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山、春水源于辽代契丹贵族“捺钵”(皇帝行宫)文化;秋冬违寒,春夏避暑,四时捺钵地区不仅是皇帝的游猎区,而且是行政中心。{金史·兴服志}:“金人之常服,其束带曰吐鹘。吐鹘以玉为之、、、、,其刻多如春水秋山之饰。”“春水”玉雕多是描写“海东青逐雁鹅与水塘”的前境,“秋山”玉雕则以“山林虎鹿”为题材,图案有山石、柞树等,表现出北国自然恬静的风光。
“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史》中记载,将有鹘攫天鹅图案的服饰称为“春水之饰”,将有虎鹿山林图案的服饰称为“秋山之饰”,故将此种玉器定名为“春水玉”和“秋山玉”。这类内容的作品,充满了淳朴的山林野趣和浓郁的北国情调,是极具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玉器作品,虽内容大体一致,但每件的具体形式却绝无重复,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玉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卓越的观察力。其代表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青玉镂空鹘攫天鹅及青玉虎鹿鹰鹊双面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