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多里昆的旅程 一个新疆人的中国骑行记 [打印本页]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4-4-11 13:39
标题: 多里昆的旅程 一个新疆人的中国骑行记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4-4-11 13:42 编辑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张瑞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维

发自:湖南邵阳、衡阳、永州        2014-04-11 09:47:08


(, 下载次数: 8)

   多里昆骑行至湖南株洲。过去11 个月,新疆人的身份让他受过歧视,也感受过热情。沿途热心市民为他送去了旗子和标语。



    县里决定将多里昆树立为宣传民族团结的典型,并为他举办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师生代表发言要像他一样有理想有抱负。


    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后,多里昆问路的时候,掉头就走的人变多了;一些旅馆明确拒绝他入住;一瓶矿泉水卖给他就要五块钱;到超市去买清真的方便面,老板有也不卖给他。


    出名之后,多里昆最喜欢的是让别人在网上搜索他的视频,里面他在讲:“我们都是中国人,维族有好的也有坏的。我是好人。”



    2014年3月28日下午,湖南邵阳,新疆人多里昆·土努干江到达他环游祖国的第8省的第10站。像过去11个月一样,如同唐僧西天取经,每到一个城市,多里昆都会到共青团办公室加盖公章,获得像古代“通关文牒”般的证明。


    他的身后,则是几位闻讯而来的记者。


    “您有什么话想对这位维族同胞说吗?”摄像师将镜头对准一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后者站在办公桌旁,似乎没想到镜头还会笼罩自己,神情就有些局促。“让我准备一下。”他连忙说。摄像师于是提示道,“他这么不远万里地过来,说说你的感想。”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示意想好了,偏过身,再次面对镜头,就显得从容许多,他笑着说,“我很感动,我希望有更多的维族青年加入他的行列。”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多里昆·土努干江安静地坐在办公桌的另一侧,听着工作人员的表扬,露出开心的笑容。


    多里昆今年31岁,他从新疆出发,正骑车环游全中国,在湖南之前是骑自行车,之后则骑摩托车。


    不到一小时,多里昆走出了市委大门,在大门口合影留念。


    “来,把摩托发动起来。”电视台的摄像师指挥着,补拍最后的镜头,放下摄像机时,两个人的脸上都有着大功告成的喜悦。




   “大事”


    下午四点四十分,摩托车驶出了人群的包围。


    衡阳离邵阳130余公里,按摩托车每小时跑四十公里计算,晚上八点就能到。


    但问题是多里昆不认路。虽然能说普通话,但不认识汉字,看不了路牌。临走时,当地人教给他的行车路线,随着每一个岔路口的来临,只剩下一堆没有意义的“向左又向右”。


    晚上六点,摩托车依然还在邵阳市郊,寻找着通往衡阳的315国道。


    “要问问路。”在又一个岔路口,多里昆停下来。对于问路,他早已驾轻就熟,他不看地图,从新疆一路问着走,他说自己的汉语就是这么学会的。


    “嗨,朋友。”他用口音极重的普通话喊着,一边按响喇叭。


    一辆深红色的轿车停了下来,副驾驶上的年轻人摇下车窗,看着多里昆,忍不住好奇地笑出声。“你是干嘛的?”


    多里昆骑着一辆普通的男式摩托车,他将自己的所有家当都堆在了上面,两个放衣服、毯子的大包堆在后座,外加一对挂车子两侧的边包,摩托车就像一个变形金刚般臃肿。不普通的,是他在车后绑了两根旗杆,一面是国旗,一面上面写着“新疆民族与全国各民族和谐相处”。


    更不普通的是他本身,多里昆体格壮硕,一脸大胡子向四面八方伸展,高鼻深目,在三湘腹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从新疆来,要环游全国,宣扬民族团结。”他大声回复。“好嘛!”年轻人鼓噪起来。


    轿车也要去衡阳,让多里昆骑着车跟在他们后面。但不一会儿,就忘了他的存在,一溜烟跑没了影。


    “咦,那车呢?”他嘟哝着,幸好已上了国道。


    这时,多里昆接到了老家伊犁州伊宁县共青团团委书记帕尔哈提的电话。“我到了邵阳,现在去衡阳。”他用维语告诉对方。


    “他是我们县的大领导,我们每天都通电话。”多里昆感激地说,他能成行,多亏了帕尔哈提的支持。


    这要追溯到11个月前,2013年4月27日的上午,帕尔哈提在办公室见到了多里昆,后者提出他有一个骑自行车环游全国的计划。


    “你咋走?一个人?”帕尔哈提还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些不敢相信,问他需不需要等一段时间,和其他人一起去。


    “不等了,我必须走。”多里昆肯定的说。当时,他的妻子已有了身孕。


    这是一种赌气与冒险混合的决心。多里昆原本在甘肃张掖烤羊肉串,但一次酒后犯罪,让他蹲了七年监狱。2012年夏天,服完刑回到新疆老家海力番买里村时,他一无所有,感到抬不起头来。


    “原来的朋友都不理我了,说我名声不好。”多里昆抱怨道,他想做生意但银行因为他的劳改身份不给贷款。当时,他亟需做一件大事来证明自己。在入狱前,他喜欢骑行,这次,他决定去环游中国。


    帕尔哈提对这件事很重视,汇报给了县上的主要领导。县里决定将多里昆树立为典型,他的维吾尔族身份让他成为维族青年的代表,他的为了梦想而拼搏的精神也值得学习,他的骑行,将被赋予最重要的使命:宣传新疆,宣传民族团结。


    “是我要求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去找当地的共青团盖章,我们的青年,也希望得到各地共青团组织的帮助。”帕尔哈提说。


    2013年5月22日,在伊宁县的英塔木乡中心学校,帕尔哈提为多里昆举办了盛大的欢送仪式,提供了国旗团旗、运动服、T恤、鞋子、常用药品以及部分资金。伊宁县共青团给他开具了介绍信,公安局为他制作了专门的“游遍全中国”身份卡,卡上印有他的照片和身份证号,他一直挂在胸前。


    全校师生四百余人参加了欢送会。多里昆在会上保证用两年时间,走遍全国三十个省份,四百个城市。学生代表随后发言,要像他一样有理想有抱负,好好学习。


    在热烈的欢呼声中,多里昆·土努干江出发了。




(, 下载次数: 7)


     实线为截至记者结束采访时已走过路线,虚线为计划路线。




   “汉地”


    在旅程开始的最初一个半月,多里昆一直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骑行。公路荒凉,夏季高温,到和田之后,他不得不选择昼伏夜出。一直到2013年7月11日,他才来到了在新疆的最后一站——若羌县。


    在若羌,作为即将离疆宣传新疆的有志青年,多里昆受邀参加了民族团结座谈会,当地政府为他设计了接下来的行程。从若羌向东,穿过柴达木盆地,到达青海格尔木,再南行,翻过唐古拉山口,踏上青藏高原。


    穿过沙漠以及数不尽的海子,翻越高山,2013年8月4日,多里昆来到了拉萨。在这里,他碰到了旅程中第一个麻烦。


    一天傍晚,多里昆被警察拦了下来,他的维族身份引起了警察的注意,而他大包小包堆在自行车后的行李也让人怀疑。虽然早有准备,为了证明身份,多里昆不仅带着自己的身份证,还带着户口卡。但将这些连同共青团的介绍信一并交给警察后,警察依然要将他带往当地派出所进一步核查。


    这是旅程中第一次出现的情况,多里昆不知所措,给他们展示自己带着的国旗和团旗也没有用,被带往派出所后,只好给帕尔哈提打电话求助。帕尔哈提让他把电话交给派出所的领导,在电话里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的证明,才让多里昆得以重新上路。


    从荒无人烟之地到人事繁杂之所,同样的情况发生了十多次,这之后,帕尔哈提成了多里昆在路途中的保护神,让他得以有惊无险。


    8月末,多里昆沿着澜沧江来到云南大理,才算是真的踏足“汉地”。


    在大理,首先与多里昆相遇的是背包客刘子瑄。在夏日洱海的午后阳光中,汉族人刘子瑄说她不会嫁给维族人。多里昆哈哈地笑着,说如果他有一个汉族妻子,他会允许她出去吃,不在家吃就好。


    在昆明,多里昆意外地遇见了伊宁老乡,回民马忠义。马忠义开着一家兰州拉面馆,已经在昆明生活了十多年。


    “他留着大胡子,戴着圆顶帽,一看就是维族。”马忠义说,他许久没见过家乡的人了,维语早已生疏,没想到两人一聊,才发现竟然是老乡。


    多里昆告诉马忠义,自己要环游全国,接下来就要北上。“他说得很高兴,我也很高兴。”马忠义说,“我就请他吃了两碗拉面,祝他一路顺风。”


    从云南北上,就到了四川。在四川的第一站是西昌,当时正是一年一度的彝族年,混杂在身着披衫、五彩绣裙的人群中,多里昆有点搞不清楚这到底算不算“汉人住的地方”。


    他跑去西昌共青团委盖章,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用防水塑料包好的大册子,打开来让值班人员看。


    册子里三分之一的页面上已经有着密密麻麻的章印,这是他半年来的成绩。每到一地,他会去盖两个章,一个是共青团的公章,一个是邮局的邮戳,如果对方愿意,也可以写上一段祝福。谁知道因为彝族年,领导都已放假,公章被锁了起来,值班的人只好在他的本子上留下证明,“彝族年放假,无法盖章。欢迎下次再来西昌玩。”


    2014年的新年,多里昆是在贵州过的,虽然维族没有过新年的习惯。在这里,最让多里昆得意的,是他成功调解了一次维汉纠纷。


    那是在贵州凯里,一个维族小贩将一部假手机卖给了一个汉族小伙,当后者发现上当后,拿去退货,小贩不肯,双方纠缠间,汉族小伙捅了维族小贩一刀。


    这在当地社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当时我骑车到那,一些维族人将这个事告诉了我,让我去帮他们谈。”多里昆说,他的同胞希望能提高赔偿。


    贵州民警邱建国提供了相似的说法,当多里昆进入贵州境内,他们已经知道了他的到来,这起纠纷发生后,也希望能通过他来调解。


    “那个汉族人也是普通家庭,没有那么多钱。”当时,经过计算,多里昆定了一个他认为合理的赔偿数字。他劝了维族人两天,让他们接受。


     事后,邱建国代表警方资助了他5000元旅行经费。


    这时,他已离开贵州,前往湖南。那一天是2014年2月26日,三天后,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发生。




    偏见


    多里昆是从街边店里的电视上,知道了昆明的消息。他在街头发着愣,店老板看见他,走过来对他说,“看啊,这就是你们新疆人干的。”


    当昆明的消息传到新疆,帕尔哈提立刻给多里昆打了电话,让他注意安全,他知道多里昆有时为了赶路,天黑了也不停,就劝他以后不要走夜路了。


    “我真的很担心他的安全。”帕尔哈提说,“但这也让他的行动变得更有意义。昆明这个事情之后,对新疆的偏见会更多。”


    这是旅途的转折点,多里昆没想到,他的骑行,会在九个月后,变得让人难过。


    问路的时候,掉头就走的人变多了;一些旅馆明确拒绝他入住;一瓶矿泉水卖给他就要五块钱;到超市去买清真的方便面,超市里面明明有,但是老板也不卖给他……


    在湖南怀化,他的自行车在山区坏掉后,当地的维族人捐给他两千块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他的同族们以烤羊肉串为生,往常一天能卖出去500块的羊肉串,现在卖出的不过十分之一。他们向多里昆诉着苦,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人们不敢来买他们的羊肉串了,甚至不愿靠近他们。濒临破产之后,许多人已经决定回新疆去。


    2014年3月22日,当长沙交警肖强看到多里昆时,她发现后者正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显得激动而害怕。“他特别急于向别人表达他是如何支持民族团结,对于恐怖事件和暴徒有多痛恨。”肖强说。


     发现多里昆,纯属意外。这天中午12点半,长沙交警发现在监控视频内,有个人骑着摩托车出现在了市中心的湘江橘子洲大桥上,而且还打着一把遮阳伞。长沙市区是禁摩的,而且遮阳伞又是一个非法安装的装置,指挥中心就让当时在路面巡逻的两个民警去了大桥,拦下了这辆摩托车。


    骑车的就是多里昆了,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跟着交警回到了值班室。


    那天值班的就是肖强,她在听了多里昆的故事后大为触动。当时,昆明暴恐事件余波未平,长沙也刚刚发生了新疆商贩砍人的恶性事件,肖强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帮助像多里昆这样宣扬“正能量”的维族人。


    肖强同时也是湖南省内一家知名网络论坛的版主,她在论坛的长沙版上发了一条帖子,题目是:《多里昆·土努干江——让我们一起来证明维汉一家亲》。呼吁大家一起帮助他,希望用网友的力量一站一站接力,在每一个地方提供一些帮助,解决他遇到的困难。


    “发帖之后我顺手把帖子的链接发到了我们以前一直和媒体联系的‘警媒互动’QQ群。我也给红网论坛的负责人说了,看能不能把这个帖子推一推,让大家都来关注这个事儿。”肖强说,她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名人


    多里昆发现自己突然成了名人,又受欢迎了。


    从肖强发出帖子的那一刻起,他的名气像羽毛一般扶摇而上。人们在网上谈论他、支持他,纷纷给他鼓劲、加油。热心的网友要求为他提供食宿,政府对他的关怀变得无微不至。


    在长沙,肖强用长沙交警官方微博的名义,在多里昆的摩托车上贴出告示,呼吁沿途的人们给他提供帮助;在湘潭,人们为多里昆买了一个绣有主席头像和“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在他的纪念册上写下“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在邵阳,交警特许他在市区内骑摩托车;在衡阳,共青团团委为了能让他盖上章,特别在周六加班……


    在娄底,谢邵君和刘勇都是雷厉摩托车俱乐部的会员。当他们看见网上对多里昆的介绍,决定尽己所能帮助他。


    谢邵君按照网上公布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多里昆。3月27日下午,冒着瓢泼大雨,他专门去城郊接上他,带他到一家兰州拉面馆吃饭,多里昆吃了一碗兰州拉面,加了两个鸡蛋。等他吃完,大概两点钟,又把他带到了刘勇的摩托车店里,帮他检查车子,加了机油。刘勇也给他的摩托车后面加了一个箱子,另一个摩友还送给他一对挂在摩托车两侧的边包。


    车上的红旗,从新疆一直带过来,也破烂了,谢邵君和刘勇为他做了一面新的旗子,上面写着“新疆民族与全国各民族和谐相处”。


    刘勇主动提出负担多里昆的住宿,当他拿着多里昆的身份证去给他登记宾馆的时候,服务员却很害怕,不愿登记。“你知道的,他们对新疆人都有点偏见,当时他们说,‘呀,这是个新疆人。’我们就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开了房间。”


     那天,由于大雨,多里昆的衣服和鞋子都湿了,谢邵君上班的值班室有火可以烤。他就帮他把那些湿了的鞋子和衣服,还有他的纪念册,慢慢烤干,烤到晚上一两点,第二天在他离开娄底时,再拿给他。


    更加络绎不绝的是媒体的采访,如今,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有当地的记者前来迎接,为他照相、指路,联系食宿。


    “已经有38个记者要求采访我了。”多里昆计算着,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置信。


     出名之后,多里昆最喜欢的是让别人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在公路边的汽修铺、杂货店,在住宿的小旅馆,只要有电脑,他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


    他向搜索的人保证,“你搜,一搜就有。”


    他喜欢给人们看一段视频,视频里,多里昆正在讲:“我们都是中国人,维族有好的也有坏的。我是好人。”


    “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他反问看视频的人。对方便一个劲儿地点头,这时,他便快乐地笑起来。




     意外


    3月29日晚上七点半,在永州,一次意外让这种快乐很快消失了。


    在永州市委前的大道上,一辆小轿车在和多里昆的摩托车并行时,突然转弯,两车差点碰在一起。多里昆将摩托车停在小轿车旁边,要求车主出来道歉。


    女车主没有打开车门,也没有道歉,而是选择了直接报警。


    “明明是她错了,她还要报警。”多里昆的情绪突然有些失控,他声称自己听到了女车主在电话里对警察说,“这个新疆人欺负她”。


    三个警察立刻就来了,他们礼貌地把多里昆劝到一边,让他消消气,挥手让女车主驾车离开。


    警察也让围观的群众散开,在多里昆的身边站了一会儿,也就走了。多里昆坐在路边,开始抽烟。


    “现在每个维族人压力都很大。”他低着头,小声说道。


    这只是一次更大变故的前兆。这天晚上,多里昆接到了七八个并不友好的电话,让他头一次感受了自己同族的怒火。他有些害怕了。


    第二天一早,多里昆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父亲希望他不要再接受采访,这是为他的安全考虑。


    考虑良久,他决定听从父亲的建议。“我不去广东了。”他落寞地说,为了他的安全着想,父亲告诉他不应该让太多的人知道他的行踪。


    这也是帕尔哈提的意见,他觉得宣传还是要保证多里昆的安全。他已经开始筹备明年的欢迎仪式了。在他的计划中,那将是一场全县范围的,盛大的欢迎。欢迎将从最后五十公里开始,就像迎接英雄凯旋一样。也会有资金奖励,对于多里昆曾求而不得的银行贷款,帕尔哈提表示那不是问题,“我们会给他提供无息贷款,提供创业资金”。


    但这一刻,多里昆想的是别的,“我想家了,想快点完成使命,回去见我的儿子。”他的儿子在他离开五个月后降生,已经五个月了,他们还未谋面。


















作者: zxxlb    时间: 2014-4-11 14:29
花花辛苦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4-4-11 14:32
zxxlb 发表于 2014-4-11 14:29
花花辛苦


   昨天晚上看的报纸,挺好一件事,估计有个把月能到魔都。   可惜这哥们不是卖石头的巴郎子,要真带原石,领导都可以看看货了。

作者: zxxlb    时间: 2014-4-11 15:35
花斑熊 发表于 2014-4-11 14:32
昨天晚上看的报纸,挺好一件事,估计有个把月能到魔都。   可惜这哥们不是卖石头的巴郎子,要真带原 ...

切。没米。

作者: 不冻泉    时间: 2014-4-11 15:41
支持
作者: picc1234    时间: 2014-4-11 15:55
支持
作者: 新疆的猫    时间: 2014-4-11 17:18
谢谢熊 !
作者: cricket9527    时间: 2014-4-11 17:21
正能量,赞。
作者: 鸡鸡哥    时间: 2014-4-11 19:42
民族大团结 上班看了一半 回来看完 谢谢花瓣瓣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4-4-11 19:44
zxxlb 发表于 2014-4-11 15:35
切。没米。


  有米也没用啊,人家是烤羊肉串的,不卖石头。        呲牙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4-4-11 19:48
新疆的猫 发表于 2014-4-11 17:18
谢谢熊 !


  老大客气了。  要是没有新疆,起码玩玉很困难,估计要像宋朝那样玩地方玉,所以民族团结大大的好。

   再说天底下还是普通人、好人多,那些个脑袋少根筋的分裂分子在哪里都是极少数。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4-4-11 19:48
鸡鸡哥 发表于 2014-4-11 19:42
民族大团结 上班看了一半 回来看完 谢谢花瓣瓣


   兄客气,感觉这样的文章应该分享。

作者: 云归处    时间: 2014-4-11 20:31
真不容易,如果我遇到,虽然找不到清真的饭店,我会邀请回家自己做次清真的饭菜招待他
作者: zmybcx    时间: 2014-4-11 20: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ope    时间: 2014-4-11 22:48
朝廷该拨款,一个人的实际行动比什么喉舌聒噪还顶用
作者: [-墨攻-]    时间: 2014-4-12 10:55
偏见,到哪都有偏见。好人还是大多数。顶正能量。
作者: 瀦佈仔    时间: 2014-4-12 16:02
顶起
作者: 柳絮飞    时间: 2014-4-12 16:20
花斑熊 发表于 2014-4-11 19:48
老大客气了。  要是没有新疆,起码玩玉很困难,估计要像宋朝那样玩地方玉,所以民族团结大大的好。
...

问题是一个坏人造成的坏影响,一千个好人一挽不过来!何况平常碰到的坏人倒是常有的事,多如摊上的染色滚成的籽料,好人真难遇上,恰如羊脂。

作者: noodles    时间: 2014-4-12 18:35
看题目以为骑自行车呢,呲牙
作者: zoo268    时间: 2014-4-13 00:53
这是个多大的坑啊
作者: 庐州月夜    时间: 2014-4-13 20:49
谢谢熊,传递的正能量
作者: 乡下崽    时间: 2014-4-14 15:27
汉子
作者: 泥香阁    时间: 2014-4-16 16:59
学习。。。。。。。。。。。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4-4-16 23:20

  昆明:最勇敢最疼痛的一夜


       作者:南方周末报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 习宜豪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维 李兴丽            最后更新:2014-03-06 18:38:24


(, 下载次数: 8)
   2014年3月4日晚,在昆明火车站站前广场,大批市民自发前来开展悼念活动,告慰逝者,祈福昆明。



  编者按


    恐怖分子不只是夺走了29个同胞的性命,也威胁到春城昆明所代表的那种“不慌不忙”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目的,就是用无辜者的血来制造恐慌。所以,南方周末不想提供关于愤怒、恐慌以及忧伤的任何文字,“恐怖主义以愤怒和忧惧作为喂养自身的饲料,我不会提供一毫克这样的东西给它。”


    我们只是想呈现即使恐怖主义为昆明带来了那样猝不及防的疼痛,这座春城依旧不乏勇敢的捍卫者。那一晚自救和救人的人们是英雄;第二天平静接纳一个前来献血并鞠躬致歉的维族青年的昆明市民是英雄;在血案发生后让一个城市回归祥和平静的人们更是英雄。


    昆明的气候养育了温和的昆明人,他们懒懒的、慢慢的。这座不设防的城市笃信,比起温暖的气候,更让访问者眷恋的,一定是昆明人的热情。


    3月2日下午,昆明街头献血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位维吾尔小伙,开始大家都避而远之,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他。他安静地献完血后,向人群深鞠一躬,说道:那群拿刀杀人的都是畜生!随后,他从一群平静的昆明市民中间离开了。






     不设防的春城



    微风清凉,时间轻缓,一切波澜不惊。这正是3月1日惨剧发生前,昆明留给人们最后的印象。


    每位过客都会记得昆明慵懒的阳光,高蓝的天,翠湖边的海鸥和街上闲散的人群,但2014年3月1日的晚上,人们记住的是这座城市巨大的疼痛。


    对昆明和每一个昆明人而言,3月1日,本只是昆明最寻常的一天。这座年温差全国最小的高原城市,四季如春,向以全国人艳羡的“春城”名世。


    城市街头,盛开的鲜花随处可见;茶馆里,脚下趴着小狗的男男女女忙着打牌聊天;道路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脚步总是不慌不忙,好像整个地球上,就这里的日子过得漫长。


    气象资料显示,3月1日,昆明天气为晴,温度为9到23摄氏度,微风。


    这个星期六的傍晚,云南讲武堂前的翠湖旁,依然挤满了与海鸥合影的人群。自从1985年第一次抵达后,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就成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新标志。


    冬天要去喂喂来自遥远北方的海鸥,已然成为昆明人的习惯。昆明的气候养育了温和的昆明人,他们懒懒的、慢慢的,以同样的热情对待大自然的生物和远道而来的游人。这座不设防的城市笃信,比起温暖的气候,更让访问者眷恋的,一定是昆明人的热情。


时光的步伐,在这座城市常被形容为“如此缓慢”,诗人于坚说。翠湖公园的舞会,可以从早八点一直开到晚上,不只是跳西洋舞,藏族,彝族,什么族的跺脚舞都有。而玩扑克、风筝、二胡、钢琴,则成了翠湖边散步人群的伴奏声音。


    这是一个有太多“玩场”的城市。金马碧鸡坊晚上灯火辉煌,昆明最大的夜场“昆都”,此时正开始一天的喧嚣。云南白药厂隔壁厂房改造的“创库”酒吧街里,三三两两挤满了留长发或和诗人于坚一样剃光了头的文艺青年……这样的生活,直到晚上9点,才达到高潮,他们高谈阔论,尽可以一直畅饮到天明。


    28岁的河南焦作青年王开开,应该领略过昆明的这一切。这一天,他正带着新婚第十天的妻子,在昆明度过蜜月的又一天。乘着微凉的晚风,夫妻俩来到昆明火车站自助售票点取票,正准备下一站的旅程。


    他的河南老乡,23岁的云南大理学院艺术学院2012级动漫专业学生郭江涛,刚刚从家乡河南乘飞机降落昆明。为了省钱,他赶到昆明火车站等待同学,稍后将一起搭乘通宵火车赶回学校。


    这一天,火车站里挤得最多的,正是来自大理学院的学生。3月1日,正是学生们开学返校高峰的日子。


    铁皮棚搭成的临时候车室里挤满了人,但对于21岁的红河青年杨和良,这丝毫不能妨碍他甜蜜的心情。他刚刚送女朋友抵达昆明火车站,去丽江的K9614次列车开车时间是22点35分。热恋中的这对小情侣,正抓紧最后相处的时间。


    微风清凉,时间轻缓,一切波澜不惊。这正是3月1日惨剧发生前,昆明留给人们最后的印象。





   平民英雄


    暴徒几乎都是手持双刀,长刀砍、短刀刺,出手凶狠果断,刀刀直指无辜者的咽喉、心脏等要害。


    春运刚过,全国两会即将来临,火车站外,巡逻的特警不时经过,一直持续到21点。


    32岁的昆明嵩明县人陈如花,当时正坐在临时候车室的板凳上喝水。她的丈夫正在后排的板凳上靠着行李睡觉,他睡得很死,“还打起了呼噜”。


    在迄今所有的受访者中,陈如花或许是第一个看见恐怖分子如何掏出刀子的乘客。


    危险曾距离她如此之近。2014年3月1日22时07分,在特警的警戒线外,跑出火车站,和丈夫跑散的陈如花告诉赶到现场的南方周末记者,当时她的身边,坐着至少两名以上的男性恐怖分子。


    晚上9点多,陈如花就看到坐在她对面的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掏出了刀子砍向一个走动的男乘客。这时候,坐在她附近的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子,也拉开衣服掏出长刀开始砍人。


    陈如花用力踢醒了熟睡的丈夫,两人顾不上行李,赤脚跑了出去。“幸亏我们在他身后,否则我们估计也被砍死了。”陈如花看见,坐在她附近的那名三十多岁的暴徒追上另外一个穿鞋的男乘客,“一刀砍在他的脑门上”。


    暴徒们显然有备而来,陈如花回忆,在砍人之前,是一个戴面罩的女子带着这两个砍人的男人进去的。三人在临时候车室里巡视了一圈后,戴面罩的女子出去。“那两个男的,在候车室中间那排,找空位置坐了下来”。


    多位受害者事后回忆,暴徒几乎都是手持双刀,长刀砍、短刀刺,出手凶狠果断,刀刀直指无辜者的咽喉、心脏等要害。


    临时候车室里,手无寸铁的人们只能四散奔逃。坐在临时候车室里的20岁大学生陈自宏和男友也被挤进了恐慌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跑到了第一售票厅。但暴徒依然穷追不舍。


    “女的都带着黑面纱,男的没蒙面。”多名目击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应该是21时12分左右,昆明铁路公安处昆明站派出所执勤三中队队长谢林,这位从警二十多年的老警察,当时正在火车站广场执勤巡逻,看到了东棚临时候车室内向外狂奔的人群。


    他拉住一名慌乱的旅客,得知“临时候车室里有人在闹事”,迅速通过对讲机向值班副所长张立元做了汇报,“所长,东棚可能发生斗殴请求支援。”


    “大家快跑,快躲起来!”当晚的警戒线外,有目击者事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看到有一名老警察紧跟在暴徒身后,一路追一路向路人大喊。


    但谢林一开始并没能追得太远,暴徒听到叫声,转身朝着谢林的头部砍来,将他砍倒在血泊中。


    在第一售票大厅里,最先受害的是站在门口临时售票区的潘华兵。贵州六盘水人潘华兵和朋友左如兴,两对夫妻带着两个孩子,一行6人买了回老家的车票,买完票后几人正准备向临时候车室走去。


    2014年3月2日凌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外。等待潘华兵消息的左如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像电影中一样,当晚他看到七八个黑衣人抽出五六十公分的长刀沿墙砍来。


    潘华兵6岁的女儿走在最前方,她并未意识到危险的逼近。一个黑衣人挥刀向女儿砍去。潘华兵立刻冲在女儿面前,将她拉开。那把尖刀砍在了潘华兵的喉部附近。潘华兵受伤倒下后,将女儿抱住并交给了赶来支援的左如兴。“有一个黑衣人向我砍来,我拉着老潘的女儿和我6岁的儿子跑到了广场上。”左如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这时,他看到暴徒的刀又砍倒了另外一个男乘客,“从背后捅进,黑衣人拔出刀,被砍的男人立即扑倒在地。”左如兴说。


    23岁的公司职员杨海飞,当时正在自助售票机前买票。刚选好票,把钱塞进售票机,他就听到周围人群瞬间爆发的呼喊声。选票前,他恰好拿出手机看了眼时间:21点17分。



(, 下载次数: 6)

  出事前的2分钟,52岁的重庆人黑车司机陈宇贵还在接受警察的询问,当晚因为在火车站出站口拉客,而被带到了派出所。事发后,手拿警棍的陈宇贵与铁路公安联手与暴徒搏斗。



(, 下载次数: 11)

 贵州六盘水人潘华兵是一个6岁女孩的父亲。当晚,潘华兵在暴徒冲过来时立刻抢在女儿面前,用自己的头部挡住了暴徒的长刀。潘华兵受伤倒下后,还将女儿抱住并交给了赶来支援的朋友左如兴。



(, 下载次数: 10)

  46岁的张建尧是昆明市禄劝县人,昆明火车站保安。当晚拿着钢棍和暴徒搏斗时被5名暴徒乱刀砍死。







    “你们几个来砍我”


    最初到达的警员用木棍和勇气对抗砍刀。


    张立元接到谢林的报告时,正在治安亭里。火车站附近宏盛招待所的陈宇贵和几个同伴,因为在出站口拉客,正在里面接受训话。


    张立元立即为治安亭内的陈宇贵等人每人配备了一根木棍。之后,张立元自己拿起一根警用防爆叉,带着大家冲到了售票厅。正在核查票证的铁路执勤彭宾也赶来支援。


    “我们赶到一看都懵了。” 陈宇贵说,当时地上已经躺着十几个人,他看见有两男两女四名暴徒正挥舞着双刀四处乱砍。


    “喂,你们几个来砍我!” 陈宇贵回忆说,当时张立元跑向暴徒,向他们喊话。不知从哪里又出来一名男性暴徒,五人齐齐向张立元砍去。


    张立元挥舞了下防爆叉,转身向公交车站场跑去。陈宇贵说:“他是想引他们去人少的地方。谁知这些人跑到一半停了下来,又拐回火车站第一售票厅砍杀。”


    两名保安,成了当天最勇敢的人。陈宇贵说,当时,火车站附近一家牛肉面馆的保安老刘上前截住其中一名暴徒,他被暴徒一刀刺中前胸,倒在血泊中。


    46岁的张建尧是昆明市禄劝县人,生前是昆明火车站的一名保安。当晚拿着钢棍和暴徒搏斗时被5名暴徒乱刀砍死。当时,一名暴徒正拿刀砍向张建尧的同事丁学富,他用钢棍挡了一下刀救了丁学富的命。在张建尧拿着钢棍将一个暴徒打倒后,被5名暴徒乱刀砍死。


    陈宇贵说,头上被砍出10厘米长伤口的谢林挣扎着赶来,和张立元和陈宇贵尝试着上前救下小丁。搏斗中,张立元被暴徒一刀砍断左手手指。而挥舞着警棍的彭宾,则被暴徒一刀刺入腹中,迄今仍未脱离危险。


    暴徒们又返回第一售票大厅,继续开始追赶四散的人群。这时已是21点25分左右,火车站附近的北京路派出所民警谢启明,接到“请求支援”的对讲机呼叫后,正和同事开着两辆巡逻车赶来。


    巡逻车还没驶近,奔逃的人们就朝着警灯亮的地方跑来。谢启明将巡逻车停在广场岗亭附近,发现人流后面,好几名手持砍刀的暴徒正在追赶。


    民警们迅速下车,掏枪,朝天鸣枪示警。谢启明事后向媒体回忆,就是这几声枪响起了作用,暴徒开始一边挥刀砍杀附近的平民,一边向民警冲来。


    隔着人群,怕有误伤,民警不能贸然开枪。谢启明和同事们将暴徒从站前路引向北京路。奔跑中,谢启明对着暴徒喊“把刀放下”,谢启明喊的是普通话,“不知道他们听没听懂,他们也朝我们吼,说的啥,我们也没听懂。”几名暴徒并未止步,顺着北京路,一路追赶几名民警。


    追赶至北京路与永平路路口时,民警打算围堵暴徒,“但周围人多”,民警决定将几人引至人流量较少的三叶饭店附近再进行围堵。


    这时铁路民警张立元、谢林等人带伤在后面紧追。在三叶饭店门口,两处民警将暴徒围在了路口。


    对着暴徒开了两枪后,5名暴徒将目标转移到谢启明身上,开始围砍谢启明。穿着防弹衣的谢启明打完了枪里的子弹,最后被砍中一刀,头顶开了一个口子,鼻子被砍断。身上的防弹衣已被砍破,胸口、裤子上流满了血。


     僵持中,一把装有30发子弹的81式自动步枪,最后结束了这场恐怖的灾难。


21时35分,昆明市公安局一个有着四名特警的反恐特警小组,驾车执勤时接到命令赶到现场。


    特勤小组组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回顾了整个过程。他跳下车后,立即将子弹上膛。


    首先被击倒的是一名蒙着黑纱、身形瘦小的女暴徒。这名组长事后回忆,被击倒时,这名女暴徒离枪口已只有一米左右。但其余暴徒继续挥刀砍来。随后,他连续击发,在15秒时间内,击倒了其余四人。


    这时,第一名被击倒的女暴徒又站起来,把手中的长刀扔向组长。组长头一偏避过后,现场民警一拥而上,用乱棍将其制服。


    警方事后通报,三男一女暴徒被当场击毙,被制服的女暴徒则被击中肩胛处。




    他们从未获胜


    “所有恐怖主义的共同点是什么?那就是他们从未获胜!”


    昆明建城以来最阴冷昏暗的一天,过去了。但巨大的悲伤和恐惧依然湮没着这座春城。这座从不设防的宁静之城,陡然变得紧张。


    由于此前多名目击者称袭击者可能有十多人,“逃走的暴徒”让这个从不设防的旅游城市几乎全城陷入了恐慌。


    2014年3月1日22时07分,南方周末记者到达事发现场。荷枪实弹的特警们已经将现场戒严,警方正在现场调查取证。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警戒线内,警方正在提取暴徒们留下的纸箱子和塑料袋。受伤的乘客们也纷纷被送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北京路上,火车站里的乘客们纷纷逃离。


    这座繁华的旅游城市,像吃了安眠药突然开始沉睡。北京路的马路两侧,许多商店纷纷关门歇业。北京路上的一家酒店更是关掉了明亮的LED灯。


    26岁的李佳家住火车站附近,刚听到几声鞭炮似的枪声,她就急忙关掉了电视,熄灭了家里的灯火。


    不到12点,这座以夜生活闻名的城市,马路上就再难见到出租车的身影。出租车师傅们匆匆驶过,即便是空车也不敢载客。


     此时,大街上已布满巡逻的警察。“我们是临时接到通知,要求全员上岗。”一名现场执勤的警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恐慌持续到了第二天。3月2日,星期日的早上虽然气象预报温馨提示,当天“风和日丽的天气,适宜结伴出游,放飞心情”,但由于有疑犯在逃,昆明的一些大型商场人流大规模减少,一些商业街的街道甚至空无一人。


    但昆明并没有被击倒。云南籍的专栏作家和菜头3月2日早上在微信上发布了一篇旧文《昆明天空下》鼓励昆明同乡:“因为我觉得美好是对抗邪恶的最强大武器。和愤怒、悲伤相比,我更愿意一次次提醒世人,昆明是一个何其美好的城市。我也不想写悲伤的文字。恐怖主义以愤怒和忧惧作为喂养自身的饲料,我不会提供一毫克这样的东西给它。”


    3月2日一早,勇敢的市民们纷纷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祝福伤者、祝福昆明。在昆明市多个献血点,市民们排起长队踊跃为伤者献血。火车站广场的金牛铜像前,市民络绎不绝,堆满了悼念的鲜花和花圈,为逝者祷告,为伤者祈福。


但一些人再也没有出现。官方的数字说,截至目前,暴力恐怖袭击造成了29人死亡、143人受伤。


    新婚的王开开背部中刀,送到医院还没抢救就因失血过多死亡;  杨和良再没见到他的女友,他身中数刀,第二天才被发现已经死亡;  而家人始终联系不上的王天斌,则是在亲戚寻找了3家医院后,最终被确认。


    而QQ名为“Good night”的郭江涛,再也没能和他的同学们道声晚安。大理的樱花正在盛开,但在他的QQ空间里,同学们的留言令人心痛——他们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么一个平时孝顺、爱笑的阳光男孩,会遭遇上一群相距遥远的极端恐怖主义分子,被乱刀杀害的事实。


    昆明不只是在慢慢走出悲伤和恐惧,也始终警惕着盲目仇恨。“暴徒不能代表新疆人。”3月2日下午,昆明街头献血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位维吾尔小伙,开始大家都避而远之,用怀疑的眼光上下打量他。他安静地献完血后,向人群深鞠一躬,说道:“那群拿刀杀人的都是畜生!他们不配做新疆人!不配做维吾尔人!……”随后,他从一群平静的昆明市民中间离开了。


    3月3日和3月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相继拉开帷幕。“两会”开幕式上,国家领导人分别和代表、委员全体起立,帽交左手,集体默哀,持续了一分钟。


    3月3日,昆明如水般柔软的日常生活又恢复了。翠湖边,幸存者抚平了恐惧。天空依旧高蓝,生活还要继续。


    这一天,湛蓝的天空下,昆明满城樱花尽放,圆通山上恢复了热闹。游人如织;这一天,向游人免费开放的翠湖公园里,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依旧在翠湖上翩翩起舞。


    有人在网络上重温了美剧《白宫精英》在“9·11”之后所做的特辑,“所有恐怖主义的共同点是什么?那就是他们从未获胜!”



















作者: 骑行者    时间: 2014-4-17 09:12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4-4-17 09:58 编辑



     我也会用山地车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嘿嘿
作者: 骑行者    时间: 2014-4-17 09:13
我也会用山地车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嘿嘿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