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讨论]玉友交流:奇怪的石头之三 [打印本页]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08:45
标题: [讨论]玉友交流:奇怪的石头之三

脂粉超级的青玉,把这块石头放在任何一堆里,都能体现出它的特点。这个是我在花鸟市场里淘来的。

 

其实仔细看看,会发现这块石头里有不规则的小黑点——也就是说,它可算是点墨青玉。我认为,造成它“脂粉”超级的原因,就在于这些黑点。

 

点墨出羊脂这个话,看来不是虚的。大概是点墨容易给人形成一种“脂粉”好的错觉?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zhouzhi911    时间: 2008-12-6 10:34

个人感觉你的理解有误差,这样的料子我感觉颜色发闷!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11:06

多谢楼上指点。我也在“闷”和“脂粉”两者之间徘徊了很久。

 

可能要放一些其他的青玉,图片再缩小一点,更能讲清楚一些。


作者: 小鱼    时间: 2008-12-6 11:39
个人感觉楼主挑选料子很多都普品,但我觉得就算是玩普品也一定要挑选普品里面的上品,要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件呢说他青还不是正色的青,说青白还有些勉强,有点发灰,两边都是裂,沁还延裂沁进去蛮深的,估计就是做个什么东西还挺麻烦滴.只能算个很普的料子,另外感觉楼主对料子的理解上确实有误差,老感觉不对路呀,谢谢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12:01

楼上说得也有道理,呵呵。

 

不过在我看来,普品就是普品——普品里面你是拣不到漏的,普品中永远不存在上品——大部分1000以内的料子(除了白的,小的羊脂白)都在一个等级。普品,尤其是小的子料原石,只能做为研究的标本;等自己能动手做的时候,也可以做为练手用的材料。

 

我还打算花100买个料器做的小马,里面也有玉花。就是手头不正常,抛光面仔细看的话非常均匀。但认识的那个老板死活不肯低于200。

 

估计你们,如果知道是料器,死活也不会买吧,呵呵。


作者: 小鱼    时间: 2008-12-6 12:36
哈哈,楼主确实强人,玩的太个性啦,俺玩不来!!料器的东西看看就好啦,我是不会去买滴.唉,都是个玩,喜欢就好.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14:22

关键是这种料器,恐怕肉眼是难以分辨了。只不过它做得很聪明,做成青白的,而且看能见到玉花。

 

当然,也可能我的理解力有问题。本想买来,发张图片大家讨论交流一下的。

 

我一直认为玉器不分贵贱,之所以有的价格特别高,是喜欢那类的人多,而那一类的东西又少的缘故。

 

玉本来就是石,它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钻石。如果你了解过龙门石刻,寿山石雕,篆刻印章,就知道石雕的材料从来都不是问题。今天你们认为细腻、紧密的玉石是好的,漂亮的。但清朝乾隆时期却认为玉必定得带花(饭糁),有饭糁的才算好玉。这些对材料的认识,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但对于工艺的认识,精美的东西必然会在人类心灵中引起共鸣。

 

之所以发这三个贴,本想说一下个人对玉石材料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玉石一道懂得很深的玩友指教一下,也是希望如我一样初涉门径的玩友能尽量少上当。

 

不过看来,这种以普品形式存在的讨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以后还是请高手们发一些关于精品料子的讨论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14:25:26编辑过]

作者: 秋天的梧桐    时间: 2008-12-6 15:05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wun在2008-12-6 14:22:20的发言:

关键是这种料器,恐怕肉眼是难以分辨了。只不过它做得很聪明,做成青白的,而且看能见到玉花。

 

当然,也可能我的理解力有问题。本想买来,发张图片大家讨论交流一下的。

 

我一直认为玉器不分贵贱,之所以有的价格特别高,是喜欢那类的人多,而那一类的东西又少的缘故。

 

玉本来就是石,它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钻石。如果你了解过龙门石刻,寿山石雕,篆刻印章,就知道石雕的材料从来都不是问题。今天你们认为细腻、紧密的玉石是好的,漂亮的。但清朝乾隆时期却认为玉必定得带花(饭糁),有饭糁的才算好玉。这些对材料的认识,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但对于工艺的认识,精美的东西必然会在人类心灵中引起共鸣。

 

之所以发这三个贴,本想说一下个人对玉石材料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玉石一道懂得很深的玩友指教一下,也是希望如我一样初涉门径的玩友能尽量少上当。

 

不过看来,这种以普品形式存在的讨论,显然是不受欢迎的。以后还是请高手们发一些关于精品料子的讨论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14:25:26编辑过]

还是很喜欢玉友能够如兄这般交流的,长知识的,谢谢。


作者: 人爱美玉    时间: 2008-12-6 16:43
清乾隆时期,认为有饭糁的才是好玉,这种说法,没有切实根据,呵呵,乾隆时期的精品,几乎没有用这类玉制作的。和田玉的认识,几千年来有相对比较统一的认识,就是色和玉质。钻石是犹太人炒起来的,这个市场现在也是相对的由犹太金融集团控制的,钻石贵的时间,站在历史的长河,他远不如和田玉的。钻石的产量,也是大于和田籽玉的,这方面,你可以查一下。
作者: 水丫头    时间: 2008-12-6 18:02
关于楼主的观点,有部分认同,但说乾隆时期对于材料的优劣判断的看法是有些偏颇的,您说的“饭糁”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就认为那时候是上等材料,我读过的书里介绍过一些,据说是因为“饭糁”跟水沁相似,这种材质的玉适合做仿古玉罢了。还有关于楼主老喜欢测量密度来判断是否是玉,我觉得这种做法不足取,毕竟玉是矿物复合体,它的密度是个范围,应该也只是个平均值而已,它的高低作为判断玉的做法实在有些不可靠
作者: 人爱美玉    时间: 2008-12-6 18:24
玉虽然只是一种载体,但软玉的使用,在石器时代早期,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手里,不仅是工具,更是蒙昧时代精神的载体。毫无疑问的,说玉是石,但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意义非同寻常,你的祖先,就是从偶得玉,寻玉,制玉,崇玉,进化发展而来的中华文明。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玉文化的历史,实际上,在上万年的物质世界中,一直陪伴中国人的,只有这种玉。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19:43

哈哈。。。

 

楼上的见解真牛。

 

看来我们得好好补习一下古玉史了。希望大家自己回去看书,我就不讲解了。。。


作者: 人爱美玉    时间: 2008-12-6 19:56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wun在2008-12-6 19:43:07的发言:

哈哈。。。

 

楼上的见解真牛。

 

看来我们得好好补习一下古玉史了。希望大家自己回去看书,我就不讲解了。。。

如果有何不妥,请指出,我是愿意学习的,呵呵。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20:12
QUOTE:
以下是引用人爱美玉在2008-12-6 19:56:41的发言:

如果有何不妥,请指出,我是愿意学习的,呵呵。

 

并没有多大的不妥。因为你用“软玉”一词涵盖了所有种类的玉,呵呵。

 

当然,最后一句“这种玉”,我不清楚是否特指和田玉。我是默认你把“软玉”当成“和田玉”来说的。

 

如果是这样,这个结论显得很不合适。大家都知道古玉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岫玉、梅岭玉、河磨料、汶川龙溪料、独山玉、各色地方杂玉、石英岩、玛瑙、碧玺,甚至还有大理石、青金石。这里有一些已经超出了“软玉”的范围。岫玉在学术上属于“软玉”,但在狭义上不算。当前学术界的“软玉”基本特指透闪石玉,而且有些还特指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

 

至于精神载体一说,我向来是不认同的。那是夸大其词。玉石自古都是作为上层建筑的独享品存在的,如果说那是“中国人”的精神载体,岂不是把众多下层劳动者扫灭得一干二净?中国人有精神载体,但绝对不会是玉!中国人的精神载体是语言(口头的、文字的)。只此一种,别无其他。但是语言也会变化,说明精神载体也在变化,这是符合人类进化进程的。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玉料观也在变(战国前很少见到白玉,青玉为多);工艺在变(各时期基本都有典型特征)。明后期翡翠传入国内(也有人说元朝就有,但没有典籍和实物),当时是作为和田玉的替代品种,到慈禧狂爱翡翠,造成翡翠声价日涨;直至今日,极品白玉的价格根本无法比拟极品翡翠。说明对玉的看法在变。

 

到80年代后期,翡翠才发现玻璃种,一开始没人能接受这样的东西。现在玻璃种成了翡翠中最高档的玩意儿。。。

 

哪有不变的东西?怎么界定“这种玉”?如果你非要说“这种玉”包罗万象,那我就没啥好讲的了。

 

所以说你的见解真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0:14:15编辑过]

作者: 人爱美玉    时间: 2008-12-6 20:30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wun在2008-12-6 20:12:44的发言:

 

并没有多大的不妥。因为你用“软玉”一词涵盖了所有种类的玉,呵呵。

 

软玉,当然包括和田玉,而且我指的自古恰恰就是和田玉,虽然我卖了一个关子,呵呵,这是历史可考的。

 

精神载体,主要指蒙昧时期,并没有错,你说的自古是夏商周时期吧,这个时期也流行玉文化,不过之前那才叫真古,夏商周还不够远。

 

翡翠作为一种饰品,装饰的需求大,这是客观的,人们对玉的看法,当然是在变,不然就不会有白玉的价格飙升,其实翡翠和白玉并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他们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价格无法比较翡翠,不代表对玉的看法有根本性的改变,反而说明玉文化的存在,你如果接触过翡翠这个市场,你应该知道,他们做这个市场的推广,不会漏上这一条的,那就是玉文化。好的满绿翡翠比白玉要稀有,这也是他们无法比价的原因。用数字来衡量价值,其实意义不大,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20:37
呵呵。红山文化都是岫玉,古不古?良渚文化都是梅岭玉(或天目山脉地区的透闪石玉,偶见红山用玉),古不古?
作者: 人爱美玉    时间: 2008-12-6 20:49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wun在2008-12-6 20:37:34的发言:
 
远古时期,用的玉种不少,但最重要的就是软玉。你指的岫玉,当然,基本上接触过玉的人都懂,希望下次交流,可以真正学到东西。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6 21:02
QUOTE:
以下是引用人爱美玉在2008-12-6 20:49:41的发言:
远古时期,用的玉种不少,但最重要的就是软玉。你指的岫玉,当然,基本上接触过玉的人都懂,希望下次交流,可以真正学到东西。

 

学东西是靠看书,看实物获得的。我这里说的,基本上可说都是“经过理解后再曲解”的东西;换句话说,我已经是二手、三手甚至多手的知识贩子了,知识已经变形,不一定准确。

 

其实大家都认同的,真正的和田玉,目前出土最早的证物是殷墟妇好墓里的几件东西。有些学者因为它是透闪石、玉质好,所以认定出自和田。但这些学者也知道,天目山脉也出透闪石玉。现在我们还知道,东北也出透闪石玉——甚至是可以比拟和田玉的好玉。

 

即使把这个标志当成和田玉进入中原的年代,你也能发现你描述中的错误所在。

 

玉石运输,也是和生产力有关系的。说妇好墓里的可能是和田玉,大家都还心存疑问,何况说到远古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6 21:06:06编辑过]

作者: 人爱美玉    时间: 2008-12-6 21:16
籽玉,东北也有,现在叫河磨料,大家应该知道的,我们指软玉,现在国标是和田玉,没有异议,我恰恰就不是指局限的和田的玉,我似乎又卖关子了,呵呵,妇好墓提不提,中原提不提,没有一点关系。至于说到用玉观在改变,我认为,没有变化,这只和供货有一点点关系。
作者: 龙眼绿茶    时间: 2008-12-6 21:27
好热闹啊!
这样的帖子,看过是一定要顶的!

作者: fire37    时间: 2008-12-6 22:39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眼绿茶在2008-12-6 21:27:40的发言:
好热闹啊!
这样的帖子,看过是一定要顶的!

[em52]


作者: 新疆的猫    时间: 2008-12-6 22:48
QUOTE:
以下是引用秋天的梧桐在2008-12-6 15:05:12的发言:

还是很喜欢玉友能够如兄这般交流的,长知识的,谢谢。

严重同意这点!


作者: winwun    时间: 2008-12-7 00:05
QUOTE:
以下是引用水丫头在2008-12-6 18:02:56的发言:
关于楼主的观点,有部分认同,但说乾隆时期对于材料的优劣判断的看法是有些偏颇的,您说的“饭糁”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就认为那时候是上等材料,我读过的书里介绍过一些,据说是因为“饭糁”跟水沁相似,这种材质的玉适合做仿古玉罢了。还有关于楼主老喜欢测量密度来判断是否是玉,我觉得这种做法不足取,毕竟玉是矿物复合体,它的密度是个范围,应该也只是个平均值而已,它的高低作为判断玉的做法实在有些不可靠

 

才看到,不好意思,回复晚了。

 

不讲饭糁的问题了,呵呵。香港有位先生,甚至认为无饭糁就不能算玉。

 

密度,的确是我很关注的一项内容。我认为,如果你不定一个物理标准,那么对于玉就很难界定——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条件去测试石头的成分。那么密度是怎么来的呢?玉是矿物复合体这个话是不错的,但它有种基本的石类,就是“透闪石”。和田玉标准里的密度范围,2.90 - 3.10是很严格的一个数据,甚至很多青海料都被排除在外了。我们做个设想,为什么能定这样一个密度范围?肯定与透闪石本身的密度有关,这是一个通过大量测试得出的结论。

 

当然,还有硬度。如果抛开硬度不谈,很多石头的密度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条件:例如寿山石,甚至部分石英岩。

 

硬度要在6 - 6.5这样一个范围,才可以基本确定它是透闪石玉。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两个可以自行测试的方法。折射率肯定是不能自己做了,需要抛高光。本来我的确很想买一台折射率测试仪的。

 

这两项满足了,是否可以说它是和田玉?当然未必,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但这两项有任意一项不满足,基本都可以排除它是和田玉——这也就是标准的意义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7 0:06:30编辑过]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