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飘在和田系列(十)(随时更新)
好料子都哪里去了?
玩玉有些年头的朋友存在这样的疑问,这两年经常去和田的朋友也存在这样的疑问。
环顾各地,以北京和上海为例,除了个别大户的店里有一些好料子(=品质好的籽料原石和籽料成品),绝大多数和田玉经营者的店里摆放的货品都不怎么好,不要说又白又细的料子了,就连品质好点的青白都不多见,更多的是垃圾料和磨光料。
有人认为是源头的玉石资源枯竭导致的,也有人认为是某些大户囤积造成的,前者需要去产地亲身体会才可窥得一斑,后者容易辨析,以和田玉籽料的产量和交易价格来看,似乎不存在一批能囤积得起的“大户”,介入玉石行的朋友相信会认同这点,亿万身家在一块或几块好料子面前,也算不了什么了。
排除后者,似乎前者更合理一些吧?
在网上经常看到某些“专家(=行家?)”关于籽料产量的论述,比如籽料的年产量有多大,籽料中白玉的产量有多少,白玉中的精品在一年中挖出多少公斤,说近年来逐年递减,甚至给出了具体数据,好象是每年下降**吨和**公斤。
这种说法是否具有权威性?
LZ认为,这种说法纯属主观臆断。
和田的挖玉场所非常多,挖玉石的人起码有几万(冬季和农闲时多一些,夏季少一些),分散在各个零散的挖玉点,谁有本事统计得出来呢?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所以,好料子难见,不一定是“产量减少”造成的。
据做了多年玉石生意的维族朋友们说,03、04、05年的时候,在加买路的玉石大巴扎上,参与玉石交易的人很少,现在几千的料子,那时候几百就能买到,价格稍高一点就没人买,而且好料子很多。买的便宜,拿去口内卖的也便宜,06年去石佛寺时,还没有直通大巴车,要先坐长途车到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换乘火车去西安,再从西安换车到镇平。那时没有专门的籽料交易区,卖籽料的维族人很少,买料子的汉族人更少,经常买的也就十几个人,稍微贵一点的料子(好象是几千价位的),买的人还要找更懂行的人帮忙看看,,,,,,
后来的情况不用多说了,大家也都清楚,喜欢玉石的玉友日渐增多,参与玉石交易的商家也越来越多,与此相应,料子的价格越来越贵,好料子也越来越少。
因此,即使产量稳定,买的人(商家+玩家)多了,供应就相对减少了。
上面说的是LZ的个人看法,仅供玉友们参考,结论对不对说不好,举的例子保证没掺水~
下面是LZ在和田的亲身经历
好料子(相对而言的,并非特指“绝品”)在巴扎上难见,但贵的料子可不少见,只不过物非所值。经了解,好料子的第一手交易通常不在巴扎上,挖出来的人一般会先通知一些当地的同族买家先看,LZ有幸,总有机会尾随而至。
某日得讯,有一白年糕出土,遂驱车前往。
步入院中,回望大门口,门外的摩托车不是LZ的~
年糕在一位老者手中,不过不是他挖出来的,左边蓝衣服才是正主。
来张近照,漂亮吧!
再来张细节照
这块料出土于渠首,肉质特别细腻,不光结构致密,玉质也非常老熟,颜色偏暖色,因为是新料子,显得不够油润,其实是一盘即油的料子。更重要的是,料型很饱满,重量也合适,160多克,正好“一把抓”。
一问价,回答是待定。货主的意思是,他自己把握不好价格,要多找几个人看看~
大大地狡猾!LZ只好先量尺寸称重量拍照片,晚上返回住处后,把照片发给烂公,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有沁裂!!!”,烂公目光如炬,视觉异常敏锐,一眼就发现了这块料的致命瑕疵。
“是有沁裂,当时觉得不太深,也愈合了,别的毛病没有,就......”,LZ如实汇报道。
“接受不了,不是钱的问题”,烂公的批示很干脆,一如既往,眼里还是揉不进一粒沙子~
次日,LZ又去了货主的家,当时还有其他买家,货主说已经有人出到多少多少了,是你先看的,要是再加一点就给你。LZ寻思,既然烂公不喜欢,还是放弃吧,这种价位的料子想必别的玉友也难以接受,,,,,,
最后,眼见着另外的买家拿下了这块料子,LZ有点惋惜,当然,烂公肯定一点都不会遗憾的!
(LZ按:这种料子的第一手交易通常都是这样,买家购得后,一般都有特定的出货渠道,或拿去口内,主要是苏州、北京、上海等地,或卖给另外的维族大户,或去宾馆卖给来和田上货的汉族玉商,或者是其他途径,极少能在桥头巴扎出现)
回到桥头巴扎稍作停留,看见一位来买玉石的老人,好象逛累了,坐在台阶上休息,听口音似乎是中原人士。
夕阳西下,朋友去做礼拜了,在一所清真寺门外,LZ悠闲地观察一位年老的阿訇延着铁楼梯缓步爬上屋顶,拿起一个喇叭朝天高呼“安拉 乌拉叭儿(真主万岁)”,拍照时被阿訇发现了,被对方扫了好几眼。
礼毕,像赶场一样,LZ又前往位于经济开发区的一处交易地。
这里的交易是在公路边上,经常可以看到开着吉普车的各族玉商“扫街”,发现目标时,就地停车交易。
“西湖路”,应该是浙江援建的
在和田经常能看见浙江援建的项目
还算幸运,买了2块白料。
第一块是个方疙瘩,几十克左右,肉质特别细腻,边侧有黑皮和僵,是块做料
第二块是个把件,重一百多克,光白籽,局部有裂
还买了一块不够白的做料,料型较大,油性好,不白,有裂。
这块料适合做东西,买完后先给烂公看了,被认为是价值很低的料子,其实一点都不便宜,后来在苏州卖掉了。
说起苏州,着实算是卖籽料的天堂了,跟石佛寺不同,尽管都是集散地,但苏州是以籽料为主,好一点的籽料多数在苏州交易,石佛寺主要以山料和垃圾籽料为主,过去在石佛寺能买到比苏州便宜的籽料,现在稍好一点的籽料在当地难觅,石佛寺的人如果不去和田,只能去苏州购买了。
LZ前几天去了趟上海,顺便考察了一下苏州的市场,说是考察,其实就是走马观花逛了逛,获得的信息都是表面上的,所以不具权威性,还是仅供大家参考。
在苏州主要逛了以下几处:相王弄;观前街;园林路;文庙;沁怡宾馆
关于相王弄,网上已有其他玉友(玉商)作过详细介绍,LZ没有更深的认识,对彼处的玉雕工艺水平也没资格评头论足,就亲眼所见来看,好料子做的成品很少很少,垃圾料和非籽料做的成品不算少。
关于观前街,此处有好几个卖玉石的地方,先去的老凤祥,之后又去了附近的几家市场,店铺林立,没有看到专卖籽料原石的店铺,就陈列在外的籽料原石来看,印象中没看到精品,做工精细的籽料成品看到了一些,叫价不低,交易价不详。
关于园林路,据说是名家工作室集中的地方,进各店看了看,未深入交流,具体情况,有待烂公考察。
关于文庙,现已把销售籽料原石的摊位移到了对面的文化宫,逢周六和周日开市,目前每周五要从石佛寺过来4车人,这些人平时在石佛寺,周末到苏州“赶巴扎”,至于籽料行情如何,待介绍完沁怡宾馆后一起总结。
文庙旁边的市场
关于沁怡宾馆,位于文化宫附近的十字路口旁边,整座宾馆都被卖籽料的维族玉商包下来了,过去很少有包年的,现在红火到想包年都没房间了,据说一年的房费要1万7(2万多?)左右。
夜幕下的宾馆
入口处好象安装了摄像头
楼道里有不少来买料子的玉商,这里到午夜12点都有人来交易
房间的门都是敞开的,靠墙摆放了长条桌,桌上陈列着待售的玉石,上方安装了日光灯。
玉石很多,染色料也多,大料比小料多,基本都是做料。
楼道尽头外的小过道
也有一些房间的门是锁闭的,估计是回新疆上货或者因事外出了
在苏州见到了不少在和田认识的维族朋友,也看到了很多在和田见过的料子,总体来说,籽料行情跟和田对比如下:
1、相对意义上的好料子,苏州市面上的比和田巴扎上的要多,原因是,苏州卖的好料子全是维族玉商从和田挑选收购后,集中拿到苏州来卖的,和田的巴扎上不会在同一时间集中出现如此多的好料子。上述对比仅指市面上的比较,关于好料子是苏州多还是和田更多,谁也统计不出来~
2、就价格对比来说,苏州的叫价明显要比和田低很多,比如在苏州叫价30万的料子,在和田可能叫价100万,但还价的空间明显低于和田。就实际交易价看,整体要高于和田的交易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和田交易价,特指那些维族玉商之间的纯第一手交易价,如果在和田的维族玉商购买的不是第一手价,他们在卖的时候不一定会比苏州卖的更便宜。
从逻辑上说,和田的维族玉商在和田买了玉石后,拿去苏州卖,自然是苏州要贵一些,事实也是如此,但并不全面,要是去苏州的维族玉商在和田买的比较便宜,拿去苏州卖时可能也不会太贵(维族人一般是根据本钱多少定卖价,这点跟汉族玉商不一样),如果在和田的维族玉商买的就不便宜,他在当地卖的时候肯定也不会很便宜,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产地更贵的原因之一。
3、就市场交易情况看,苏州跟和田差不多,小额交易,比如几万到几十万的现金交易很常见,买一块几万的料子跟买棵白菜差不多,大额交易,一般是私下交易,或现金或者转帐。白料子的交易最多,做料比玩料更受欢迎,当地经常买料的人看价不高,从上海和其他地方来的人比较能出价,这跟和田很相似,好点的料子,今天没人出上价,等两天就会有人出上价,只要不是被炒到了“天价”,最终都能卖掉。
这次苏州之行的时间很短,所见所闻或许比较肤浅,更详细的情况等下周烂公考察回来后总结吧!
补充一件事,LZ在和田曾遇到过夜半敲门的事儿,在苏州也遇到了,不过人家的方式比较温和,目的也明确,最后从门缝里塞进了几张卡片,别此无他~
这件转让不?
[em53]
“是有沁裂,当时觉得不太深,也愈合了,别的毛病没有,就......”,LZ如实汇报道。
“接受不了,不是钱的问题”,烂公的批示很干脆,一如既往,眼里还是揉不进一粒沙子~
==============================
俺一如既往的哈哈大笑[em01]
第一块白料子,基本就是生白,无意义。另和田巴扎上大额交易都是刷卡,现金基本没有超过10w的现场交易。
这样的文章一定要顶的..........
发了一次帖子才知道,写几个字,发几张图片,也不是容易的事儿,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
很喜欢这样的文章,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东西........期待看到系列(N)..........
第一块白料子,基本就是生白,无意义。另和田巴扎上大额交易都是刷卡,现金基本没有超过10w的现场交易。
和田的巴扎上似乎没人刷卡,都是摊子,维族人没有使用非现金交易的习惯,除非是大额的交易。在巴扎上,超过10万的现金交易太寻常了,经常可以见到20、30万的交易,身上携带超过10万现金的玉商太多了,一般现金交易不超过50万,50万以上的多数去银行转账,也没有刷卡的。
第一块白料子,基本就是生白,无意义。
“有意义”的料子是啥样的?大概每个玩家都有这样一个梦吧!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