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管理员1号 于 2016-7-20 11:34 编辑
东山可望, 林泉生谢客之文; 南国多才, 江山助屈平之气 。
千载之下, 百世之中, 无论文人雅士, 还是名将贤相, 总爱纵情丘壑, 寄意山水, 脱红尘俗世之羁绊, 入游心骋神之妙境。
柳宗元之: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白居易之 “湖上春来似画图, 乱峰围绕水平铺”,
苏东坡之: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谓诗中有画。
宋有夏圭之《雪堂客话图》, 现刚劲含蓄之趣; 元有黄公望之《九峰雪霁图》, 突野逸不平之气;
明有张宏之《句曲松风图》, 师自然造化之本; 清有龚贤之《夏山过雨图》, 现沉雅深厚之韵。 可谓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皆因心灵接应, 情智交合, 山中有情,水中游意, 读诗观画, 即如高士相逢, 知己相遇, 穿越时空, 无所羁绊。 是以成千古之作, 传之百世之后。
由诗而画, 由画而雕, 由意而至图, 由图而至体。
玉雕有形, 山水有情, 玉石为君子之象征, 山水表高士之情怀, 必欲独擅千古, 则心中必有奇气;
必欲流传百世, 则胸中自有丘壑, 非拙匠所能融贯, 非大家不能心会。
是以大师之雕, 名家所藏, 总能形神相兼, 意蕴无穷。
见玉雕如见故人, 赏佳作如赏高人。 即便沧海桑田之变, 千秋万代之后, 面对高山之灵, 弱水之静, 把玩之际, 俯仰之间, 游心太虚, 顿忘凡俗, 终能获大自在, 得逍遥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