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楼主: 花斑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万物化妖,百鬼夜行 —— 《唐朝的黑夜》

[复制链接]
261
发表于 2013-3-6 20:34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3-3-3 19:35
要不我还是不改了。       另外您家杜先生是哪位?  我记得我只看上了驴会长……的核桃啊 ...

杜甫,今天刚好教《江畔独步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2:45 | 只看该作者
南山 发表于 2013-3-6 20:34
杜甫,今天刚好教《江畔独步寻花》。


     我装不知道啊,另外俺们只对又高又瘦又文艺又病弱又爱骑驴子的李贺同学感兴趣,对干瘦的杜老爹没啥想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3: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3-9-26 23:06 编辑

  这条是我手打的,确实很费时间啊。





   山魈


    唐玄宗天宝末年,有叫刘荐的,在岭南做判官。



   刘判官行进在岭南茫茫大山中,猛一抬头,件古树的藤蔓间有一只山魈(猕猴的一种,狒狒的近亲)正在荡来荡去。惊恐中,刘判官大喊:“ 遇妖鬼矣!”


   没想到山魈大怒,作人语:“刘判官,我自己正在这儿玩游戏,碍你什么事了?为什么要骂我?”说完,它大声呼喊“斑子”。


   没一会儿,就来了几只老虎。原来,斑子是老虎。老虎来后,先拜山魈,后者叫它们去捕刘判官。刘判官在慌乱中打马逃跑,但很快被老虎劫回,叼至山魈面前。山魈 “嘿嘿” 一笑,说道:“刘判官,你还骂我吗?”  这样认真的发问叫惊恐中的刘判官哭笑不得,无奈中,他只有拜求饶命。


   山魈也无意加害刘判官,折腾了一会儿,慢慢说:“行了,你可以走啦!” 话音落后,一旁围着的老虎才将我们的刘判官放了。


    刘判官狼狈而还,到州郡后,把自己的遭遇讲给身边人听。


  天宝末,刘荐者为岭南判官。山行,忽遇山魈,呼为妖鬼。山魈怒曰:“刘判官,我自游戏,何累于君,乃尔骂我?”遂于下树枝上立,呼班子。有顷虎至,令取刘判官。荐大惧,策马而走,须臾为虎所攫。坐脚下,魈乃笑曰:“刘判官,更骂我否?”左右再拜乞命。徐曰:“可去。”虎方舍荐。荐怖惧几绝,扶归,病数日方愈。荐每向人说其事。    《广异志》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老虎在山魈面前是很乖的,非常听它的命令。这种观点在唐朝时达成了共识。


    在我们现在的认识中,山魈是猕猴的一种,狒狒的近亲,又称鬼狒,因为其面目极为狰狞,一如鬼怪。这种狰狞借助于其面部极为鲜明的颜色:棕、绿、白、红、橙,而更令人恐惧。我们认为它性格暴戾无常,富于攻击性。但古人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的经验中,这种动物是蛮不错的,比如那只怀疑自己被侮辱的山魈,出完气后,就放走了刘判官。


    无独有偶,《广异志》 中还有一条山魈指使老虎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着重接受了山魈的习性,并指出当时的岭南多产这种奇异的动物:“ 独足反踵,手足三歧 。”说它只有一只脚,且脚跟冲前,手脚都只有三根指头,并进一步讲到母山魈好脂粉,公山魈喜金钱,若给了它们这些,入山后能被保护,为此还举例说明:同在天宝年间,一人负囊于夜间山行,担心遇到老虎,想上树休息,却遇到一只母山魈。母山魈意味深长地问:“囊中有何物?”  行人知其性,即以粉脂相赠,母山魈很高兴,说:“不必上树了,你安心地在树下睡觉吧,没有谁敢把你怎么样。”行人遂宿于树下。夜半过后,有老虎来了,于是那母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我客在,宜速去也。”意思是,老虎啊老虎,这是我的客人,你们快走吧,别把人家吓着!”  于是那两只老虎就真的乖乖地走了。


    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好傅脂粉。于大树空中作窠,有木屏风帐幔,食物甚备。南人山行者,多持黄脂钅公粉及钱等以自随。雄者谓之“山公”,必求金钱,遇雌者谓之“山姑”,必求脂粉。与者能相护。唐天宝中,北客有岭南山行者,多夜惧虎,欲上树宿,忽遇雌山魈。其人素有轻赍,因下树再拜,呼“山姑”。树中遥问:“有何货物”人以脂粉与之。甚喜,谓其人曰:“安卧无虑也。”人宿树下,中夜,有二虎欲至其所。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我客在,宜速去也。”二虎遂去。明日辞别,谢客甚谨。其难晓者,每岁中与人营田,人出田及种,余耕地种植,并是山魈。谷熟则来唤人平分,性质直,与人分,不取其多。人亦不敢取多,取多者遇天疫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发表于 2013-9-16 18:43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有空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发表于 2013-9-18 13: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总算看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发表于 2013-9-26 15:27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发现文言文好多字看着认识,让我写我就老年痴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00:57 | 只看该作者
云归处 发表于 2013-9-18 13:32
感谢分享,总算看完了


  呵呵,又找到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0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3-9-30 01:16 编辑

  这篇好像曾经有过,但这是比较早的版本,权且贴上吧。



  李世民的追命之箭



    [篇名小解]:在《酉阳杂俎》原著中,多记载诡异恐怖之事,但也有不少当时宫廷遗闻、社会轶事和民俗风情,多为其他书籍所不载,极具史料价值,如“广知”、“忠志”、“语资”、“礼异”、“酒食”、“贬误”六个门类中的故事。鉴于以上六个门类中的故事内容总的区别不大,在解读时,我将其集中于一起,以“广知”总领。此外,还有不少半真半假具有娱乐色彩的八卦新闻……




    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宫面见李渊,时为秦王的李世民率领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等九名大将及死士若干,埋伏于上朝的必经之路——长安玄武门。当李建成和李元吉进至该门附近的临湖殿时,在幽暗中看到前方如鬼魅般骑马伫立一人。再及近,望见那伫立者正是秦王李世民!世民直视前方,让唐朝的这个凌晨恐惧到了极点。


  据史上记载,当时李世民向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喊了一句话,至于具体喊的嘛已不得而知,但不外乎两种:   
          (A)大哥,别走呀!
   (B)呵呵,李建成!你觉得自己还走得了么?


   李建成和李元吉见情势不好,皆欲掉转马头奔逃。但已经晚了。眼疾手快的李世民于张弓即射,将哥哥李建成一箭穿喉!随后,李元吉被尉迟敬德追上杀掉。是为唐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政变——玄武门之变。


     当时,在玄武门之外,齐王李元吉发现事情不妙后,欲先射李世民,但由于太过紧张,哥们儿三次张弓不成。李元吉紧张得哆哆嗦嗦,但李世民却冷静得近乎于冰点了,一箭就把元吉旁边的大哥李建成射杀了。当建成感到温热的鲜血溅到脸上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已经被李世民那凶狠准确的一箭搞定。



  这一箭非常重要。退一步说,如果当时李世民在远距离射击中失手,那结果是很危险的:当时,建成和元吉行至临湖殿附近,并未进入玄武门内。若其二人逃脱回府上,引兵而来,自是一场大战,世民虽然手下多良将,但胜算也未可知。而且当时的情况是,世民伏兵玄武门,人数并不多,在建成被射杀后,于混战中世民还险些被元吉用弓弦勒死。可见当时的情况瞬息万变。政变发生在凌晨,考虑到当时的天色、距离,李建成仍没逃脱身后的追命之箭,除了李世民有备而来,镇定从容外,也足见其射术之精湛。唐朝的开国皇帝虽然是李渊,但江山却是他儿子李世民打下来,在隋末唐初的征战中,世民每每亲临战场,《酉阳杂俎》在开篇中就披露了世民尤精射术一事:



    高祖少神勇。隋末,尝以十二人破草贼号“无端儿”数万。又龙门战,尽一房箭,中八十人。太宗虬须,尝戏张弓挂矢。好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射洞门阖。



    以上这段记载文字虽然不多,但为我们提供了世民善射的重要线索。做爹的李渊箭法就已经很好了,如上所说,在一次作战中他曾射尽了一房箭,击中八十人。射了一房子箭才干掉八十个人?不是那么回事儿。这里的“一房”跟你住的房子没嘛关系,指的是“一函”,也就是装箭的匣子,按照唐时作战用箭的装法,一匣子箭为一百支。李渊能射中八十人,可以说非常不错了。



       至于虬须客也就是连鬓胡子的世民,射术更精,平时就喜欢用“四羽大笴,长常箭一肤”。“笴”即箭杆,“肤”则为古时的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也就是说,世民不用平常箭,而用专门做的长杆超大号的四羽雕翎箭,一箭射过去就会传透大门(更别说李建成的脖子了)。在健身中心玩过射箭游戏的人都知道,这箭可不是好射的,除了眼神跟劲外,还需要膀臂有大力,否则开弓都是个问题;或者即使能开弓,也拉不满,这样的箭射出去软而无力,更别说远距离击中敌人了。再者,需要冷静甚至是冷酷的心神,这样才能一箭中目标。通过《酉阳杂俎》的记载,联系到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李世民关于当神射手的条件都具备了:眼神好,反应快,膀子有力,心神冷酷。遇到这样的弟弟,玄武门的太子李建成哪里能够逃脱!


     玄武门之变爆发前,战功赫赫的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矛盾尖锐至极,互相在老爹李渊那里告黑状。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是好鸟,你不要以为李世民像史上记载的那样老实、宽厚,在这个问题上,可能么?!六月四日这天早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本是被召进宫的,因为在此之前世民告其兄弟淫 乱后宫并欲加害于他。



         关于玄武门之变,后人议论纷纷,支持者认为,李世民虽用血腥手段干掉了哥哥和弟弟,但是继皇帝位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开放盛大的大唐帝国成为世界的中心,创造了国人的千年荣光;而否定者认为,他亲手射死了哥哥,最后非法取得皇位,是非常可耻的。我没有兴趣去评论这里面的是非,我只想说:历史,永远忽略细节!当李世民成功地夺取太子之位,又取得帝位后,关于哥哥李建成的一切,关于他们二人谁是谁非,实际上已不再重要,已经永远成为了历史尘埃中渺小的细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酉阳杂俎》的作者段成式的祖上段志玄,作为李世民的得力干将,参加了血腥的“玄武门之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9
发表于 2013-9-30 09:53 | 只看该作者
花花凡是跟贴的都是顺路而已,谁也没有时间去看内容的,呵呵{: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0
发表于 2013-9-30 11:53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3-2-21 21:15
神秘动物

蝤蛑:螃蟹的一种,体型巨大,有一尺多长,两螯尤具力量。它随着潮水退落后脱壳,每脱一次身体就长大一次。在秋八月时,它更具蛮力,能与虎搏斗。(现在还有这种动物吗?)


--------------温州这边,把青蟹称做“蝤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4-6-15 04:0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