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小抄蛋发来了一块料子,料型完整趁手,说是想要个小猴子,
我自己也很喜欢猴子,然后我又很喜欢点墨,就接下来了。
本来说好是给他做一个猴子,开胚出来以后
发现猴子的背上多了一块,去掉了可惜,于是设计了一个小猴子趴在母猴子的背上。
大猴子出来了以后,发现整体缺乏疏密,考虑到猴子的脚是很短的,做出来很不好看,于是,用
果子和大叶包裹起来.
这样既可以在形式上满足疏密要求,在寓意上,也有“大业”和“成果” 和后代分享。
可是这么以来,我等于领一份工钱做了两只猴子好几片叶子和一大堆果子。 表示非常不平衡........
再一个问题是,越是做到后期要求上精细活的时候,越发现料性奇脆,料子也许老熟度不够,稍微用粗砂,
或是用刀的时候少有震动,就会出现内部震裂的情况,所以这一件的后期制作非常困难。
这个时候是在勾勒叶脉。
猴子的脸部调整,这一步是留在最后做的。
猴子的刻画取法南方猴戏。这里题外话一个,南北猴戏在猴子的刻画风格上,大致有
这样的区分,南方猴戏注重“猴性”刻画,喜欢把猴子本身的野性与活泼劲抓住。而北方猴戏
喜欢抓住猴子的大气,表演起来北猴更显泼辣,畅快淋漓,有的时候并没有用到猴子身上的任何动作特征,
但还是可以让观众看出来这是猴子。不同的表现风格估计和南北方人的性格有关系。
而体现在玉雕上的时候,像看过许多“马上封侯”或是一些“8字猴”,多时候并不注重猴子特征的刻画,
猴子看起来会和一个小孩差不多,但一眼看过去观众还会知道是猴子,这样的表现方法和猴戏中的北猴
神似。
我说我取法南猴的意思,不是说做的是南方的猴子,而说的是以猴子本身的特征入手,刻画猴性为主。
看看成品效果吧,一如既往的不会拍白玉,实物比照片是要喜人的。
头部特写
小猴子特写
上手效果
前面插在胶泥上拍的,看看底部的刻画。
这一件用了紫檀来做盒子,盒子很精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