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这位大哥修正一下排版:
先聊下羊脂白玉,羊脂白玉是现代市场用的最多的词儿.羊脂白玉是个形容词,古人形容白如猪肪.现代的人把古文给改成了羊脂肪,说羊脂白玉有更好的卖相,古代不流行这个词。你要找一块与羊脂油一样的玉料,不存在,这就是噱头,就是让你云里来雾里去,搞得很神秘,觉得只有专家手里才有羊脂白玉,只有籽料才会有羊脂白玉?恭喜,您被诈乎了。实际不过就是优质白玉。在新疆,能形容成羊脂白玉的料,还是不少的,既然羊脂白玉不是绝对标准,只要白玉色正,质地细腻油润,形容成羊脂白玉,就没有问题。羊脂白玉不神秘,也并不缺货,有人说羊脂白玉还可以细分,不过意义并不大,还是同级的东西,达到这几个标准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别光顾着和人家比白,和田高白料,颜色白一般质地都会有不足,这个一些人注意不到的.在质地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再看颜色。
羊脂白玉也可以从理化特征上来看.好玉,就是链式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纤维分子极细,化合程度好,组织均匀,外表反应出来,就不应该太透,是微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异色元素少,内部纯净,反应出来的感观就是正白,油润细腻,脂粉糯性俱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所以才会有人说羊脂白玉不是越白就越好,羊脂白玉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好的白玉却有相对的标准,前面的理化指标所呈现出来的,就是相对固定的标准。一旦内部变化了,白度可能会提高,比如变松了,但另外几个标准,也会起变化。和田玉是很重质地的,不可不察。只要看到一个差不多的实物,一目了然。任何料,就算是俄,青海料达到了前面的标准,那就是羊脂白玉,就是好玉,不管是山料还是籽料。还有一种好料,是暖色调的,但一定要注意,暖色调不是灰暗色调,暖色调的白玉,相对冷色调,只能偏一点,不能偏太多,偏太多就变了,说明异种元素稍多。羊脂白玉这种提法,专业点的拍卖机构一般是不用的,就用白玉二字。像雅园一些专业点的玉作公司,标注为甲乙丙、玉质ABC,就是这样。不要看图片来了解白玉,图片就是图片,基本上是对不上实物的。
古人不唯白玉,和田玉,不是只有白玉,白玉的数量,也并非最少的,像黄玉,品质佳者价值已高于羊脂白玉数倍至数十倍,也并非只有白玉是美丽的,就现在来看,白玉也并非是最有收藏价值的,新手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马未都好象说,宁买一块钱的垃圾,不买一百块的精品,就是这理,东西不错,但价格也高,潜力有限。有的东西不贵,被人忽视,但潜力却不小,和田玉多色,各色都有值得收藏的东西。在这里也吹吹风,这种链式毛毡状纤维交织结构的软玉,而且是优良的质地的,在当今世界,也是唯一不可人工合成的值得合成的宝玉石类矿物。宝石,钻石,翡翠都是可以合成的,翡翠基本是粒状、柱状有限交织,是在静围压下形成。当然,翡翠就不算了,因为翡翠有大量国有库存,西方主要是宝石市场,也不像钻石,没有工业价值,所以没有公司愿意继续研究合成翡翠,最早研究翡翠合成的是通用公司,那是在80年代。
籽料与山料的区别在哪呢,这个提法本身不对,类比是没有意义的。首先就要跳出籽料是优质品种这样一种市场逻辑。在这里我们不讨论新疆以外的料子。和田玉的市场,在早期是没什么人唱籽料优越论的,随着籽料越来越多,致富心理掩盖了一切,国宝帮横行,烂籽也能吵上天,其实直到现在,网上还有很多基础文章,介绍玉料的时候也就是说品质较好,这个品质,主要是指利用率还有用于玉雕的方便性,唯独不说明玉质,籽料是鹅卵形,如果有一部分玉质差,那还是椭圆形,不会把这个差的地方冲洗掉,鹅卵石不会冲刷亿万年,这样早就坏了,而是冲刷不久就淹没在河底。新手们理解成籽料有天生优势,那是理解错误。山料经过人工摔砸,剥蚀,虽然费事些,一样能找到好料,玉质不输于籽料。新疆料主要产在昆仑山西侧古生代侵入岩区,在昆仑山上,喀什至且末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是新疆料了,所谓的和田料,指的是这些料子,再经地质环境改变形成各种玉料。所谓的籽料,实质上,就是剥蚀碎裂后的山料精矿,材料可利用率可雕琢性相对提高,也就是质量提高,河流对玉质没有改造作用,但有破坏作用,这是潮解现象。玉质细密的料,受影响会相对较小,都说带石根的是好料,那石根正是山料的玉岩结合部,就是母矿的象征,只是外观变了,因为这种山料玉质佳,就是玉岩结合部也仍未完全磨损掉。山料产状的玉质是优于籽料产状的,这是科学决定的。一些人天天攻击山料,他们罗织着劣等山料的缺点品头论足,为了利益,编造谎言。或俄青海等中的下等料做参照物,听听就知道是国宝帮,做着垃圾籽致富的白日梦。
山料粗矿的利用率很低,使用难度大。大家以为山料质差,量大,便宜。实际相反,那是没把利用率,可使用性,风险等算进去,就是毛料和精料没有经过换算,新疆一级白玉山料不仅质优,量少,而且价格更高,在80年代,一级羊脂白玉籽料的价格仅仅略高于一级白山料,到现在,由于白籽已是大量,白山料产量却锐减,拿95于田料来说,实际成交价要远高于羊脂白玉籽料,这并不是特例。突出籽料的增值效果,更多是因为市场因素,漂亮的天价后面,成交价又是另一回事,菜鸟们就屁颠屁颠的无条件服从籽料神话。不过新疆山料开采难度大,量低,风险大,好东西已很少在市场上出现。每天都有人找矿,也不乏外企来探玉矿,基本上是亏钱的,理论和现实有巨大差距。最近看到一些人说什么,新疆山料跑哪去了,这个人得出结论,都磨成籽了,好笑。实际上少有新疆优质白山料。好料不用磨成籽,一样贵,定价是靠质地色泽,不是靠皮孔,简单的道理反复强调,却没人相信这些简单的道理。还是因为大家根本不懂料,人云亦云,完全被市场洗脑!没必要做皮孔,这种料,下山就被大户收起来了。有人会说,大户收起来再磨光当籽料卖,真想扇这些人两巴子,真正的维族大户,实力雄厚,好料是惜售的,他们懂料,开的一定是好价,自然有识货的人,就这么简单,只有那些视籽料如唯一的人,才跳不出这种逻辑。且末,于田,大同,都出过价格不菲的白玉山料。山料也有便宜的时候,在新疆边远地区,玉矿周围的农牧民会去捡拾一些遗落的玉料。也有不法份子去偷玉矿。有的自己在山上找,这些农牧民普遍不太富裕,却很朴实,他们利用农闲捡拾玉石换些钱来补充家用,这就便宜了,但这种情况不太具有普遍性,有那么好捡,早就奔小康了,一块好料,第一手便宜,不代表第二手还便宜。现在新疆产玉料,真正能用的,主要是籽料,大家手上的,主要也是籽料。所谓的是不是籽料的、有人假冒籽料,是因为籽料太少,不成立,籽料是具有一定量的,并不稀少。想以次充好蒙钱的人却很多。籽料玉质好,就是好料,和皮关系不大。籽料玉质差,就是垃圾,不会因为是籽料,而有收藏价值,真这么有收藏价值,真这么少,真这么好,真这么便宜,还要等着你,炒股的都是活王八,套了天天吃稀饭,不值得同情。这么简单的道理反复在强调,我都觉得不可思议,玉质盯紧了看,同志们,光看毛孔,你准备当王八吧。美文盛传,籽料吸收日月精华亿万年,河水冲刷洗去了糟粕,留下了天地精华,籽料最是润温可人。乌市和田新疆街边大量的建筑用垃圾籽,送一堆给你,怕你不要,嫌没地放。我见过又松又花又僵的山料,特烂,但我见过的一些籽料,烂得非常砌底,连特烂也不如,砌底变成了石头。
昆仑山西段的山料可以分成很多种,每个地段的料和量都不一样,每个地段内的料的品质也不一样。甚至一块料,每隔几厘米,都不一样,但玉质有相似性。由于古新疆火山,地质板块地质活跃等原因,新疆料的毛病和绺非常多,但特殊的环境也造就了优质的料。玉矿多粗,和大蛇差不多,大整料不多,采一些垃圾料,要在硬岩上慢慢搞,很多劳力,干脆用炸药炸,现在想炸也不利索了,矿不好找。有人以为,新疆料一采一大块,又嫩又白,具备这种品质的原生主矿,那是非常少的,数十年不遇,理论上也没多少个。在高海拔地区采矿,环境条件比在河里采挖差得多,成本也提高。籽料,不限于产在和田地区,从喀什至且末,很多河流古河床戈壁滩都有籽料,这些地方属于古于阗国范围或周边,称为于阗料。
玉料好不好,取决于三个面,质地、色泽、数量,就这么简单,在前两条没问题的条件下,最后一条更加重要。不管这类料的产状是山料、籽料、还是山流水、戈壁料,产状不是品种,也不是类别,就是产状。唯籽料论,影响是一时的,局部的,会成为历史,和翡翠一样,场口会存在,主要看种质。同时提醒一下大家,俄料,青海料中,有一部分料,是与和田料类似的,主要在于白玉,青白玉,冲击肯定是存在的,产地是不好鉴定的,不要因为赶着区分俄料青海料,而全力集中去关注皮孔皮色,那走错了道,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英雄不问出处,好玉必然稀少,中华文明理应具有包容性,人应该少一份疯狂,多一份理性。有的买家认为有皮好过没皮,尽量选带皮孔的料,看似有理,不过是一种无奈的妥协。镯子上留缺口,玉器上留缺口,假如有一天,皮子不火了,这缺口能补上吗,到那时候你解释一万遍也没用,人家说是残次品。再回过头来想一下,皮孔是能做的,专业物理仿真手段,就算买了带皮玉器,你关注过玉质吗。如果各方面都好,又带皮不就完美了吗?你真是太聪明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籽料所带来的价格,透支你的利益,中石油不错,名气唬死人,只是套牢的人有点多。你是看中这层皮吗,你是关心你的钱包吧,那你更应该把这层皮孔搞懂了,保障你的利益不能依仗一层皮的。那些买到做皮差料的人就更可悲了,拿猪肉钱买白菜,这是做皮人的最爱啊,便宜的料,利润越大,而且世界上没人没机构给你出鉴定证书,只能玩玩嘴皮子,想上诉绝对没门儿。学着辨毛孔皮色,你省省吧,别拿做得差的来说,那种儿童做的皮子根本没有参考价值,只能麻痹你的思想,有些人把开料过程拍下来,这个办法好像不错,不过又有什么意义呢,你的朋友拿块牌子和你玩,你说人家的皮是假的,你的是真的,你是不是还要把相片挂在身上,告诉人家,这是真的皮子。玩玉器,只认材料,不识工艺,也是问题。工艺有问题,材料顶级,也是残次品。玉器类的东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转的。保持良好心态,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选择几件自己喜欢的,价格在合理区间的,叫合薪合水。不要和自己过不去。黄金有价玉无价,玉作为商品,必然有价,而不是无价的,谁拿什么缘份,心头好,喜欢来给玉定高价,那不靠谱,排除个人因素,任何玉器都能准确估出范围价。无价不是从金钱角度出发,无价指的是玉文化所传承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就算这件玉料比较差,是便宜货,但传承的无形价值是可以亘古长存的,在于心态,不全在石头本身。一件好的玉器饰品,多了一分美感与个性,也是美事。一切向金钱看齐,只能成为投资的商品,鉴于新手的水平,结果可以想像。
籽料山料的鉴定,之所以出现混乱,因为其本身就是禁忌话题。因为懂的人心里清楚,完全一样的材料,有山料和籽料两种产状,然后去了皮,是没办法鉴定产状的。那些说没皮的不是籽,没道理,没皮不代表不是籽。那些说有皮的是籽,没道理,你怎么就知道不是后作的真皮,凭感觉,讲点科学好不好。有些山料说是籽的,没办法反驳,因为和籽料是一样的。鉴定产状本身毫无意义,本身就是没用的。任何人说什么籽料山料我是不在乎的,要观察玉质,左右局势的是人的大脑,不是人的名字,又不是演员演戏。买家看皮,卖家看质地,后者起主导作用,前者是市场适时需要的补充。这里面也牵扯出看图片看不清玉质的问题,想一下,看图片买东西,其实也是没谱的事。请活神仙去辨籽料就免了吧,请到玉雕大师给你看也没有用,科学上来看,最多只能鉴定到很可能是新疆料,像新疆料,倾向于和田料,这是最佳结果。能真正判断是不是籽料的人,不存在。这是矿物鉴定机构,不鉴定产状的原因,鉴定是不是籽料是伪科学,产状是可以变化的,不是唯一的,一块料,吹几年风就是戈壁料,泡几年水就是籽料,有棱角的就是山料,做个皮就是籽,籽去了皮叫山料,这里面有什么区别。鉴定机构想增加效益也不敢做,世界上哪个机构做了这样的鉴定,必然被世人齿笑。谁说肯定这是籽料,肯定这是山料,你凭什么呀,你有科学根据嘛,请代我齿笑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0 8:54: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