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买玉石砍价的问题,对于某些料子来说,所谓的“市场价格(=市场价值)”,从实践中看,根本就是无从把握的。
比如左边这块料,谁能说它的“市场价格”到底是多少?即使说了一个自以为差不多的数字有用吗?买得来吗?如果买不来,自己看到多少钱的意义何在?
如果不是过于执拗,大概不难理解:一块料子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卖家自身的判断,不管是买玉的还是卖玉的,对玉石的理解都是很个性的事情,而不同买家和卖家对同一块料子的判断并不相同,我看上的,别人不一定喜欢,别人觉得好的,可能我根本不会买。
换句话说,在买玉石的时候,买与不买,多少钱买,完全取决于买家想不想买,以及出多少钱买,而别人多少钱买,以及自己过去多少钱买到过,在此时是无法“借鉴”的。
不仅限于买玉石,往往在买东西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看不到这个价,那么好,我看的到,你不买,我买。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不同的人在判断时的差异。“我看上的东西我得到了,我就获得了相应的话语权,那些总是‘看不到’的人,就在一旁边说‘不值不值’边咂摸酸涩的葡萄好了”,这就是很多玩家的真实想法。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玉商是这样的,买的东西必须要有较高的利润才会考虑下手,按维族人的话说,挣3个的要,挣1个的不要,一定要追求足够高的利润率。有的玩家也有类似的想法,如果达不到极高的“性价比”绝不出手。不过,这些人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风格”。
另外,至于维族人的本钱,从实际情况看,到目前为止,在和田的巴扎上,有不说实话的人,但绝大多数人说的本钱都是真实的,如果他不想说,他一般会不说,很少会去编造出一个“本钱”,这涉及到宗教的原因,许多在和田常与维族卖家打交道的朋友相信都有较深的体会,维族人一旦说出本钱之后,很难在本钱之下的价格买到,但也有例外,就是他们买高了卖不出去想赔钱卖的时候。
对于玉石涨价的原因,大概现在有许多种看法,不过已是客观存在了。白籽涨了,可能有人觉得很正常,认为“够白够细的料子涨价很正常,也应该涨了”,但不能理解中档货比如品质好的青白、青玉甚至点墨,为什么也涨?
这次来和田,对中档料涨幅的体会很深刻,品质好的青白料,即够细腻,够熟糯,够油润,够完整,挂坠大小的,动不动就过万了,这不是叫价,而是对方的本钱,也是低于这个价根本买不到的,把件大小的,达到6位数的也见到了几块。
东西确实好,价格不便宜,与高档白料相比还是不太贵,所以喜欢中档货和购买中档货的人多了,价格也就涨了起来。实际上,每种色系的料子都有精品,价值并非仅仅由肉质的颜色所决定,非白料中的精品已逐渐被大众所认识,涨价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