉材质才说的,中高古玉是否籽料,具体产地不重要,甚至玉种和玉质都不是重要的。
对明清老件,判断玉质可能重要点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1-23 15:55
有些天没上来了,谢谢楼上诸位。{:soso_e179:}
出来卖的念头动过,可是没卖过。
就是爱玉,所以来交流,自己的积累还是不够,有些料子吃不准,所以请教、交流、讨论。{:soso_e183:}
自己重新又检视一番,曾经戴过又搁置的小件上找到了些透明的东西,又发图上来了。{:soso_e113:}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8)

作者: 玉龙雪山    时间: 2013-11-23 16:22
帖子头三张网友的图片,个人做了个分析。
一个玉矿的发现,一般矿体要有部分出露地表。如果矿床整体深埋于地下,目前好象很难发现。
爆裂面是受外力比如炸药铁锤之类暴力破坏的残裂面。
此块玉石明显可以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
地上部分,接受风化,其实主要是受氧化程度高。
古人说玉乃天地之精华,餐风露宿,受日月之滋养,接受自然选择。
古玉乃复归于地下,完成天人合一的另一个过程。
(, 下载次数: 8)
(, 下载次数: 8)
作者: qxying111    时间: 2013-11-23 19:17
挺白的
作者: liqun883    时间: 2013-11-27 10:44
只是个传说,别当真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