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料子难买,绝对不是没有料子,巴扎上的料子多的像大海,但能上眼的太少太少了。垃圾料看多了后,身心会很憔悴滴……
此前有玉友建议说可以买做料,并认定做料一定比玩料便宜。现在LZ可以告诉大家,巴扎上全是做料,就像烂公在苏州看到的一样,完美的料子很罕见。还有就是,做料并不便宜,绝对没想象的便宜,而玩料也不一定更贵。
所谓玩料,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大致可以理解为没瑕疵或者瑕疵很少的,不用加工可以直接把玩或佩戴的,然而这样的料子却不一定值钱,也不一定更受欢迎。为毛???
原因就是:玉石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肉质、颜色等指标,比如一块有好肉好皮但是毛病很多的料子,肯定要比没有瑕疵但肉质和颜色不美的“玩料”贵的多。
可能有朋友会问,如果各项指标都一样,是不是没瑕疵的“玩料”就比瑕疵多的“做料”贵呢?
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对比很难成立,概率接近于0。另外,接触过玉石交易的朋友都知道,卖家的料子想卖多少钱,是以本钱多少为基础的,买家对交易物的“主观归类”,在交易中是没有意义的。目前的上游卖家都是维族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以本钱多少定卖价,赶上他们的本钱低,就有可能便宜买到,赶上他们的本钱高,想让他们赔钱卖的可能性很小。而他们在买料子时,不会考虑“玩料”和“做料”之间的价值差异,事实上,也很少有汉族玉商考虑这个问题,首先是这个思路就不切实际,与市场的整体需求不相符,只跟个别玩家的“需求”相吻合。其次是在实践中也难以操作,谁也不会一年就买个把块足够完美的料子,那样可就非得卖个好价钱不可了,恐非玩家之福吧,呵呵。
巴扎上的料子难买了,有玉友给出了新的建议:去买通货呗……
LZ也想啊,相信其他同行也是这么想的,一堆好料子,价格还不贵,这样的通货谁不想买?
问题是,哪里去找卖家?
LZ喜欢实干,不喜欢空想,既然有了良好建议,就四处找找吧!
为了更容易理解,LZ先向朋友们介绍一下什么是通货。
首先是广义上的通货,这是最常见的,如果LZ在巴扎上看见一块料子不错,想买,卖家说这块料子是和另外几块料子一起买的,要买就全买走,不单卖,如果LZ都买了,就是通货。比如,LZ在挖玉现场看到一个挖玉人,这个人把他当天或者近几天挖的料子一起出售,其中有好有坏,如果LZ一起买下来,也算是通货。再比如,LZ单独零买了很多品质类似的料子,然后一起出售,这也是通货。
广义上的通货比较常见,人人都可能买到,但这种方式跟单买没本质区别。
行内所说的通货,主要是狭义上的,一般是从有大量货物的卖家手中购买,比如使用挖掘机的那些人,他们可以算是具有资质的卖家了。
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呢?
秉承烂公法旨,LZ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和田分布了很多能使用挖掘机的区域,多数挖掘机是租赁来的,一般是几个关系不错的人合伙,商定一个挖掘周期,每人出一些钱,租赁几台挖掘机,雇几个人,然后去找一块地。现在能挖玉石的土地都被承包了,所以还要跟土地承包者洽谈分账比率(由于租金难定,定高了承租方不愿意,定低了出租方觉得吃亏,所以就采取了分账形式),多数情况是土地出租方得到挖出玉石的30%所有权。
挖掘周期根据资金投入确定,比如2到4周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中,每天挖出来的玉石存放起来,待一个周期结束时,把挖出来的玉石进行分类,最好的料子,比如精品把件和挂坠或者做料单独挑出来,把普品料和垃圾料进行汇总,大家共同估价,估算出总价后,然后减去耗损,先要减去土地出租方的份额,再减去挖掘机租赁费和油耗,最后是雇佣人员的开支等等。成本核算结束后,就知道是赔还是赚了。如果赔了,合伙人共同承担损失。
对于所挖玉石的处理,首先是处理单挑出来的好料子,合伙人之间先进行拍卖,出价高者优先购买;其次是处理汇总的普品和垃圾料,先暂定一个基本价,再找一些相熟的人来看货,也是出价高者获得。
这些汇总后的普品和垃圾料就是通货,往往几千块料里连几十块肉质很细腻的都挑不出来。这样的通货基本上都销往石佛寺了,如果卖家对所购买的通货没有细分的能力,在销售时有可能卖的很便宜,眼力好的人能在这种通货里捡漏。
这是LZ过去买过的青白料通货,一共买了两千个小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