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小花件为何能被兄看到动不动几百件,那很正常,古人在衣饰上镶饰小玉件是非常普遍的,光是小孩的一顶小帽子或者老太太扎在头上的布带上就会镶饰十件左右甚至更多的小玉件.玉在汉族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会因为加工难度高就放弃使用.高古时期玉器只能为皇亲国戚礼仪所用,中古及明清时期才在民间大量普及,建国后直到文革前民间所藏各代玉器相当多,在浩劫中许多被损毁,许多被抄家整理后放入库房,文革结束后通过文物商店卖给香港台湾人换取外汇,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既便是这样,民间偷偷留存下来的老玉件仍有许多,只是民间玉器相对工粗精品少,我的一位一线朋友说他当年(十六七年前)在乡下收货,攒下的玉器不是按单件数量计算的,是按脸盆计算的!那时候玉器还没有许多人喜欢,基本只在古玩圈里流通,不考虑当时的收入情况,现在行市十几二十万的白玉精工老牌子,当时几百块钱就是天价了!而当时的和田玉籽料,也许枣红皮脂白玩料,还只是玉器厂收购的加工做料...
M兄不用把老玉想得多么神秘,普品的存世量之大是兄目前的认知所无法想象的,我现在玩老玉其实条件比早十年前艰苦得多,好点的老玉器不光价高,现在连过眼一块精品都很难得了,好的都沉在老玩家手里了啊,所以许多时候只能在普品里淘些好玩的,玉质好的解解馋啦
老玉之于我来说,我更看重的是老玉器的历史价值及工艺价值,还有精品的稀缺性,不像新玉雕件,只要砸钱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哈哈
至于新老的判断,这个三言两语没法说得清楚,只有爱了,痴了,才会有心好好研究,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觉得新老判断麻烦,那就玩玩新玉吧,毕竟新玉玩的就是材质加工艺,原石玩的也就是个天然,最多判断下真皮假皮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