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探讨】玉石的密度与玉石的细度 [打印本页]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1-18 13:06
标题: 【探讨】玉石的密度与玉石的细度

     玉石的密度玉石的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自己也曾经一度混淆这两个概念,当时觉得和田玉所谓的密度好与细度好是一个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知道和田玉是纤维结构的集合体,如果用投射光观察玉石的内部,它的纤维结构是可以看出来并且是不规则的,有的地方纤维结合紧密,有的地方结合的比较粗糙,这样我们就能够看到玉石内部大小不均匀的矿物结构及玉石的颗粒。

 

      所谓细度,是指玉石内部的矿物颗粒大小均等程度,排列规则程度。好的细度,一般是指用透射光看玉石内部的时候,矿物颗粒大小均等、排列比较规则,我们能感到玉石内部是十分干净整齐的。

 

      所谓密度,是指玉石内部矿物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

 

      一般来说,细度好的玉石不见得密度就好,也就是玉石内部矿物成分的紧密程度不见得高,细度好的玉石不一定会呈现出油润的感觉。

 


作者: micro__soft    时间: 2011-1-18 14:34
好的细度,一般是指用透射光看玉石内部的时候,矿物颗粒大小均等、排列比较规则,我们能感到玉石内部是十分干净整齐的。

 

      所谓密度,是指玉石内部矿物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但是密度高的观察特征是什么呢,打等看密度高和密度低的料子看上去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1-18 17:58

这是个好帖子,细度、密度、打灯结构、浑厚度、油性,这些指标的联系好像不是特别紧密。

有些无结构的料子不过浑厚,油性也不好。当然有些无结构的料子,肉质浑厚、油性佳。这里面的东东很值得探讨。


作者: 不器    时间: 2011-1-19 01:55
和田玉的油润感,有一种解释是透闪石中含有的-OH基团对油脂分子的亲和形成的。
作者: 不器    时间: 2011-1-19 01:56

我比较认可FR的说法,基本上全面了。

 

结晶形态和化学成分决定一切。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1-19 08:35

FR的补充很全面!

但就抛光而言,我感觉更认同柔光,更能体现和田玉温润以泽的内涵和精髓。

 

至于说到油性,我有一个细度中等的二级白籽(能明显看到颗粒状的结构),闪青,但稍加盘玩,便十分油润,一坨油。所以,油润性,与玉的细度和密度是不是完全成比例,还是个问题。实践所得,难免有差池,还望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1-1-19 09:35
QUOTE:
以下是引用chly63在2011-1-19 8:35:44的发言:

FR的补充很全面!

但就抛光而言,我感觉更认同柔光,更能体现和田玉温润以泽的内涵和精髓。

 

至于说到油性,我有一个细度中等的二级白籽(能明显看到颗粒状的结构),闪青,但稍加盘玩,便十分油润,一坨油。所以,油润性,与玉的细度和密度是不是完全成比例,还是个问题。实践所得,难免有差池,还望大家一起讨论!

63兄,我挺佩服你的,你对玉的认识和我一本一样,至于抛光问题,在这里我不谈了,老古玩行家有句话叫“贼亮”。


作者: 非凡小玉    时间: 2011-1-19 09:43

油润度有内在的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内在原因个人觉得和颗粒大小以及排列状况都有比较大的关系  外在原因是和在水里以及外部环境对石头的打磨时间有关系 

 

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个人觉得是和石头表面的反射有关  因为有毛孔或者颗粒细腻等原因 光的反射为漫反射 常年的自然打磨(大自然常年对石头的冲刷和洗礼是最好的打磨)给石头表面形成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就造成了漫反射的状态 所以一般所谓老熟的料子 油润度温润感都比较好  另外高光的打磨成一个镜面就会成为镜面反射

 

以上为外在原因的分析

 

通常一块料子切开以后 可以通过刀痕来判断他的油性 有的料刀痕会比较干涩  后期打磨的效果也有限 有的料刀痕会很油  后期打磨好了 效果会很好 由此也可以判断出  油润度和内在的颗粒、排列等都是有关系的


作者: 非凡小玉    时间: 2011-1-19 09:45
另外  我手里有一些料子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结构很大的  实际上油润度和温润感确非常的好  而有些侧光都没有结构的 确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即使在盘完以后
作者: 白石    时间: 2011-1-21 15:24
都有道理
作者: cooldia    时间: 2011-3-12 17:34

这里所说的密度不是我们常说的玉石的力学性质之一的概念。力学性质的密度是成分以及结构有关。我认为这里说的密度更接近于结构排列的紧密程度。油性强在于结构,和颗粒大小,粗细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交织结构的更显油性。斑状结构油性差,细粒的也不一定油性好。比如,水线的透闪石颗粒更细小,但它的透闪石晶体的长轴方向趋于一致,透明度大,我们很容易看到。和田玉有显油脂光泽强的,有玻璃光泽强的。这一方面和抛光有关外,更主要的是和结构有关,当然也和折射率有关。折射率高一点儿则显玻璃光泽,弱一点儿则显树脂光泽,蜡状光泽。


作者: 新疆的猫1    时间: 2012-2-1 12:01
提起来,可以再看看,学习一下!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2-2-1 20:30
   知识帖,要顶起。
作者: 君德如玉    时间: 2012-2-2 22:58
好贴,学习了
作者: 高山    时间: 2012-2-3 10:38
所谓读玉就是对玉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玉方法,同样对于白玉的玉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 对于开料师傅来说,料的硬度高,切得时间久,料对锯片有粘力,切边整齐不出毛口等等就是玉质好的表现。。。 -- 对于雕刻师傅来说雕刻时雕细部线条不易起崩就是玉质好。。。

       -- 对于打磨师傅来说比较能磨平整,不易斑斑驳驳,同时比较容易打出光泽和油性就是玉质好。。。

       -- 对于普通玩家来说油润以及看不到结构会说玉质好。。。

       -- 对于资深玩家来说玉一眼看上去的老气感,玉质感以及一种天生的高贵之气是玉质很好的表现。。。

       究竟应该怎么去衡量玉质好坏?市面上常常看到一些新手拿到玉一上来比比白度,然后打侧光看看结构,这样能正确评价玉吗? 这样的结果就是把好的青海料和俄料当做顶级的籽料买来了,因为那些料既白又看不到结构,但那些料真比籽料好吗? 但开料师傅也会跟你说:不---那些料的硬度比好的籽料还是低一些。

      雕刻师傅也会说:不---那些料雕特别细的线条还是要比籽料易起崩口。 打磨师傅更对你说:不---那些俄料青海料很难打磨平整光滑,比较容易斑斑驳驳,要靠比较复杂的打磨方法才能取得与籽料类似的光泽和视觉效果。 资深老玩家会对你说:不---那些料的油润度,手感,玉质感,内光都是无法和籽料比的,时间玩久了还是会变得干涩。 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这就像让你评价那个女孩长得漂亮,而你就找些最白的女孩,然后拿着放大镜去看那个皮肤更细,看不到毛孔。。。哈哈,那不是太可笑了,但事实上很多初级玉友就是用这种可笑的方法来评价玉的,才会把好青海料和好俄料当极品籽料买来。。。

      那什么是玉质的本质?而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玉质方方面面的表现?其实玉质的本质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 细腻度,交织度,致密度,纯净度,籽玉所有的表现形式(细腻度,油性,糯性,光泽,玉质感,老气度,内光等等)都是源自于这四点,这四点是白玉品质的根本,对这四点了解透了,就可以解释上面的种种差异。。。

       -- 细腻度:很多人往往会把籽玉结构大小误认为是细腻度,其实不是这样的,细腻度就是白玉里面颗粒的大小,籽料与山料以及俄料和青海料的差别主要就在细腻度上,籽料的颗粒一般都较各种山料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籽料会有比俄料青海料有更好油润度和手感的原因。为什么用羊脂来描述顶级的白玉籽料就是因为羊脂极细腻,摸上去有一种能把它融化的感觉,只有细腻度很好的料盘后才会有这种感觉,以前我有个卖给爱萱的小佛,那料可以说在细腻度上是个典范,她拿到这件东西后对我说这是她见过玉质最好的料,摸上去有一种快要融化的感觉。另外细腻度很好的料如果致密度也够好的话,那打磨出来的玉就会有很强的玉质感,所谓玉质感是一种既柔和又强烈的光泽同时又蕴含着很强内光,玉质感强的玉件天生就有一种高贵之气。 俄料和青海料普遍颗粒较大,也就是细腻度较差,表现在不容易打磨平整光滑,同时手感会较生涩,这是因为晶体的颗粒会比周边硬,所以颗粒越大这个差异也就越明显,所以青海料和俄料打磨时往往会产生亮点或斑驳感,现在的打磨技术还是可以把这些料打磨的看上去很细腻很油滑,但却无法改变其颗粒大的本质,所以经过较长时间盘玩以后就会变得生涩,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你用水泥浇注成一块石板,水泥颗粒很细腻,所以表面比较光滑,在上面越走越油滑光亮,但你如在水泥中加了很多石子或黄沙,那就不太容易磨平整,但用机器还是可以磨平的,但时间长了,水泥的地方硬度较低就凹下去了,而黄沙和石子由于硬度较高就突起了,这样时间久了反而变毛了。这就是俄料青海料盘久会变得生涩的原因,其实它们本来就是这样,人为磨光还是会变回它原来的样子的。。。 要说的是细度其实是没有底的,就像白度一样,细中还有更细的,所以很多玉友会问我这料的细度是不是顶级的,其实这是不对的,细腻度是不能顶级来表述的。

      -- 交织度:籽料的交织度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结构,它是用来衡量白玉里面的晶体相互缠绕交织的指标,交织度是玉料产生韧性的基础,总之交织越充分的玉料韧性越好。。。 怎样的结构(交织度)是最好的,是打侧光看不到结构吗?这是不对的,其实很多青海料就是打侧光基本看不到结构,这说明青海料交织发育不全,所以青海料韧性不足,切起来比较软,同时发脆,所以一般来说青海料是三种产地中品质最差的,俄料就比青海料好多了,至少能看到云絮结构,虽然一般结构较大,说明交织的还不够,于田料的结构(交织)有方向性,所以不同方向切于田料有的方向容易起崩口,有的方向就还好。 总的来说,白玉需要有交织,交织越细密韧性越好,对于看玉料来说就是不打光看不到结构,打侧光能看到很细密很均匀的结构就是在交织度方面好的料子。

      -- 致密度:是籽料晶体间隙大小的指标,致密度不等同于密度,虽然跟密度有很大关系,同时致密度也不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结构,我是知道很多人把看结构当成了看致密度,这是不对的,那怎么看致密度,如果是开料的话看致密度就是看锯片拉出的痕迹是不是油亮的,那成品怎么看致密度呢?成品看致密度就是看光泽,光泽强烈一般致密度较高,但这又和打磨方式有关,所以你要比较几块玉的致密度,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分别把这几块玉对着布用力摩擦,光泽变强越多的就表示致密度越高,当然这只是给新手用的,对于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感觉到一块玉的致密度。。。 用同样打磨方式,致密度高的玉料出来的光泽就会比较油亮,出来成品视觉效果就会比较好,玉质感往往会比较强。。。

      -- 纯净度:是玉料的纯度,是棉,僵花,玉花,沁色,水线,纹等瑕疵多少的指标,那有这些东西是不是就一定不是好玉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纯度只是一个指标,还是需要与其他指标综合来看,同时也看瑕疵在什么位置,到什么程度,比方一个美女身上长了一颗小痣,是不是就不是美女了呢,当然不是。那么长在脸上呢,也不一定,要看多大,是不是影响美观,说不定还是颗美人痣,更添了几分美丽,但如果脸上有几十颗上百颗黑点或痣,即使是小的,那也是麻皮,如果更是大的,那就丑陋不堪了,其实看白玉的瑕疵也是如此,要看具体程度了,这样大家应该都明白了。。。

      有了这四个白玉的要素,大家就可以理解本篇顶部的玉质的各种表现:

       -- 开料时硬度高---致密度高

       -- 开料时对锯片有粘力---交织度高

        -- 开料时切边整齐不出毛**织度高 -- 雕刻时不易起崩**织度高

        -- 打磨时比较容易磨得平整光滑---细腻度好

        -- 打磨时比较容易打出光泽---致密度高

        -- 结构细密---交织度好

         -- 油性---细腻度和致密度好

         -- 糯性---细腻度和交织度

         -- 内光强---细腻度交织度和致密度

         -- 玉质感强---细腻度,致密度都很好,交织度也比较好

         -- 老气感---细腻度,致密度,交织度,纯度都不错而产生的一种综合的感觉 所以油糯性,内光,玉质感,老气感对于玉质的把握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最后两项),因为他们是几项玉质要素的综合表现,这远远要比打侧光看结构来的重要,有些差的料打侧光看还是很好的,有些很好的料子打侧光看还是能看到细密均匀的结构,当然不打光就能见到明显结构那肯定不会是上好的料。。。 如果学会了从内光,玉质感和老气感来把握和挑选白玉,那就一定会选到玉质好的玉料,也就一定不会上那些假籽料的当。。。

是戈壁兄的帖子,在这里晒一下。刚才本想在这里跟帖,不想跟到”不会的新手“那里了,造成两次侵权。呵呵。
作者: 东方文    时间: 2012-2-3 15:51
拜读学习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