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以后我从苏州出发一路行至西安,在路上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触。才真正的明白了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真正的意思
在二十三号回到和田之后就酝酿着在新疆的万里路。正好25号这天,水文站的朋友告诉说同古孜这边一大概二十来位挖玉人长期住在这个地方。有想法,有条件,那咱就去吧。
26号我们驱车前往同古孜,路程并不算太远,大概就是70多公里吧。朋友在水文站上班,就是一个院子里有几件房间,我们简单的休息一下就踏上了寻找挖玉人的旅程
(, 下载次数: 14)
兴致勃勃一路行去,看着茫茫戈壁于山丘感觉心胸都随之开阔。河道很宽,河水并不汹涌,不过再过两月山上的雪水化了,这里的水将是很湍急的。
(, 下载次数: 9)
(, 下载次数: 10)
大概走了大约三公里的时候愉快的心情已经过去,审美已经疲劳,到处都是高高低低的砂石堆,深一脚浅一脚,爬上趴下满身的沙子,时不时的还遇上小型的沙风,在有些地方风打着旋的吹,卷起阵阵沙尘,碰到的话那种酸爽根本停不下来,我们只能闷着头往反方向跑
(, 下载次数: 12)
郁闷的是走了这么久愣是没遇到一个挖玉人。我都有点想打退堂鼓了。路实在是太难走了。不过看到前面带路的哥哥年纪比我大这么多,依旧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立刻就把我的矫情收了起来,要紧牙关继续前进
再次行了一段路,终于碰到了一个挖玉人居住的窝子,朋友说是挖玉人居住的地方我都不敢相信,我都不知怎样用语言来形容。真的是太简陋了。这个窝子还没有建好,上面蒙上塑料布就算是完工了,大家想想一下
(, 下载次数: 9)
这个住所的主人出去劳动了,我们没能碰上。在附近找了一下没有找到,便继续前进。途中遇到了七八个窝子,不过都没有碰到人,我们去的点他们应该都在丘陵中挖玉。地方他打,砂石堆又高,真的特别难找
(, 下载次数: 12)
(, 下载次数: 11)
(, 下载次数: 13)
走了这么远,没有朋友一个挖玉人实在是不甘心,继续寻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即将放弃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在家吃饭的维族老汉。我们进屋的时候,老汉热情的邀请我们饭。所谓的饭就是一块馕,就连一个下饭的菜都没有。实在不好意思拒绝,我干啃了一小块馕。 我的维语说的不是很好,沟通比较吃力。不过我可以感受到老汉的热情好客,淳朴以及对人的真诚。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我想和老汉合影,被老汉拒绝了,老汉摸摸胡子,和我说了一串维语,我理解的意思可能是现在的胡子不美观,不好拍照。没有强求,在老汉同意的情况下,我拍了他们居住的环境
(, 下载次数: 11)
(, 下载次数: 11)
告别了老汉又往前走了一小段的路,又遇见了一个窝子,不过当时实在是太累了,朋友给我拍了张照片让我看看我的囧样。当时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哎 还是要多运动啊。
(, 下载次数: 14)
在此行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整天很忙,很累,很苦。当我见过这些挖玉人后,才明白什么是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