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守玉之道,还玉之美 [打印本页]
作者: 尚善堂玉雕 时间: 2017-10-23 11:55
标题: 守玉之道,还玉之美
跟朋友喝茶聊天,
“贺林,你这个艺术空间打理的不错。”
“但怎么看你还是忧心重重的样子。”
我说我担忧的是,
现在的玉雕作品缺少温度,
慢慢被机器的冰冷所侵袭。
前阵子看了一部爱马仕的纪录片,
这个始建于1837年的经典品牌,
一直秉承手工制作。
正如其所传递的精神:
“手工艺的美妙之处,
在于融入了人的热情,
让每一件作品,
都有了人的温度和烙印。”
有朋友跟我说:“贺林,看你每天冥思苦想玉雕题材,想怎么雕,现在好像没这个必要了吧,机器都能解决了。”
我说那你是愿意收藏冥思苦想雕出来的作品,还是想要机雕复制出来的产品。
我那位朋友选择了沉默。可我在想,就是这种沉默让玉雕艺术处在了一个迷失的关口。
其实机雕玉器早已充斥市场,如今更是登堂入室,公开叫出了高价,很多不明就里的朋友花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价格,“收藏”了几件素质并不出色的机雕产品。
用机器按照电脑图案快速的雕刻,然后再让工人修饰一下,这样就可以按照收藏品来卖给那些爱玉之人,这样就能以极低成本获得暴利。
这种“流程化”的机雕玉器,无疑是对玉雕这门传统艺术的侮辱和亵渎。也是对爱玉之人的欺骗,从中获利者可窃喜,但却让玉雕艺术慢慢失去了人心。
就在2016年,一个非常有名的玉雕奖项展会上,居然堂而皇之的卖起了电脑玉雕机。我真的不明白这个奖项和展会的组织者,难道为了一点点展位费收入,就可以卖掉玉雕手艺人的尊严吗?
如果以后大家都拿机雕产品来评奖参展,那所谓的奖项认可和文化推广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很多人受恩惠于玉雕,因美玉而富裕了生活,改变了自己。但日子好过以后,却不想着如何让自己的玉雕技艺精进,文化深入传播,终日只是钻营于快速获利,不惜浪费手中一块块珍贵的璞玉。着实心痛。
有朋友问,贺林你是不是看人家挣钱快,你眼红啦。
我说我确实眼红,因为眼里憋着泪水。多好的玉石,被电脑机器一点点的消磨了温润,抽离了灵气,就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变成几百上千块毫无生气,一模一样的克隆产品。
都说玉通人性,然而在这些机雕产品中,你看不到人性的温度与热情,只有千篇一律的抄袭和贪婪。
也有很多人劝我,说智能化电脑雕刻是大势所趋,机器比人手稳,产品出来工整,速度又快,何乐而不为呢。
玉雕追求的是,从每一个匠人手里散发出的不同的美感和特质,每一块璞玉裹着天地之心和手艺人的匠心,所以人是活的,玉也是活的。
而机器工恰恰把这两颗心夺走了,克隆出来的玉是死的,没有生命的东西,再工整有何用。
我说这不是大势,因为这不是玉雕的大道。
玉雕之道,在于一笔一刀地将思考的深刻与心意的美好,通过匠人之手升华在玉石上,玉有天地之美,亦要有人性之美,这才是玉雕的大美,正统之美!
我会坚守此道,让玉雕回归正统之美。
玉见你我,玉生相知。
作者: aerial16 时间: 2017-10-23 14:54
頂頂頂
作者: du_zhiping 时间: 2017-10-23 16:42
确实如楼主所说,人工雕的和电脑雕的有本质的不同,人工雕的包含有师傅对作品的理解和期望,是活的;而电脑工做不到这一点。
作者: 河洛人 时间: 2017-10-24 11:30
希望你坚守下去。
作者: 702736 时间: 2017-10-24 13:46
楼主也在用电磨机器?还见过坚持用手工的。
作者: Bobbo 时间: 2017-11-7 18:30
挺好
作者: 秦陌冉 时间: 2017-12-9 23:25
你说的是刻寿山石吧,玉是刻不了的
作者: 702736 时间: 2017-12-10 12:17
古代可没电,都是人力手工的,70年代前,街上都是这种,哪有电磨啊
作者: 秦陌冉 时间: 2018-1-20 22:50
古代用的也是削磨,需要一个学徒踩缝纫机一样的坨轮。
今天所谓的手工,其实也是需要电动设备辅助的。我们今天说的机工,是电脑雕刻或超声波冲模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