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戈壁料带状黑皮的形成 [打印本页]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09:44
标题: 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戈壁料带状黑皮的形成
这个料子的皮子比较特别,料子的前后均有一带状黑皮缠绕,有点高山流水的感觉,顶端有分布不均匀的黄皮,发上来让大家讨论一下。
(, 下载次数: 2)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09:46
背面也是一带状黑皮,整个料是牌子状。
(, 下载次数: 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9 9:49:17编辑过]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09:51
顶端切面看到有一分布不均匀的黄皮。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1-5-9 09:59
戈壁料看皮子本身就是一个误区,重点应该看的是玉质的细腻的程度,料子的密度、油性,而不是皮子,小料子,看皮子更没意思,RAND兄你知道的,个人看法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9 10:05:33编辑过]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0:03
应chly63兄的要求将自己的观点跟大家交流一下,先看看局部放大的带状黑皮照片。我第一次看到这料的照片时就对这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带状环绕黑皮产生兴趣,当时估计就是该料子在形成的时候中间有一质地相对疏松的条状带,在特定环境下形成了局部的黑皮,我的估计多吗?来看看。
(, 下载次数: 1)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0:07
以下是引用戈壁在2011-5-9 9:59:25的发言:
戈壁料看皮子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是什么误区呢?望兄能细说一下。
我的意思不是说戈壁料要象籽料一样重视其皮子,而是对其形成产生兴趣而已。并不是说有皮子的戈壁料一定是好东西,这个我下面会陈述自己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0:09
以下是引用戈壁在2011-5-9 9:59:25的发言:戈壁料看皮子本身就是一个误区,重点应该看的是玉质的细腻的程度,料子的密度、油性,而不是皮子,小料子,看皮子更没意思,RAND兄你知道的,个人看法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9 10:05:33编辑过]
兄的这个看法我严重同意。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1-5-9 10:17
以下是引用randy在2011-5-9 10:09:01的发言:
兄的这个看法我严重同意。
兄好啊,这种皮子,我个人看法,其实和仔一样,都是属于密度不好的地方的必然结果(含裂哈),戈壁滩的地理环境的特殊产物。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0:18
以下是引用戈壁在2011-5-9 10:17:36的发言:
兄好啊,这种皮子,我个人看法,其实和仔一样,都是属于密度不好的地方的必然结果(含裂哈),戈壁滩的地理环境的特殊产物。
哈哈,我的看法也是一样。
在相同环境下风蚀较松软的部分
该带状区域是一条轻度水线,密度较低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0:25
这张照片比较明显看到黑皮的地方密度跟旁边的有轻微的不一样。
(, 下载次数: 6)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1-5-9 10:26
以下是引用randy在2011-5-9 10:18:47的发言:
哈哈,我的看法也是一样。
在相同环境下风蚀较松软的部分
该带状区域是一条轻度水线,密度较低
水线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水线,密度好的料子,没水线那是奇迹(整体一块大料子哈),其实切山料多了,就知道的,密度好的山料,最怕的不是浆,而是黑点和水线。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1:47
以下是引用戈壁在2011-5-9 10:26:00的发言:
水线不可怕,最怕的是没水线,密度好的料子,没水线那是奇迹(整体一块大料子哈),其实切山料多了,就知道的,密度好的山料,最怕的不是浆,而是黑点和水线。
为什么前面写“最怕的是没水线”,后面是“最怕的不是浆,而是黑点和水线”?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1:48
这一面的黄皮子特别深,是这部分料机构稍松还是是这面是迎风面?
(, 下载次数: 7)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9 14:40
呵呵,谢谢randy这么细致的片子和分析!
首先,这料子,我很喜欢!有观赏价值,上图这一头薄薄的黄皮,是风吹尘,是开门戈壁料子的最主要特点,从其上可以看到底下细细的肉质,舒服!呵呵
其次,这个黑皮带,我自己这么称呼啊,跟水线,不是一回事,我觉得,更多的是,是裂,与生俱来的裂!可以想象一下,此料子,以前剥落出来的时候,有一道裂,上下两面都有,在慢慢的风砺、风蚀过程中,裂缝中,如其它戈壁料一般,裂中沁入了锰或者4价铁离子,而这些黑线皮,随着这些金属离子的沁入,裂缝边缘,也同时会受到碱性物质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白化(石化),就如那些古代出土玉器石化一样,只不过,这料子上的变化,更轻而已(毕竟,戈壁滩上,不像坟墓里那么潮湿),所以,除了这黑线皮之外,黑皮带的周边,多少都会产生一些白化,形成这样的形态,呵呵,一点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
总体来看,还是比较细腻的,randy不愧是好眼力!呵呵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16:18
我又细看了一次,黑皮带的的肉里可以看到有一条玉带,这里的颜色跟旁边的不一样哦。小裂就产生在这玉带上。
作者: sheepxxy 时间: 2011-5-9 18: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cro__soft 时间: 2011-5-9 19:00
那一圈黑线不是因为水线吧,水线是二氧化硅硬度比透闪石高,籽料表面水线处往往都略凸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9 19:03:58编辑过]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5-9 19:58
替63兄纠正一下,铁离子应该没有4价的啊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9 20:02
以下是引用sheepxxy在2011-5-9 18:18:59的发言:
这个中间这条不知道能否算是皮色 其实色都在缝里
倒是薄薄的金黄皮反映了肉质是很细的
这是黑线皮嘛!呵呵
不过,我喜欢风吹尘呢!这种皮子下,好像肉质都非常的细!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9 21:28
实物是整条带状的地方颜色稍深(相对整体),然后在带状的位置上有小裂(里面的应该是灰尘吗?),不知道为什么会形成薄的黄色皮(难度在水里呆过?)
作者: 我有风格 时间: 2011-5-9 22:01
确实如此。
作者: 伏首拜伯安 时间: 2011-5-10 08:27
喜欢这样的料子:)
喜欢这样的学习贴:)
喜欢:)
顶[em74]
作者: 新疆的猫 时间: 2011-5-10 10:15
[em60]
欢迎探讨!!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5-10 17:23
最近挺忙啊呵呵
作者: 花斑熊 时间: 2011-5-10 17:38
讨论就不讨论了,把文字部分复制,慢慢看几遍。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0 22:04
以下是引用randy在2011-5-9 21:28:27的发言:
实物是整条带状的地方颜色稍深(相对整体),然后在带状的位置上有小裂(里面的应该是灰尘吗?),不知道为什么会形成薄的黄色皮(难度在水里呆过?)
我看,条带颜色稍深,是因为黑线皮的缘故,显得深,料子沿裂形成了白化带(石化);至于这类风吹尘的皮子,可能跟内蒙额济纳旗的黑戈壁那些石头形成的道理类似,是矿物成分的析出。不过,的确很奇怪的是,风吹尘的皮子,的确常常出现在很细腻的料子上!有知道的同学能解答一下吗?诚心求教
作者: 伏首拜伯安 时间: 2011-5-10 23:10
以下是引用chly63在2011-5-10 22:04:37的发言:
我看,条带颜色稍深,是因为黑线皮的缘故,显得深,料子沿裂形成了白化带(石化);至于这类风吹尘的皮子,可能跟内蒙额济纳旗的黑戈壁那些石头形成的道理类似,是矿物成分的析出。不过,的确很奇怪的是,风吹尘的皮子,的确常常出现在很细腻的料子上!有知道的同学能解答一下吗?诚心求教
是不是风吹尘太猛了,不细腻的料子都被吹成灰了?只有细腻的才能留得下来?[em55]
作者: jeffzhang 时间: 2011-5-11 02:27
个人意见,仅探讨!
风蚀黑皮之处相较来说,肉质酥松、韧性差。
出现图中黑皮的情况,说明风蚀剥离的过程还未结束!
而另一侧的不均匀黄皮,应该是风蚀剥离过程结束后的黑皮残留!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1 14:46
以下是引用伏首拜伯安在2011-5-10 23:10:17的发言:
是不是风吹尘太猛了,不细腻的料子都被吹成灰了?只有细腻的才能留得下来?
呵呵,这是典型的籽料成因论的延续!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1 14:57
以下是引用伏首拜伯安在2011-5-10 23:10:17的发言:
是不是风吹尘太猛了,不细腻的料子都被吹成灰了?只有细腻的才能留得下来?
典型的籽料成因学说的延展,呵呵,不尽合理啊,哈哈!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1 14:59
以下是引用jeffzhang在2011-5-11 2:27:52的发言:
个人意见,仅探讨!
风蚀黑皮之处相较来说,肉质酥松、韧性差。
出现图中黑皮的情况,说明风蚀剥离的过程还未结束!
而另一侧的不均匀黄皮,应该是风蚀剥离过程结束后的黑皮残留!
兄的观点:黄皮是黑皮的残留?有点想不明白啊?呵呵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1-5-11 15:31
(, 下载次数: 4)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2 06:45
戈壁兄,别打哑谜了,这料子的白皮和黑皮都在,给大家讲讲啊,呵呵!熟熟的,多舒服的肉质和颜色啊!
作者: 伏首拜伯安 时间: 2011-5-12 08:16
以下是引用chly63在2011-5-11 14:57:21的发言:
典型的籽料成因学说的延展,呵呵,不尽合理啊,哈哈!
嘻嘻嘻:)真想找一个质地差点儿的戈壁料去试一试..........前提条件是俺能活那么久...........
作者: 老程 时间: 2011-5-12 10:57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em55]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16 10:13
有新的情况啊,大家先看看照片。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2)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16 10:15
大家看到有什么问题吗?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6 12:27
这还有可能是,有结晶体的排列,条带下面!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16 12:31
这两个照片拍的是同一个料子的同一个面哦,仅仅反过来摆放而已。
作者: chly63 时间: 2011-5-16 14:04
太奇特了!
作者: randy 时间: 2011-5-16 14:21
以下是引用chly63在2011-5-16 12:27:24的发言:
这还有可能是,有结晶体的排列,条带下面!
63兄说的八九不离十啦。
这个竖着环绕的条状带跟料子的面不是垂直的,而且里面的结构与周围的有点不同,当与光成某个角度就明显出现偏光效果。
因为这个带所以旋转180度就不同了,当带状通道的方向跟光线方向一样,光就能通过了,否则光个阻挡了,就黑了。我也感觉很奇妙啊,玩玉将近10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
作者: 戈壁 时间: 2011-5-18 09:15
以下是引用randy在2011-5-16 14:21:10的发言:
63兄说的八九不离十啦。
这个竖着环绕的条状带跟料子的面不是垂直的,而且里面的结构与周围的有点不同,当与光成某个角度就明显出现偏光效果。
因为这个带所以旋转180度就不同了,当带状通道的方向跟光线方向一样,光就能通过了,否则光个阻挡了,就黑了。我也感觉很奇妙啊,玩玉将近10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
那为什么戈壁料会呈现出那么多种颜色了?兄是否对戈壁料做个光谱测试,戈壁料做的话,为什么有时候会变色非常严重,是什么产生的了,特殊的风蚀状态,对人颜色的误判产生很大的误差。
作者: 豆豆娘 时间: 2013-6-7 15:46
挖个坟, 温习下以前大户们的讨论
作者: 见性不留佛 时间: 2013-6-7 21:23
一头雾水,想学没学到{:soso_e128:}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