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完成了对一块东西的认知。先看看完成的玩意,取意连年有余
为了突现皮色,在琢磨的时候有意将荷叶打薄,在灯光的照射下,看得到皮内夹杂着一些黑点及沁色,沁色深入不一。
绿色的肉比较脏和色焖,肉质细腻,适合细加工,不崩口。黑色的石墨成片状分布,黄色的脏点当刀具碾磨到时,刀感稍嫩,涌现的不是白色的碾磨粉末,而是黄色的象泥浆样粉末,这时候停刀,看不到有任何孔洞,不是泥料,是一种黄色的矿物质,我不知道翳糖中的黄点在碾磨时的粉末是何颜色(不一定是黄色的,很大可能是白色粉。
让我们在重温坛主选玉的原则:“我选沁料的标准一般是,全透光,说明里面都是肉。干净,看不到黑气或者浆花串杂,因为沁料一般比较软,表面一旦有黑气和浆花串杂,就往往会在肉里布满浆花,切开根本无法利用。表面油润细腻,因为皮如玉则内部必是好肉。颜色均匀,鲜艳更好,因为这样做出来的成品才跳眼有美感。表面不能有石筋,因为石筋会把玉体分割,严重影响整体利用率,也会加大浆、花、绵、黑气产生的概率。 ”
我今天的认知活动印证了坛主的标准,虽然没有布满浆花,但是肉质不清,表面的石筋(黑带)却是分隔了肉最后是靠将鱼肚掏膛减薄才能体现玉质的美
没有解决的是为什么原石表面油乎乎的,此类有戈壁、山流水,好像不是外部涂饰、也不是石墨的原因
个人愚见这样的东西做皮色的东西,里面的肉不要用了,只做衬更好。
肉的色散无大僵裂,一般做瑞兽(龙凤)可以顺自然肌理成皮肤花纹,皮壳雕云火纹,肉雕兽身,取巧色外,还保重量。
新手这样处理,会给人错觉----料子原来在莲和鱼旁边有大裂
谢谢各位的点拨,原来不认识这块料,只想认知一下,故有——探玉篇、探玉篇续篇、探玉篇完成篇之说。这块料还有2/3的料子。kitnuo兄的点拨很有道理及启发性,我会认真考虑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谢谢各位
做工很了得!只是感觉鱼尾扭得似乎不太自然,尤其是13-1图看起来有些违背常理,是不是拍摄角度的原因?除此之外,做薄之后感觉这件东东非常可爱
真佩服兄台的雕工 特别是鱼掏空之后更显神韵
做工很了得!只是感觉鱼尾扭得似乎不太自然,尤其是13-1图看起来有些违背常理,是不是拍摄角度的原因?除此之外,做薄之后感觉这件东东非常可爱
谢谢丫头的斧正
真佩服兄台的雕工 特别是鱼掏空之后更显神韵
掏膛,也是没法之法,谢谢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