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转》关于玉雕山子创意的几点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猫和马    时间: 2016-10-9 11:56
标题: 《转》关于玉雕山子创意的几点看法

一、玉雕山子造型工艺特点:
    玉山子其外形似山型的玉器,多以绘画作品为创作蓝本。依形施艺,采用镂雕、圆雕、立体雕、深浅浮雕等多种工艺手法,雕琢山水,人物动物图案,犹如立体的绘画。

(, 下载次数: 17)


玉雕山子清乾隆为高峰期,是中国玉雕一个重要品类。如此经久不衰,有以下几点:

    其一、玉雕山子创作题材广泛丰富,诸如:诗、书、画、名著典故、风情名俗、人物、动物、风景故事等,均可融入山子画面进行造型创作,给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发挥空间。

    其二、选料要求相对其它品类宽松,能充分利用原材料依形施艺优势。适合表现恽宏场景,利于造势造景。原料利用率高,玉料中存在的绺裂瑕痴,脏斑杂质融于作品之中,雕成山石树木、沟壑 、云水、溪流,掩盖玉料自身的缺陷,将艺术与材料完美统一结合。

    其三、施艺手法特殊,每块玉料各有千秋,不能完美。玉料中存在的毛病缺陷如何处理得当,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雕刻技巧,灵活变通的本领。使作品表现出奇不意的艺术效果。比如:山子杰作《大禹治水》其玉料貌像不扬,杂质裂绺瑕痴等毛病比比皆是,但作品通过玉雕师高超技艺,精心设计,巧妙雕琢,将玉料中存在的瑕痴裂绺等毛病缺陷巧雕成景中物像,把毛病缺陷掩盖,设计巧妙,用料高明,技艺高超,堪称史上山子雕绝活,因材施艺的典范之作,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其四:玉雕山子的造型特点又是根据玉料的形体而定。就玉料运用而言,一般分两种:山料和籽料。根据材料形体特点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施艺表现手法: 内雕法与外雕法。 内雕法,以籽料为主要原料,保形镂掏。保全籽料外型完整,不破坏原石的自然外型下进行施艺的一种技法。采用镂掏、挖等工艺手法,作品画面表现的物像掩于原石型状内,外型仍为自然型,皮色仍为天然色,其艺术韵味浓厚。外雕法,通常称“砍山子”,以山料为主要原料,其特点是改变原石外形而构图造型施艺,将画面统一在整块玉石上构成整体,从原石外部施艺的表现手法,一刀一刀将形体推出作品景物。施艺过程中采用圆雕立雕深浅浮雕线刻等多种手法。使作品画面丰富耐看,外雕法特别适合雕刻气势宏厚的恽宏场景。

二、玉雕山子用料与用色技巧:
    玉雕用料审料设计在施艺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我认为作品在施艺过程中,随时审料务必重要,有的玉料初次审视揣摩不透,只有通过施工后才逐渐明晰,或有变化需要重新审视材质优劣、脏绺色泽分布走向,有时需再次调整作品造型位置或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案属常见的事,所以作者要引起重视。一件理想的山子作品,除玉料因素外,好的用料,好的创意,好的工艺是决定作品的价值关键。如何用好每一块玉,雕好每一件活,雕出精品,雕出绝活与作者的技艺水准密切相关。比如:荣获中国玉雕“天工奖”金奖作品:《霄汉回翔》汪德海作,作品用料准确精到。作者选用和田籽玉,保形施艺,注重“惜玉如金”、良玉不琢的施玉理念。运用中国画构图方法,大面积留白。留白处用写意手法,了了数笔,轻描淡写。主题中心用工笔手法,精雕细刻,将玉料用到极至,耐人思味,是当今山子雕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 下载次数: 15)


玉雕山子创作玉色(包括天然玉皮色)的运用不可忽视,因为玉色丰富,将玉色用好确实不易,用得好出奇制胜,用不好影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用色要扬长避短,敢于大胆取舍,使之与主题相关内容融洽结合,和谐统一。如:2005年“天工奖”银奖作品《枫桥夜泊》顾永骏作,作者抓住秋天枫叶的关键点,将金黄色的玉皮大胆取舍,在作品正面首要部位巧雕成一片秋枫叶,秋光灿烂,非常耀眼。使作品主题清晰明了,散发出浓郁的秋天感悟,透闪出温润的玉质与金黄色的玉皮鲜明对比,主题巧色与周边环境融洽结合,秋意浓浓,内涵丰富,意境深沉,给观赏者回味无穷,可谓是一件巧用玉色的典范之作。然而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一些低劣山子作品不尽人意,可能是在利益的驱驶下,或许是技艺的欠缺,用料用色违备了“惜玉如金”的琢玉理念,浪费了宝贵的玉材资源。出现这种现象也反应出当前玉雕市场的一大弊端,值得广大玉雕作者关注。

三、玉雕山子层次与透视构成:
    玉雕山子作品是一幅立体的画卷,场景中包含了自然界诸多物象。有山石、树木、溪流、云水、飞禽走兽、人物建筑等。如何合理布局使画面美观视觉。必须有层次。有了层次才显立体效果。层次构成又离不开透视。山子画面中的层次透视又借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则,分远、中、近层次布局,有高远、深远、平远之间的距离分布,要把握好层次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必须做好比例分配:如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山水画原理进行画面艺术造型。画面中各物象的布局安排必须有轻、重、主、次。物与物之间要有避让。重点形象应放在近景位置上,适当放大一些,与远景拉开距离。前景物比后景物要小一点、矮一点,这样即避免了前景物挡住后景物,又使全景层次清晰,错落有致。若布局安排不妥则作品景物零乱一团,难以修饰。操作时要把场景中各部件彼此间串联起来,达到完整统一的艺术体现。

(, 下载次数: 13)


山子创作层次透视构成又与题材的主题密切相联,如何拉开层次距离呢?若题材内容描写人物为主,人物要放大,景物缩小,重点突出人物形象。若故事情节以风景诗意为主体描写。景物要放大,人物缩小。这样即拉开了层次距离,又表现了主题意境。比如:雕《观瀑图》,以瀑布为主题,重点刻画瀑布。把观瀑人物缩小拉开距离。给观赏者一目了然,有扑面而奔的瀑布之感,这样突出了景物主题,又成功的表现了情景意境。

四、玉雕山子施艺与形式美表现:
    山子的施艺变化多样,在施艺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追求美的艺术效果。山子画面造型是由各具体物象组成、相互联系而统一的整体。在雕琢手法上要有主次之分,主题形象精心刻画,极大限度表露玉材色泽美。造型用线要直横交错,切忌平行或一杆到底。具体物象之间要有照应,如:关前顾后,左顾右盼,参差错落等。景物中的大小、主次、疏密、动静、藏露的穿插对比是体现山子雕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提升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关键所在,必须高度重视。塑造具体物象要注意相互搭配,如:景中山、石塑造要有变化,大小相涧,相互环抱。蓬绺纹瑕痴处或高崖大石上挂一二枝长草叶或藤枝缠盘,掩盖材料的毛病缺陷,丰富作品的层次空间。用弯曲郁劲树木与直硬山石形成对比。做大树需倍一二株小树缠绕。人物安排需有大小相夹呼应,更显活力,在景中雕一溪流水或作品上空适宜之处,漂一叶行云,增加作品的流动感。具体操作使用工具很重要。比如处理层次不宜推得过深,深处用细沙工具浅浮雕,这样底层做得细,底面顺得平,达到层次干净利落,深浅清爽分明的工艺效果。朔造山石不可将石、山做得一平如洗,大石块面少露刀痕,用刀宜平圆一些。感觉圆中见方,凸显玉质美。小石纹多转折刚劲,用刀锐利一些。远山石纹要圆平柔和,这样显得圆实浑厚,雕刻前面景物用写实,后面景物略写意。镂掏挖推过程中,心中要有数,切不可一刀见底,一刀见工的侥幸心理,否则一不留神,即损料伤活,或伤残作品,损失不可挽回。直得一提的是具休物象造型忌碎、烂、锐、翘、深,以免破坏整体圆润感觉。

    总之,创作山子作品过程中,要随时全面审视作品各程序进展,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力争作品完美,精致。

    文章转自于江西工艺美术馆,猫坛整理共享。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