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块属于“弱光下无结构”的料子,在密度上显然不算稀松的,但却属于盘玩后才会油润的料子。
还有很多密度好但特别干涩的料子,需要长时期盘玩才会有所改变其油润性,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都不是“唯密度论”者能够解释明白的。
类似的情况,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在实践中见到无数例子,所以,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籽料的油性好坏与其密度高低无因果联系。
或许有人会说,密度越大的料子,经过打磨抛光,会比密度不好的料子的油性更好,结构明显的俄料经过细致的打磨抛光,也一样会变得油性很好和色泽柔和,这似乎只能说明这种料子的油性是外来施加的,跟未经打磨抛光状态下的对比不是一回事。
那么,料子油性好坏的奥秘何在?
目前,好象没有最终的权威性的结论。
过去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不知道算不算理论上的探求,说是和田玉的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矿物晶体内含有水分,所以才变得特别油润,水流的冲刷也等于变相的抛光,被冲刷的时间越长,油性就越好,油润度跟密度无关,跟冲刷时间长短有关……
似乎惟有此才能解释。有没有道理,还是得大家自己思考。
LZ对理论不感冒,喜欢从实践中去提炼经验,最烦动不动就从理论上去作注解的,建议大家也别迷信所谓“内行(加工者、商人、老玩家等)”的解释,相信自己,相信实践,勇于正视矛盾的说法,运用逻辑思维去判断,才是王道中的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