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标题: 存疑明清大执莲童子,已上显微镜细节图 [打印本页]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 14:57
标题: 存疑明清大执莲童子,已上显微镜细节图
本帖最后由 cs3981 于 2011-10-7 00:42 编辑

青白山料,正面平板,开脸活泼生动,背面立体雕,满僵受水银沁发黑,整体动态很好,可惜玉质欠,应为当初练手做的玉件,包老包和田,欢迎拍砖!

呃…手机上传图片搞不定了,晚上九点后再补图吧
作者: 南山    时间: 2011-10-1 16:36
去,害俺兴冲冲蹿进来。。。。。。。。。。。。。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 17:05
不小心戏耍到南南同学…诚惶诚恐ing…
作者: 激流    时间: 2011-10-1 21:13
俺也被忽悠了
作者: 新疆的猫1    时间: 2011-10-1 21:15
同上
作者: 烈焰    时间: 2011-10-1 22:20
都十点多了,图呢?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 22:45
约了朋友去看一批老翠件,来晚了,抱歉了哥几个
话说换了新面貌还没发过图呢,摸索一下哈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 22:47
本帖最后由 cs3981 于 2011-10-1 22:49 编辑

(, 下载次数: 11) (, 下载次数: 13)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 22:52
现在还有图片大小限制么?这图整得也太小了点,我再试试哈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9)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 22:59
是个一手握的正青白把件,正面下半身有散棉,头顶部中间串僵,有玉性的地方包浆油润,背面的僵也有包浆,只是没有玉的油性足,图片是盘玩清洗前的样子,八四消过毒后玉质部分表面的水银沁已经去除
同好可以交流
作者: 南山    时间: 2011-10-2 11:25
除了包浆,余外的都不喜欢
作者: 激流    时间: 2011-10-2 16:09
这东西不懂,学习
作者: 美玉我所欲    时间: 2011-10-2 16:17
歪总的东西不错啊,支持下
作者: 四小皆满    时间: 2011-10-3 15:42
练手这一说法不对吧。。。。。
作者: 赤松山人    时间: 2011-10-3 21:42
麻烦兄PM我价格!谢谢!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4 00:25
四小皆满 发表于 2011-10-3 15:42
练手这一说法不对吧。。。。。

这个说法是我自己的猜测,因为这样的料子实在是太差了,搁现如今我想没有哪个师傅会对这样的料动心思吧,虽说古人惜料(打新疆山里边运堆料到中原不容量啊),但象这样的边角,充其量也就是哪个师傅给快要出师的徒弟当作业做的,做好了出师,做坏了也不可惜,哈哈!个人愚见,请兄不吝赐教

作者: 伏首拜伯安    时间: 2011-10-4 08:57
很喜欢老玉的包浆:)特别有感觉呵呵:)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4 10:29
喜欢包浆其实只是我玩老件的因素之一,主要还是喜欢老件雕刻工艺上的韵味,新工仿老既便再像,还是少了那么些味道
作者: paris    时间: 2011-10-4 15:56
这手艺在明青不是死定了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4 17:40
死不死不太清楚,但是明清的民间普工和造办处出来的比肯定差别就大了,类似于现代低价河南普工和河南,江苏,上海,北京等地的精工比是一样的道理,明清更丑的工我都见过,但是既便便宜的要命我也不会买,没人喜欢啊。
再说哪个朝代的好玉匠不是从学徒过来的呢?
以上纯属对物品的客观探讨,并不是非要把自己的东西说的多宝贝,这就一普品,淡定…淡定…
作者: karamay    时间: 2011-10-4 22:08
安徽产,鉴定完毕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00:31
karamay 发表于 2011-10-4 22:08
安徽产,鉴定完毕

兄是说安徽铜城产的仿老件吧?我不介意兄这么说,老件,尤其是孬料子的老件风险的确比较大,仿老件的成本构成第一步就是要用低成本的料子,才能在销售过程中达到高利润的目标
本人确定肯定此件毫无问题,说自己眼光准是王婆卖瓜,来源上说一下吧,雅昌信誉度极高的一个卖家,成交率也是非常高的,常泡雅昌古玉版的同好应该知道
市场认可度也可以说一下,本地市场对原石及新籽料雕件的热情度不高,偏爱老件,眼力好的玩家不少,这件东西就从来没有被否定过
上几张上手清洗盘玩过的图,用的是诺基亚的N95,细节拍不了了,尽量提高清晰度吧,不是专业的网上卖家,没好设备...55555
(, 下载次数: 10)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8)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1-10-5 10:37
个人不看好这个童子的年代。结构松的地方,按照明清件的习惯是肯定先挖了,用松松的原沁、垢来产生皮沁感觉,也只有现代人会这样去构思。另外刀力很显然是现代横机所为。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1-10-5 10:38
入土有皮沁,3-500年也没有可能沁这么厉害,传世的话就更加不可能沁成这样,结合前人用料习惯。所以感觉现代工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11:29
重量级偶像来了
K兄的发言很有说服力啊,僵的问题前面说过了,我也不认为是后天沁入的,但是刀工上面我相信K兄的判断,此件可以寄给K兄上手,希望K兄从工的方面多多指正,承蒙K兄多指教啦!
这些天我再发些东西上来,也有劳K兄上眼
幸好此件未交流出去,伤了自家兄弟姐妹罪过就大了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1-10-5 13:59
可以寄我,我争取在显微镜下拍些有说服力的细节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14:14
我用高倍放大镜叠着手机拍了两张应该可以看看的图,嘴部和衣服褶皱部线条,晚上上图K兄看看
作者: 二马    时间: 2011-10-5 17:44
顶,我是来学习的
作者: 小石籽    时间: 2011-10-5 20:08
等到看结果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21:26
两张看工的图应该问题不大,看得清楚,另一张想拍下沁入的色,拍糊了...没法子,咱这是土法上马啊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6)
(, 下载次数: 8)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21:30
拍这三张图可把我整惨了,经常拍糊照的某同学一定能感觉到这当中的不容易
作者: 新疆的猫1    时间: 2011-10-5 21:52
我来学习!

谢谢楼上兄弟的无私传授!
作者: 南山    时间: 2011-10-5 22:10
cs3981 发表于 2011-10-5 21:30
拍这三张图可把我整惨了,经常拍糊照的某同学一定能感觉到这当中的不容易

报告一个可怕的消息,俺无颜见江东父老了,舍弃相机多时,近来发现手机更江河日下,连个糊照都拍不出来...........................

这个怎么做到的,实在太佩服你了歪同学.

作者: 四小皆满    时间: 2011-10-5 22:16
南山 发表于 2011-10-5 22:10
报告一个可怕的消息,俺无颜见江东父老了,舍弃相机多时,近来发现手机更江河日下,连个糊照都拍不出来...... ...

放大装置+相机,这个还是容易拍的,特别是卡片机。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22:21
新疆的猫1 发表于 2011-10-5 21:52
我来学习!

谢谢楼上兄弟的无私传授!

猫啊,寒碜我呢是吧?
我不是无私,我只是没皮没脸的不怕丑而已...
玩老玉件本来就有点风险,现在市面上连小花片都已经仿得有模有样,但是选择玩了只能去面对,吃药不可耻,吃了药不认才可耻!
还是我得谢谢猫,在猫这地界儿把料给整明白了,不然直接玩老货...不认识韩料青海俄料...那真的是有的药吃了,开了店才知道,玩了几十年老玉的,很多连料子都不认得呢,拿出来所谓的"捡漏"尽是妖气冲天...
不过说实话,这坛子里虽然高手云集,我还就只服老K,这牛人懂太多了!要是他和花脸猫掺和一下扯个平均...十岁以上八十以下的女同胞得迷死多少啊...还不带断背的...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5 22:33
南山 发表于 2011-10-5 22:10
报告一个可怕的消息,俺无颜见江东父老了,舍弃相机多时,近来发现手机更江河日下,连个糊照都拍不出来...... ...

两个叠起来是挺容易的,难的是把东西摆着,再把放大镜对准要拍的地方,对好光线以便能把表面细节体现出来,保持不动的状态下(真的一动都不能动啊,抖一下就看不清又要找角度了)把手机(注意我用的是手机)镜头对准放大镜目镜再叠放上去(此过程每拍一清晰的图均重复N次... ),三张图花了我半个多小时,汗死...还好现在已经不是用胶卷的时代
所以说,有好相机拍不好细节图的同学,你们是暴殓高科技啊
作者: noodles    时间: 2011-10-6 20:33
cs3981 发表于 2011-10-5 22:33
两个叠起来是挺容易的,难的是把东西摆着,再把放大镜对准要拍的地方,对好光线以便能把表面细节体现出来,保 ...

我试过,这个确实很难,叠在一起拍总是找不好放大的焦距,貌似人眼和相机镜头还是不好弄~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7 00:41
等K兄过目
作者: 元亨利贞    时间: 2011-10-7 12:07
看图背部沁色存疑,开脸感觉不老。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7 12:48
背部本身基本上是满僵石的,用咱们玩料子的话说就是一块带围岩的山料,上手的时候部分玉质位置有乌黑的沁色,用纯八四消毒液浸泡两天后玉质部分表面的沁色退去,但背部石性位置沁入很深,浸泡后只是黑色略变淡,同学们千万别再把背后的僵石和土咬质变的玉扯一起啦
作者: 新疆的猫1    时间: 2011-10-7 13:30
呵呵,我确实不懂老件。新疆玩老件没环境啊,只能了解个大概。半懂不懂的。

嗯,向老K和歪歪学习!
作者: 二马    时间: 2011-10-7 16:23
从图看,应为清代老玉件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9 09:46
没几个玩老件的么?都不说话…老K也不见了…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0 13:19
等老K,丫头…
作者: 断桥残雪    时间: 2011-10-10 14:13
CS兄玩的杂,但也玩的精啊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1-10-10 14:35
以为兄把东西寄我上手呢,再看刀工细节,对比了下自己手上的资料(官民品皆有),这个童子的处理工序还是以现代工序:先整了大型,然后补细节。先有大线条再补小细节。老刀法基本是一次成型,然后打磨时再修出弧面。其实个人看硬伤仍是在于原料沁皮的处理,手上清之前的标本,都是逢伤必切,逢垢必挖(干净否另话,毕竟工艺限制,官器会很干净,民品在效益上来说,有注意到就行,不会过多把时间放在这上面。)
还有些观察的方法:看刀槽的打磨处理。老刀留痕,没有高速毛刷,是有显得粗糙感,传世品虽然有包浆,然后痕还在的(现代毛刷处理过的是凹坑圆滑)。
个人意见,可能片面,仅交流而已
作者: 豆豆娘    时间: 2011-10-10 14:35
cs3981 发表于 2011-10-5 22:21
猫啊,寒碜我呢是吧?
我不是无私,我只是没皮没脸的不怕丑而已...
玩老玉件本来就有点风险,现在市面上 ...

俺来歪下楼,话说歪歪的帖子就是用来歪的
俺是当代腐女, 俺强烈要见老K和花版~

作者: kitnuo    时间: 2011-10-10 14:40
看看细刀痕,基本都是压在大痕上,古人是先细,再大的,工序刚好反了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0 15:07
断桥残雪 发表于 2011-10-10 14:13
CS兄玩的杂,但也玩的精啊

兄见笑了,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是真的

作者: cs3981    时间: 2011-10-10 15:21
kitnuo 发表于 2011-10-10 14:35
以为兄把东西寄我上手呢,再看刀工细节,对比了下自己手上的资料(官民品皆有),这个童子的处理工序还是以 ...

听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这件是我开店初期收的,现在不会收这种东西了,倒不是新老问题,料子不干净,按新的卖也难卖啊。不过我还是相信转我这件的朋友,应该是误伤,按古玩行的规矩,自己看走眼的,是泡屎也要自己吞掉,哈哈
这些天逮空给老K寄去,期待更全面的学习

作者: 高山    时间: 2011-10-10 19:27
高人就是高人!有理有据讲解清晰详细。希望看到cs兄更多这样的好贴!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http://www.xjdm.net/)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