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2654|回复: 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玩老玉的担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1: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友人建议我玩老玉, 可我一直不敢。

      常看见玩老玉的对一些小件非常肯定。我不懂老玉。就是觉得市面所谓老玉大都做工比较简单。这样的东西,河南人仿不了吗?复杂的多的字画、陶瓷、青铜器都做假连故宫专家都能骗过,马未都也承认仅从东西本身往往无法辩识。

      从东西上来说,老烟嘴满天飞,明清时候能有多少人抽卷烟啊,抽烟斗应该用不上这个,再说抽的话木头瓷的铜的什么不行,不算材料成本,玉过去加工起来也比金属、陶瓷更困难,估计当时成本价钱应当非常高,我觉得本该是比较少用的东西。小花件也是如此,如今随便能收几百件,用老工艺做我想当年一个玉匠铺子一年也干不出来这么多,不象今天镇平一个铺子采用自动化设备搞出几万件我也不会觉得稀奇。

      岳工论坛常有人问东西新老,除了有的回答“是新工艺”之外,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工能做,新工也能仿”,从不敢肯定哪个是老件。个人觉得古董和字画比起现代翡翠和田玉水深多了,后者关键是化学成分基本上可以用科学鉴定解决的,前者除了部分成分为的有机物可以用14碳检测年代外,世界各国几乎没什么象样办法。只能靠“专家”们的经验........ 其结果是:漫天飞的周器汉玉,宋画明瓷,直到最近连活人都忙着出来打假冒名字画。

      个人对玩老玉的一点担忧,恳请论坛高人们提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4-8 21:37 | 只看该作者
担心就别玩 省的闹心 我不懂老的 只围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4-8 21:4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烟嘴,上个图比排很多文字都强,兄可知道烟嘴并不是为了配卷烟来的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4-8 21:50 | 只看该作者
兄最近有新的研究方向了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4-8 2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17 | 只看该作者
gaoxiabj 发表于 2012-4-8 21:50
兄最近有新的研究方向了呀

也不是,就是在地摊上看到太多的“老玉件”有点毛骨悚然。当年玩过古铜钱,后来就是90年代中期突然看到古铜钱突然大批出现在地摊上,要啥有啥就赶紧收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19 | 只看该作者
驴牙医 发表于 2012-4-8 21:37
担心就别玩 省的闹心 我不懂老的 只围观

呵呵,我就是在围观啊,是替玩的人担忧,可能是多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8 22:24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老玉好玉2000年初那会基本都沉淀了,都是走拍卖会的,市场上一般是没有的,老玉重工和内涵,很讲究的东西,或许在地摊上也能找到一些简单的玩意,但可以肯定,价值不高.连新玉都玩不动,还敢玩古玉,还是算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4-8 22:29 | 只看该作者
玩玉,肉才是本质。其他都是浮云和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4-8 22:3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小花件为何能被兄看到动不动几百件,那很正常,古人在衣饰上镶饰小玉件是非常普遍的,光是小孩的一顶小帽子或者老太太扎在头上的布带上就会镶饰十件左右甚至更多的小玉件.玉在汉族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会因为加工难度高就放弃使用.高古时期玉器只能为皇亲国戚礼仪所用,中古及明清时期才在民间大量普及,建国后直到文革前民间所藏各代玉器相当多,在浩劫中许多被损毁,许多被抄家整理后放入库房,文革结束后通过文物商店卖给香港台湾人换取外汇,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既便是这样,民间偷偷留存下来的老玉件仍有许多,只是民间玉器相对工粗精品少,我的一位一线朋友说他当年(十六七年前)在乡下收货,攒下的玉器不是按单件数量计算的,是按脸盆计算的!那时候玉器还没有许多人喜欢,基本只在古玩圈里流通,不考虑当时的收入情况,现在行市十几二十万的白玉精工老牌子,当时几百块钱就是天价了!而当时的和田玉籽料,也许枣红皮脂白玩料,还只是玉器厂收购的加工做料...
M兄不用把老玉想得多么神秘,普品的存世量之大是兄目前的认知所无法想象的,我现在玩老玉其实条件比早十年前艰苦得多,好点的老玉器不光价高,现在连过眼一块精品都很难得了,好的都沉在老玩家手里了啊,所以许多时候只能在普品里淘些好玩的,玉质好的解解馋啦
老玉之于我来说,我更看重的是老玉器的历史价值及工艺价值,还有精品的稀缺性,不像新玉雕件,只要砸钱下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哈哈
至于新老的判断,这个三言两语没法说得清楚,只有爱了,痴了,才会有心好好研究,进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觉得新老判断麻烦,那就玩玩新玉吧,毕竟新玉玩的就是材质加工艺,原石玩的也就是个天然,最多判断下真皮假皮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34 | 只看该作者
我有风格 发表于 2012-4-8 22:24
真正的老玉好玉2000年初那会基本都沉淀了,都是走拍卖会的,市场上一般是没有的,老玉重工和内涵,很讲究的东西 ...

小摊上固然河南人民劳动成果多,不过拍卖会上的东西我也挺怀疑的呢,除了考古队直接挖出来的,还有历史上传承有序(里面也有些来历可疑)我大部分相信外,其余的咱们博物馆专家们一致鉴定通过的玩意儿,怕也难靠的住呢。

中国这地儿,真的假的和价钱高低是没太大关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4-8 22:34 | 只看该作者
绝大部分的小件,应该都是现代品,民国那会做一件玉器都是以银元计的,做的人也少,也就北京那些个人,用手指头都数得出来,生产率低得可怜,用料也很讲究,你看现在的花片,不是青海料,就是垃圾山料染色的边角料,哪跟哪啊,清末一般的地主家里面,有翡翠,都不会有和田玉,可见和田玉器之稀少,这样的东西从大户人家流落到地摊上,那种可能性,自己想吧,不是说这件东西多贵,这是一种感情上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4-8 22:37 | 只看该作者
kitnuo 发表于 2012-4-8 22:29
玩玉,肉才是本质。其他都是浮云和故事

老K所言极是,我这儿许多老玩家对新籽料雕件不屑一顾,只讲求东西老,我回应他们的是:"红山良渚的屎香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4-8 22:38 | 只看该作者
那老玉精品,是绝对的大户人家才会有的,和田玉没火起来的早些年,在拍卖会上经常出来,好的几十,上百个就成交了,但现在,基本上看不到,那早些年就出手的,那得要多好的眼光和实力啊,好东西就那些,根本不够玩的,有钱人家不一定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50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4-8 22:30
至于小花件为何能被兄看到动不动几百件,那很正常,古人在衣饰上镶饰小玉件是非常普遍的,光是小孩的一顶小帽子 ...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4-8 22:50 | 只看该作者
micro__soft 发表于 2012-4-8 22:34
小摊上固然河南人民劳动成果多,不过拍卖会上的东西我也挺怀疑的呢,除了考古队直接挖出来的,还有历史上 ...

古工玉精品的防伪性世界一流,几乎不可仿制.

虽然仿古玉很多,但千万不要高估河南,安徽人民,他们仿的玉璧,就没有一个像的,差距很大,原因就在于,古工,特别是那种传承性的而且历经时间磨历的古工手,达到了手工艺上的极高水平,这种真的是实打实的,你怎么仿都不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2: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当前有一个可悲之处,因为法律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只要造假的成本够低有利可图,真品东西充足不贵也没关系。你看一个鸡蛋才几毛钱,就有人造成本只有一毛五的假鸡蛋。我估计河南造老玉件成本也许就几元,至于技术是可以不断改进的,就算现在不行,早晚可以造的真假难分,至少可以在低成本鉴定技术面前真假难分。

      上小学开始玩铜钱,后来看到突然地摊大量涌现春秋战国秦汉币种,请教了西安的金属研究所和考古专家,最后结论是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能真正确认,有的确实仿的不象,但只要多花些成本完全可以乱真。考古的人是很重视东西原始从哪里挖出来的,没有这个资料通常也无法辨别真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4-8 22:57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古玉,一定是可鉴的.古玉器进行综合判断,更加容易鉴伪,如果真伪鉴不了,好坏鉴不了,那古玉就不会有人藏,事实是,藏古玉的基本都是实力收藏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23:02 | 只看该作者
我有风格 发表于 2012-4-8 22:50
古工玉精品的防伪性世界一流,几乎不可仿制.

虽然仿古玉很多,但千万不要高估河南,安徽人民,他们仿的玉璧 ...

这个话太绝对了吧,现在人智商并不比古人低,技术条件大大高于当时,况且有些造假户几代相承(瓷器造假世家早就有),退一步从八十年代至今三十年研究仿制一样东西怎么就不能成功呢。古代的宫廷工匠又不是神仙下凡,不也基本都是民间技艺精湛的个人召进宫去的吗?

现在国内一流专家已经被古董特别是瓷器、字画的真假搞的晕头转向,争执不休,莫非鉴宝高手果真在民间潜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4-8 23:04 | 只看该作者
偶也是玉质至上论的忠实拥趸,不过现在已经晚了,现在以收集各类廉价标本为乐。至于古玉,喜欢有历史沉积的东西,可那种真的买不到,不过可以见到,在各大博物馆,呵呵。多看多看。。。。当然,偶尔也能在歪歪的指缝见看到一二小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5-24 06:0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