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探讨——我的认识 [打印本页]

作者: 不会的新手    时间: 2010-1-4 12:53
标题: 探讨——我的认识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5)

作者: 不会的新手    时间: 2010-1-4 12:55
 

     这状态想必大家都认识——裂。不是个好玩意,惟恐避之而不及。但我今天不是想讨论裂的种种劣迹,而是想说说我认为毛孔产生的原因。

      至打认识玉知道籽料特征、知道玉的硬度。我一直对广为共识的毛孔产生原理持有怀疑态度,只是新手上路,路的好坏不是我的任务,当前之急是在路上开好车,等会开车、开好车后再来论路的问题。可时至今日,只是陶醉在像果冻般迷离的效果中,不能自拔,玉还是没有完全认识。

      昨天把玩一块“果冻”,讨厌的裂几乎贯穿整个料子,抱着整形完美的心态将料子沿裂一剖为二,剖到一半料就分开了。裂开面应该说是很完美,它的凹凸很光滑——毛孔的产生这一想法突然蹦出。

      是呀,玉在冰风的努力下,从母体上跌落到大地上,随着水流奔腾万里到河海中、随着风雪滚落到茫茫的戈壁滩上。翻滚碰撞过程中新的裂产生,又分开,在翻滚的过程中,弟兄姐妹相互碰撞摩擦将裂上的凸慢慢磨低,形成了现在人们追捧的辨认特征——毛孔。由于这种开裂是大自然状态,总带有微微的凹或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12:56:34编辑过]

作者: jerry    时间: 2010-1-4 13:14
毛孔——大自然的打磨痕迹,裂是石头内应力释放的结果。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4 13:15:23编辑过]

作者: 酷迪    时间: 2010-1-4 13:15
以前看过有种说法,玉的皮色是玉中的矿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我对此抱怀疑态度,玉皮色更像是水中的矿物质渗进玉中所致。我以前曾经把开裂的玉浸泡在浓度特别高的铁锈水中,半年多之后,裂缝中和玉表面的坑洼中都是红褐色,一般的清洗对其不起作用。可见,玉龙河中的水必定含有丰富矿物质成分导致籽料上色。
作者: smwind    时间: 2010-1-4 13: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孤独的鱼    时间: 2010-1-4 17:25
籽料皮色应该是矿物渗透形成的,主要是铁的化合物。不同的皮色表明铁的离子状态不同。(引自猫论)
作者: 勇往直前    时间: 2010-1-4 17:29

[em80]


作者: victorian    时间: 2010-1-4 18:35
[em52]学习。。。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0-1-4 21:27

广义地来看,和田玉也是变质岩,有纤维状结构的岩石。有结构就有结构缝隙,冲磨过程,缝隙就形成了毛孔。


作者: noodles    时间: 2010-1-4 21:42
QUOTE:
以下是引用kitnuo在2010-1-4 21:27:03的发言:

广义地来看,和田玉也是变质岩,有纤维状结构的岩石。有结构就有结构缝隙,冲磨过程,缝隙就形成了毛孔。

我也认为毛孔是根据结构走的


作者: 适者生存    时间: 2010-1-4 22:07

听讲~~~~~~


作者: 新疆的猫    时间: 2010-1-5 13:22

年中的时候结合老马在且末选山料的情形,写过一篇关于玉石的裂的小文,转在下面:

 

买山料最大的风险是有裂有脏,不能利用。先说说裂。

 

首先要明确,玉石的裂和解理的区别。

 

玉石是纤维状微晶交织的毡状结构,是微晶集合体,不同于一般的晶体结构,没有特别明显的异向性,理论上完美交织结构的玉石是没有解理的。微晶发育越细密,交织越充分,韧性就越大,玉质就越细腻,玉感就越好,打击硬度和研磨硬度也越高。

 

但是有的玉石在形成过程中,微晶有序(层状)排列,层与层之间结合力弱,就会出现类似晶体的解理现象。这样大多是形成千层板或鳞片的料子。——同样的,千层板的料子,往往意味着容易解理,切料子的时候,裂随刀走,料子切着切着就报废了。(PS:这类料子作出的成品,抛光的时候适宜使用软质木柁或皮柁。)这种解理是有规律的和可以估计方向的。

 

为什么说裂不同于解理?就是因为裂往往没有一定的形状、方向和规律。

 

一般来说,玉石晶体颗粒发育比较大,这种料子质地较粗,较脆,受到打击易形成裂纹。——质地越粗,产生裂纹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前段时间开山料的试验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裂主要形成原因有:受到外力冲击、热胀冷缩变化、形成时的结构变化、内应力释放、化学成分改变等等。

 

1、受到外力冲击形成的裂纹。

断裂纹,是受到较大的力量冲击形成的裂纹,长而且深,由外而内,一般只在料的局部存在,容易发现。

破碎纹,受到不太大或者较小力量冲击形成的裂纹,大多碎而不深,由外而内,比如大块籽料表面的指甲纹等。一般把玉石表面切掉一两厘米就干净了。

 

2、受热胀冷缩变化形成的裂纹。

龟背纹,是玉石表面受到热胀冷缩变化形成的裂纹,形似龟甲。虽然龟背纹不深,但有这种裂纹的料子一般较脆,加工的时候可能会起性。而且较脆的料子形成其他裂纹的可能性也要大一点。

炸心纹,是玉石内部因为热胀冷缩形成的裂纹,由内而外散射,外部不一定能看出来,比较可怕。

 

3、玉石形成时的结构变化形成的裂纹。
水线,是玉石形成时,凝固层没有粘结牢固,形成缝隙,经过含透闪石热液填充、结晶形成的。另外,有阴阳面的料子可能会含有这种裂纹。


4、内应力释放和化学成分改变形成的裂纹。

炸惊纹,一般这两种原因造成的裂纹没有明确的区分办法,或者说,这两者往往共同作用形成裂纹。是最可怕的裂纹。一块山料,往往切之前一切正常,切开之后慢慢的就会“长”出裂纹来(籽料也有啊!)。曾有朋友做过试验,一块两公斤多的籽料,切开后放置半年再称量,发现重量减轻了2~3克——说明玉石里面含有的水份挥发了——这种化学成分的改变,更加剧了玉石内部的应力变化。现在大多数玉石矿都是用炸药开采,这也是造成裂的重要原因(炸出来的料子往往只能做小挂件)。

 

虽然玉石的裂变化多端,但是知道了裂的成因,很多裂还是有迹可循的,至少可以大致判断裂出现的几率,对我们选购山料很有帮助。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0-1-5 14:25

猫说的裂形成原因很详细啊,我想补充一个,

 

矿物成分的比例,透闪石和蛇纹石,直闪石的比例不一样,加工时候受热系数一一样,会产生后期自裂的现象


作者: 魁星点斗    时间: 2010-1-5 17:59
95于田料就是千层板的料子,容易开裂,但是千层板的料子油性特别好。
作者: 籽璞玉缘    时间: 2010-1-6 08:07
太深奥。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