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显摆一个老玉件 [打印本页]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19 14:12
标题: 显摆一个老玉件
整体很老气,有沁色,玉质判断为和田玉材质,手机打灯无沁色处几乎没有结构,玉质感觉很好。
求拍砖和判断。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19 14:15
图片

作者: rapheal    时间: 2014-7-19 14:37
不错
作者: 柳絮飞    时间: 2014-7-19 15:34

作者: 小鱼儿的前辈    时间: 2014-7-19 20:20
少见
作者: 桂林0773    时间: 2014-7-19 20:25
不看好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19 23:25
柳絮飞 发表于 2014-7-19 15:34

这个款式是标准的商代早期玉器。称之为人面柄形器。

作者: leieyy    时间: 2014-7-20 18:57
呵呵
作者: cricket9527    时间: 2014-7-20 19:07
有意思  像姜子牙打神鞭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1 12:50
cricket9527 发表于 2014-7-20 19:07
有意思  像姜子牙打神鞭

兄弟好眼力,這個款型,如果對的話,真實夏末商早時期,姜子牙用过的法器。哈哈。
在偃师二里头文化(夏商期)出土古玉中,有一个一摸一样的打神鞭。

作者: 老郭玉艺    时间: 2014-7-21 12:53
来学习
作者: gsraw1989    时间: 2014-7-21 14:30
不玩这个,看不出来
作者: victorian    时间: 2014-7-21 15:47
这要是真货,兄最好直接捐献个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咱们凡人接不了这等国宝~
作者: micro__soft    时间: 2014-7-21 16:43
如果是二里头文化的,对子牙兄来说也是几百年前的古董咧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4-7-21 17:19
个人感觉灰皮和沁色都不看好,入手需谨慎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1 17:19
micro__soft 发表于 2014-7-21 16:43
如果是二里头文化的,对子牙兄来说也是几百年前的古董咧

恩,是的。兄弟對歷史研究很深入。。。
姜子牙也是有师承的,也许他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传了这个打神鞭给他。

开玩笑的,不过,很难想象商代早期,制玉工艺为何能达到如此之高。如图二里头文化那个打神鞭,比我这个还完整精美,相比之下,现代一些鉴定专家发明很多古玉鉴定理论,什么古玉不能钻直孔,只能钻喇叭孔,古玉切削水平不能有太平的平面什么的,都是浮云。

上次去看妇好墓出土玉器展,才知古玉制作工艺,很多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1 17:26
victorian 发表于 2014-7-21 15:47
这要是真货,兄最好直接捐献个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咱们凡人接不了这等国宝~

古玉多得很,很多價格也不高,只是現在仿古玉太多了,你根本無法把他區分出來,所謂專家,也多是忽悠人的。

就是有真的專家,能看懂,你永遠也不知道他說的是真話和假話,社會整體誠信沒有了,哪裡還有真的專家,哪里还有古董?

国家级頂級專家,楊**,為鑒定出場費,搞出一個“漢代金縷玉衣”骗贷5个亿的丑闻。
还有周**,身陷“汉代玉凳”丑闻,不知道是有利益关系,还是因为不敢承认看走眼,砖家啊砖家,......

政府把一个顶级专家培养并树立起来,不知道花了多少资源,现在就区区几万、几十万,就把比战斗机飞行员还稀缺的专家石化成砖家。
作者: 一沙鸥    时间: 2014-7-21 22:01
总感觉那个眼睛不怎么对。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4-7-22 02:29
玉剑如虹 发表于 2014-7-21 17:26
古玉多得很,很多價格也不高,只是現在仿古玉太多了,你根本無法把他區分出來,所謂專家,也多是忽悠人的 ...

明清之前的玉器,可算不上多得很……到代的中高古件,但凡是有好雕工的,除非自己去挖出来没成本,二手的时候就没有便宜的,出这类高档玉器的铲子手里,有的是圈里大户和藏家的电话……记住现在是信息社会,好东西最终流向的永远是最出得起价而且是懂行的买家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0:21
cs3981 发表于 2014-7-22 02:29
明清之前的玉器,可算不上多得很……到代的中高古件,但凡是有好雕工的,除非自己去挖出来没成本,二手的 ...

兄弟是行內人,一言點破玄機。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0:23
這兩天把玩觀察,也承蒙部份玉友評點,有說開門真,也有說開門假,不一而足。

自己看了幾天,有指向真的依據,也有指向假的依據。
一、看真的依據
1、玉質本身為和田玉,不會錯,自己不太懂古玉,但是對玉料還是有點熟悉的。
   如果按現在的市價,用和田料大料做出一個玉棒,也是價值不菲。
   且打燈看,這個和田玉質通透無結構,按現在判斷標準是細膩度非常好的料子。

2、玉沒有被沁色嚴重的區域,有一層非常薄的包浆,不是那种玻璃光的硬包浆,而是类似古玉中的软包浆。
   细察,像520胶水在表面涂了一层,又不会干掉脱落,就是一层薄薄的不均匀的透明状包裹。
   用温水浸泡两日,包浆未见脱落。上钢刀削割,玉质顶端没有包浆的地方不吃刀,软包浆稍吃刀。

3、细察顶端四条较深的阴刻线,未见有电动工具导致崩口的细微痕迹。
   部分区域被沁色严重的地方,已经无法看到打磨痕迹,在没有严重沁色的阴刻底平面,可以观察不太规整但一个方向的打磨线。

4、玉工线条流畅,工艺细致,笔笔有交代。
   同时,对着看玉料型制,切削面是有不规则的地方,明显不是一个非常规整的长立方体形状。
   在中段人面纹处,断面呈菱形,其他部位断面又呈较规则的正方形,整体看玉料有稍稍扭曲形状,不像机床切割出来的标准的长方体。

5、打灯看沁色,不是虚浮在表面,已经浸入玉骨深处。
   用100倍放大镜观察,沁色表面没有酸洗、火烤,产生的那种细微裂纹。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0:24
二、存疑的依据
1、这个玉件与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头的玉柄形器,形制几乎完全一致。
   那个国宝级出土玉柄,长17.1cm,宽厚在1.5cm和1.8cm,我昨天拿尺量了一下,我這個玉器,长度竟然不是17cm,也不是17.2cm,竟然和那个国宝玉器一样长度,17.1cm。事有异必有妖,顿时心凉了半截。
   所有纹饰与二里头玉柄器完全一致,一条线不多,一条纹不少,只有眼纹稍有区别,二里头玉柄,眼珠子是圆型,我这个玉柄眼珠是细叶型。
   如此一致的形制,让人不由想起经常看的《寻宝》和《收藏马未都》节目,那些专家,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个玉器,全中国目前只发现一个,现藏在***博物馆,今天你这里又冒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2、玉柄形器顶端有个三通孔,孔细而直,孔徑約1.5mm,非常规整完美。
   找了一个做玉雕的師傅看了一下,他说这样完美的孔,只有现代机器才可能加工出来,古代那种制玉手段是不可能做到的。
   细看孔深处,似乎隐约有螺纹,不甚清晰。

3、细细嗅闻,没有生坑的墓葬气味,(也许是因为在博物馆陈列柜已经摆了十几年的原因吧)。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2:27
館藏品對照圖。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2:27
考古發掘報告。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2:28
見。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2:31
玉剑如虹 发表于 2014-7-22 12:27
考古發掘報告。

見附件。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4-7-22 14:54
兄弟,醒醒,真东西都见过了,区别很大的,不对的东西不要按“新的料这么做一个代价也不少,不可能仿”这种想法判断,会吃大亏,多看多思考
作者: dongri    时间: 2014-7-22 15:13
太假了。
作者: 水天一族    时间: 2014-7-22 15:29
lao wujian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2 16:25
victorian 发表于 2014-7-21 15:47
这要是真货,兄最好直接捐献个大型国家级博物馆,咱们凡人接不了这等国宝~

還真的想捐獻,就怕國家博物館不要哇。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4-7-22 17:50
玉剑如虹 发表于 2014-7-22 10:24
二、存疑的依据
1、这个玉件与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头的玉柄形器,形制几乎完全一致。
   那个国宝级出土玉柄 ...

有一点存疑的地方即要谨慎,何况有三。。。做旧的方法日新月异,酸做火烤已经过时了,至于雕工就不多讲了

作者: victorian    时间: 2014-7-22 18:06
玉剑如虹 发表于 2014-7-22 16:25
還真的想捐獻,就怕國家博物館不要哇。

支持兄捐献, 要是真货就属于国之重器, 国博不会不要的, 兄可以联系看看~
作者: 一沙鸥    时间: 2014-7-22 21:07
博物馆那个,典型的商代臣字眼
作者: 桂林0773    时间: 2014-7-22 23:15
商代的眼一般是臣字眼,除例子非出土有叶眼的,不然当时的审美和思维都不可能有叶眼出现
作者: 桂林0773    时间: 2014-7-22 23:15
国家级博物馆不会漏掉这种宝贝的,捐了吧
作者: 潘多辣    时间: 2014-7-24 00:04
玉剑如虹 发表于 2014-7-19 23:25
这个款式是标准的商代早期玉器。称之为人面柄形器。

呵呵,臆造品,现代工

作者: 玉剑如虹    时间: 2014-7-24 09:45
桂林0773 发表于 2014-7-22 23:15
商代的眼一般是臣字眼,除例子非出土有叶眼的,不然当时的审美和思维都不可能有叶眼出现

“除例子非出土有叶眼的,”这句话没听明白是什么意思?
  
是说:出土的玉器是没有这种叶眼的,非出土的是有这种叶眼的?
作者: wuhaibing123    时间: 2014-7-24 10: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桂林0773    时间: 2014-7-24 15:48
玉剑如虹 发表于 2014-7-24 09:45
“除例子非出土有叶眼的,”这句话没听明白是什么意思?
  
是说:出土的玉器是没有这种叶眼的,非出土 ...

哦~打拼音连带了字出来了,是说以出土的为模板,如果出土没有类似的就是现代臆造的,因为当时的审美也好思维也好一般不可能出现超出他那个时代的东西。
作者: guekuei002    时间: 2014-7-25 10:05
学习了
作者: 神马在飞    时间: 2014-7-25 15:29
东西一眼低仿,建议多学少买~~~
作者: dabaicai    时间: 2014-7-27 16:10
高古玉,不明觉历
作者: 董阿国    时间: 2014-7-27 23:59
开门的假货,底子、坨工、包浆没一样对的,有啥好显摆的。


作者: 順時聽天    时间: 2014-8-4 14:30
桂林0773 发表于 2014-7-24 15:48
哦~打拼音连带了字出来了,是说以出土的为模板,如果出土没有类似的就是现代臆造的,因为当时的审美也好 ...

謝謝支持,

作为一个有多年打眼经验的民间地摊级玩家,对东西的真伪敏感度已不高,不会如同初入行时或喜或悲、或忧或乐,只是探寻文化载体根源的追求之心未曾减轻,一杯清茶、一块玉雕,常常把玩旧物而忘机,时时念读古文而喜乐。

这个玉棒,比较大的疑问是眼型为“细叶型”,而不是典型圆型的“臣字眼”。

但是,今天看到一个玉友上载了一个“克里夫兰美国艺术馆”藏品,好像也有叶型眼的特征,如果馆藏为真品,那至少叶型眼是符合当时特征的。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4-8-4 17:39
个人不认为是眼的问题,包浆光气的问题
作者: 大树    时间: 2014-8-7 14:33
不错
作者: 198338    时间: 2014-8-8 17:17
蚌埠做的
作者: 198338    时间: 2014-8-8 17:17
一起还有好几个来
作者: 翡翠一生    时间: 2014-8-8 19:09
路过,不是很懂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