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发了个“茶道”的帖子,,,很多师友发表了不同的心声...很好,好事...
再者,据说:这里很多玩玉高手[em222];然,真正懂玉的,有几个呢?
下面为转帖内容:(与玩友共勉之)[em52]
日本有一个茶道大师千利休,晚年的时候,当时掌握大权的将军秀吉特地来向他请教饮茶的艺术,千利休大师说,茶其实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把炭放进炉子里,等水开到适当程度,加上茶叶使其产生适当的味道。再按照花的生长情形,把花插在瓶子里,在夏天的时候使人想到凉爽,在冬天的时候使人想到温暖,没有别的秘密。”千利休后来还留下一首有名的诗: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以外,茶一无所有.
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突然就那么怔住了。原来,茶的最高境界,不是茶。喝茶的艺术,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原始的动作,用自己“适当的方式”,体会一种最自然的本性,体会心灵最简单的愉悦,自由。
又想起另一个关于学玉的故事。一个想要学玉的青年,不远千里,去跟一个老师傅学玉。第一天,老师傅拿一块玉给他,叫他紧紧的握在掌心,然后,开始给青年讲中国历史,讲上下五千年的风云变换,讲了一天,没有提一个关于玉的字。第二天,第三天,以后的每一天,老师傅都是让青年手里紧紧的握一块玉,听课。直到几个月以后,这一天,老师向往常一样给了他一块玉,叫他握紧,青年却大叫起来,“老师,您给我的这块不是玉!”老师终于笑了“今天开始,你可以学玉了”。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怔然,原来,对于学玉的人,不是光看到石头本身,玉石文化和中国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学玉之人,先要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底蕴,才能真正懂玉之美。且,任何事物的学习,都是一个自然的积累过程,用心体会,用心感受,当积累到一定程度,身体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分辨能力,这是感性和理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两个故事,其实,说起来有相同的意义。对茶和玉的认识,都应该回归到事物本质的认识上。我想,这就是佛教里说的“本心,本性”。一切的外在形式,皆是空,是不重要的,无论如何变化,如何复杂,到最后都是本心,是自身的真正愉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9 9:55: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