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料子做下来算是一个挺多曲折的过程,可惜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仔细的记录原料的过程,
只有一刚开料的原料图。
这是老师让我帮做的一块料子,料子开始没打开的时候认为只有一层很薄的绿色,说是让我做一个浮雕的
扁蛙。后来我把料子打开以后,发现整体都是肉,可以整块用,于是变了方案,要做整个的蛙。
料子有几条很难处理的裂,把裂探掉以后是如下图。
这个时候打算做一个小蟾蜍爬在大蟾蜍上面,可是刚把小蟾蜍的形开出来以后,发现大蟾蜍的型不好设计了,
料型不对,于是又翻个身,把小蟾蜍这边做成蟾蜍的底部。
把大型改过来的过程很难啊,因为料子的裂比较严重,大型确定以后,蟾蜍的右手很不好放,
没位置了,因为探裂的时候把料子打掉了。最后和老师商量,把手改成抱着一块石头的动作,
做护食状。这块石头就是原料的小蟾蜍被反过来了。石头和大蟾蜍之间正好是一条裂,可以把这条裂藏
进去。
到这个时候是把大型改过来了,而且之后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在深入刻画,几乎已经就着这个型
快做完了,才发现眼睛到嘴巴的位置有一条很致命的裂,很纠结很纠结,这个时候居然没把照片留下。
于是很心疼的把眼睛给打掉了,原来的嘴巴成为了眼睛,避开这个大裂。蟾蜍的头有了一次大整形。
这样的头以前几乎没做过,可是这个开脸效果居然也不错,很含蓄的感觉,再次坚信了这个定律:
大自然说了算。
把头改过来以后,身体几乎也是重新做了。我把蟾蜍身上的皮肤挤压做细。
大腿的量感是体现在肉挤肉的质感里的。
这种量感是从做雕塑的学习中体会的,有的时候把握好了量感,一块料子雕完以后,明明是减法,
却会有变大的感觉。
头部继续细化眼皮。
修细蟾蜍身上的皮肤疙瘩,这种疙瘩不好处理啊,一开始做了一遍以后,发现不像,而且很碎。
后来找了不少书,看的都是大型蟾蜍的皮肤,发现每个疙瘩都有之前说的肉挤肉的感觉。
而且每个疙瘩都应该做的很饱满。
嘴巴的地方我做了一层蛤蟆特有的皮肤肌理(虽然这层肌理最后呗打磨师傅给和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18 9:02: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