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日子没有看点电影了,或是静不下来,或是停不下来;可能是想的太多,也可能是做得太杂。
有的时候缓解情绪、舒缓压力,利用一些流动的画面是可以达到积极的作用,让眼睛目不暇接,让心里有所感触,有好有坏,有平淡也有吐槽,但终归自己还是成为了那部影片制造的效果,可以暂时忽略自身所处的真正位置。暂时性投入确实可以治疗长期性茫然。
《无法触碰》(又名触不可及),无意中发现的本是无心去看的一部电影。但是一不小心就沉浸到这种与众不同的友情当中。记得最早接触的法国电影是人人皆知的《虎口脱险》,很小的时候,就记得“鸳鸯茶呀鸳鸯茶......”的乡村小调一样的街头暗号。后面再看得是同主演的《方托马斯》科幻或者是荒诞的喜剧。然后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又从《企业战士》里知道跑酷原来这么屌,从《的士时速》里知道埃菲尔铁塔下面一样可以漂移。再到后来的《B13区》什么的。发现法国电影一样形成了一个自己的胶片社会,并不永远是浪漫和时尚的街头表现符号,有时候也值得一窥。
直到今天看到这部由一个刚出监狱的黑人小混混和一个富有但是下半身瘫痪的贵族发生的一些事情。从主题来看,这两者之间是充满了矛盾的,但是戏剧又是一个集中了各种矛盾的载体。就像我们过的日子一样,矛盾重重,铿锵有声,火花四溅,但大部分时候是我们自己一手持矛一手握盾,左右互博,自我折磨,直至无法分出胜负,于是说成是环境的引力在撕扯。
两个男人的忘年交故事,由最初的互不接受,到最终的相濡以沫,中间发生了很多故事,但大部分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手法在表现,企图是轻轻带过可在你心里已经留下一抹划痕。我喜欢喜剧,也不排斥感动,但更容易接受在笑的时候湿润了眼睛,那应该是一种轻松而又刻骨铭心的舒服。
其实有的时候,两个多小时的过程阐述的道理很简单,也许是找个理由相信别人,也许是找个机会帮助别人,也许是给别人一个相信自己的理由,也许是给别人一个接近自己的机会。当然,这也有相当的几率,就像两枚齿轮,速度位置对了才能相互咬合互相借力,错了就是互相伤害。好与坏的结合体,所谓好的标准在那种不是彻底的坏中体现衡量,那种坏得东西在好的方式下逐渐演变,最终无法分割,貌似僵边出好肉也有点这方面的意思。
我们都能分清楚好坏,所以我们在尽量的区分,尽力的划分,时下种种的标准过于清晰,就像是一根细细的导火索或是两面锯齿的钢锯,把我们所见所闻分割的清晰透明,切断所有联系,好与坏只是绝对。相对的平和或是漠然,大喜与大悲才是标准的体现。坏就是无法接受必须摒弃,好肯定是集成发扬永远流传。真正的分析,在这个时候就是多余,觉悟才是生存的口粮,一根矛,一面盾,就在自己手里,却没有时间去仔细端详。
一直在进化,一直在发展,皱褶越来越密集,内心却越来越孱弱,思维越来越发达,想法却越来越单一,即便在心中垒起一座高塔,路人随口一句就会瞬间崩塌,可悲的是,灰尘散尽,惝恍依旧。
接触,不代表接纳,但是拒绝,就是不接受。
再不废话,可以看看,而且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剧中二位主人公仍然健在,亲密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