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网上转贴的某些“砖家”对玉石“泡沫”的分析,争论的内容无非是涨价是泡沫和涨价不是泡沫的争论。分析的套路是自己给先自己设了一个框,假定了一个结论,然后再搬弄一些“术语”,使用貌似合乎逻辑的论证方式去假设一个又一个的原因。
实际上,到各地的市场好好看一看,就不难理解涨价的原因了。买的人太多了,比如在和田,买料子的不光是外来的人,在本地做玉石生意的人也很多,满街都是玉石店,那些开店的人里谁不买玉?本地从事玉石交易的维族人很多,外来的人也多,苏州的、扬州的、河南的、安徽的、乌鲁木齐的、北京的、上海的,还有浙江的和全国各地的人,这么多人轮番轰炸,挖出来的好料子本来就有限,怎么禁得起大家争抢呢?抢购的人多了,价格自然涨了上去。稍具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和田玉从来都不是被所谓的“游资”炒作起来的,这么大的盘子,谁能炒得动?就算都囤起来了,如果没人买,囤了后卖给谁?
另外,还有通胀的原因,什么都涨,就是收入不涨,这可是大家的切身体会。
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购买玉石的消费者一天比一天多,进而导致涌向玉石行的从业者多了起来,买的人一多,好料子的供应相对减少了,就显得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也就涨了起来。所以说,玉石涨价的最大推手就是包括那些嫌贵希望下跌的人在内的所有买玉石的人。
如果希望玉石“崩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家都别买,如果谁都不买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当然,有一点可以确信,只要能上眼的料子的价格一下跌,绝对会有很多很多人去“接盘”,谁也不会把便宜让给别人占的。
其实我也这么想,我看上的料子最好大家都别买,卖家卖不动了,没准儿就该降价了,只要降到我希望的理想价格时,再迅速拿下,呵呵。
在和田的这段时间,有一个深刻的感触,好点的料子,只要不是价格离谱到完全偏离现实,总会被人买走。所谓价格高与低,在不同收入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别的也如此,月收入过万的和月收入2000的消费能力怎么会一样呢?如果持有“你涨价我不买”的心态,大概还是跟玉石说“886”比较好。
总的来说,玉石价格的上涨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觉得贵的接受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追那些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玉石里有很便宜的,有许多不太贵也值得玩的,完全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的需要,绝对不存在“小老百姓玩不了”的情况,就像别的什么一样,老是盯着与自己有距离的,心态也会变得不好了。一旦心态扭曲了,就该以“你涨价我偏不玩”的阿Q精神去贻笑大方了。
扯了点儿闲篇,还是接着直播吧,
这两天重点关注了一下青白料和青玉,从各个巴扎上的情况看,好的青白料还能见到一点,以把件料为例,价格从几千到10万以上不等,至于青玉,好的一块也
没见着,似乎比青白料还稀有。
一块肉质细腻的青白料,把件大小,介于玩料和做料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