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网上转贴的某些“砖家”对玉石“泡沫”的分析,争论的内容无非是涨价是泡沫和涨价不是泡沫的争论。分析的套路是自己给先自己设了一个框,假定了一个结论,然后再搬弄一些“术语”,使用貌似合乎逻辑的论证方式去假设一个又一个的原因。
实际上,到各地的市场好好看一看,就不难理解涨价的原因了。买的人太多了,比如在和田,买料子的不光是外来的人,在本地做玉石生意的人也很多,满街都是玉石店,那些开店的人里谁不买玉?本地从事玉石交易的维族人很多,外来的人也多,苏州的、扬州的、河南的、安徽的、乌鲁木齐的、北京的、上海的,还有浙江的和全国各地的人,这么多人轮番轰炸,挖出来的好料子本来就有限,怎么禁得起大家争抢呢?抢购的人多了,价格自然涨了上去。稍具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和田玉从来都不是被所谓的“游资”炒作起来的,这么大的盘子,谁能炒得动?就算都囤起来了,如果没人买,囤了后卖给谁?
另外,还有通胀的原因,什么都涨,就是收入不涨,这可是大家的切身体会。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购买玉石的消费者一天比一天多,进而导致涌向玉石行的从业者多了起来,买的人一多,好料子的供应相对减少了,就显得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也就涨了起来。所以说,玉石涨价的最大推手就是包括那些嫌贵希望下跌的人在内的所有买玉石的人。
如果希望玉石“崩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家都别买,如果谁都不买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当然,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上眼的料子的价格一下跌,绝对会有很多很多人去“接盘”,谁也不会把便宜让给别人占的。
其实我也这么想,我看上的料子最好大家都别买,卖家卖不动了,没准儿就该降价了,只要降到我希望的理想价格时,再迅速拿下,呵呵。
在和田的这段时间,有一个深刻的感触,好点的料子,只要不是价格离谱到完全偏离现实,总会被人买走。所谓价格高与低,在不同收入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别的也如此,月收入过万的和月收入2000的消费能力怎么会一样呢?如果持有“你涨价我不买”的心态,大概还是跟玉石说“886”比较好。
总的来说,玉石价格的上涨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觉得贵的接受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追那些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玉石里有很便宜的,有许多不太贵也值得玩的,完全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的需要,绝对不存在“小老百姓玩不了”的情况,就像别的什么一样,老是盯着与自己有距离的,心态也会变得不好了。一旦心态扭曲了,就该以“你涨价我偏不玩”的阿Q精神去贻笑大方了。
扯了点儿闲篇,还是接着直播吧,
这两天重点关注了一下青白料和青玉,从各个巴扎上的情况看,好的青白料还能见到一点,以把件料为例,价格从几千到10万以上不等,至于青玉,好的一块也
没见着,似乎比青白料还稀有。
一块肉质细腻的青白料,把件大小,介于玩料和做料之间。
一块带皮子的青白小料,卖家说皮子是真的。
一块脂粉相当好的青白料,结构致密,没皮子,重量最少几百克。
一块低档青料(按网上标准算是“青白偏青”且“结构细腻”),价值不大,价钱不贵。
这块青疙瘩不算很好,但也还能看。
这块青玉不错,非常细腻,油性极大,料子很熟,整体覆盖了枣红皮,皮子是真的,背面有残,是块做料,价格还算不错,拿下。
一块带黑皮子的青玉,露肉部分的肉质不够细腻,一面的局部还有裂,但皮子不错,形状也好,价钱不便宜,本来想买,但对方的本钱太高了。
快到穆斯林的“春节”了,维族兄弟们要采购年货,很多摊子就提前收了。闲着无事,还是去朋友家吃饭吧。
朋友早就说要宰个鸡娃子给我做抓饭,今天正好有时间。据说家养的公鸡最好吃,朋友家自己养了一些。
去鸡窝抓了一只,瘦了,放开再抓。
这只相对肥一些,看来还是低调一点好,不会引起注意,呵呵。
按穆斯林的习惯,宰牲要一刀结束被屠宰物的生命,将其痛苦降低至最低,否则是不能吃的。朋友和他爱人联手,念着阿拉伯语经文的同时,超度了这只鸡娃子。
朋友的爱人独自收拾,我和朋友去了附近的巴扎购物。
巴扎的入口处,人声鼎沸。
门口卖葡萄的排列成行。在和田冬天吃葡萄不用洗,洗了不好吃,夏天时可以洗一下。
来赶集的人很多。
卖葫芦的摊位,不知道买来做什么用。
卖冰激凌的摊位,没贸然品尝。
卖小吃的摊位,是用核桃裹上蜂蜜制作的,冬天的时候吃过,很好吃。
卖烤肉的摊位,这样的小吃绝对不品尝。
正在制作烤包子,馕炕烤制的食品很美味。
卖驴具的摊位,不懂,没细看。
卖各种调料的摊位,许多调料在内地也能买到。
新疆产的洋葱,好象跟北京卖的有点不一样。
漂亮的苹果们,我喜欢吃,每天吃2个苹果,对身体大有裨益。
这是什么?开始我以为是酸奶酪,买了一点,一尝,原来是“关东糖”。
在这里也看到“比烟”了,过去吃过,不知道名字,今天特地问了一下。据说可以放在炉子上烤着吃,有治疗感冒的功效,也可以摆在屋子里,让香气慢慢散发,买一些回去放抓饭里吃。
朋友买了一些蔬菜,有黄萝卜(比内地的橘红色胡萝卜好吃,味道更淡)、圆萝卜和洋芋(土豆)等等。
回到家后,看到鸡肉已经收拾好,正准备下锅了。
在院子里坐等饭熟,忽然一些蒲公英飘落在我的身旁,颇有如临仙境之感。
朋友的院子后面有一片棉花地,好象该收获了。太可爱了,我摘了一朵,准备带回去当标本。
饭好了。鸡肉抓饭,放了一些“比烟”,肉特别香,“比烟”的味道有点酸中带甜,很好吃,唯一的遗憾是饭有点软了,可能水放多了吧。
吃完饭后返回住处,忙碌的一天又结束了!
以前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 葫芦一直是维族人生活中的重要东东 平时用的瓢瓢灌灌 还有很多宗教仪式 甚至红白事 都离不开葫芦 现在有了更好的代替品 葫芦主已经变成装饰品了 至少在乌鲁木齐 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了 楼主照片上的葫芦个个长的像JiJi一样 更是连饰品的价值也没了 哈哈
罪恶的帖子,晚上12点了,本来不饿的,看得我好饿啊!!
我也想吃比烟拌饭!
“比烟”是新疆的特产水果——木瓜。
木瓜有两大类,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与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番木瓜)。
新疆的木瓜也叫榅桲,主要产自南疆的和田、喀什和阿克苏。
做抓饭很好吃哦!
番木瓜是明朝中传入我国的。所以诗经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说的就是这种“比也”(标准音译)。
新疆的木瓜大而且硬,投过去砸着人估计会很痛。[em65]人无缘无故地被砸疼了,估计很生气,随手拿点什么玉石(琼琚)啦,元宝啦,砖头啦砸回来也很正常。[em75]
所以下次去巴扎的时候,推上一车“比也”往人多的地方使劲砸吧。[em71]
猫大,你常识错误哦。诗经是周朝的,木瓜明朝传进来的,哦哦哦,差两千年啊,哈哈
木瓜有两种,番木瓜是明朝传来的。这种木瓜是很久以前就有的。
看来现在最迫切的,是让美食家马哥系统的介绍新疆的各种美食、土产,免得如我这样的地理小白去那儿买榴莲。[em55]
看来现在最迫切的,是让美食家马哥系统的介绍新疆的各种美食、土产,免得如我这样的地理小白去那儿买榴莲。
新疆有榴莲啊!
我昨天买了,很新鲜很好吃!
感谢市场经济感谢邓小平。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