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68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山黑水海东青之明清玉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4: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lly201406 于 2015-8-20 14:17 编辑

        继前篇《白山黑水海东青之阿城寻古》、《白山黑水海东青之三拜天池》之后,玉友们一定会觉得不够过瘾,因为玉呢?本篇《白山黑水海东青之明清玉器》是对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明清玉器的概要介绍。由于我个人对于玉石尚处于小白阶段,虽然查阅了一点资料(参见《巧工夺丽质 辽宁省博物馆明清玉器展赏析》),但是对于古玉的理解与把握很难到位,如有错讹之处,还请玉友们多多帮助指出,以便学习改进。
        首先白山黑水海东青中的海东青镇楼(阿城出土文物)。如下图: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玉器具有各个历史时期数量不均衡的特点,这是由其藏品的来源所决定的。辽博玉器藏品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原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古物馆的藏品;二是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从哈尔滨迁运来的在解放战争中征集的文物;三是解放以后的考古发掘品与征集传世品。考古发掘品以红山文化玉器和辽代玉器为主,而传世品则以清代玉器的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辽博所藏的清代玉器与两岸故宫的精品玉器有所不同,这里既有原为皇宫所有的官作玉器,也有很多是清末民国时期市场上流通的民作玉器,这些玉器更能综合反映当时玉器生产和使用的整体面貌。从展出的情况来看,以清朝时期玉器居多。
   

        
      新石器时代,各地的玉器以就近取材为主;夏商以后,新疆和田玉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玉器的主体材料。由于不同时期在新疆采玉的矿坑位置不同中,所采玉料的品质会有所不同,加上加工技术和成器后的经历不同,同为和田玉,在视觉上仍有差别:明代玉质较干,多绺裂和杂质;清代玉则质、色纯正,颇有大家之气。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两幅照片的对比。
   

        上图为明朝时期的白玉带扣。
        
        上图为清朝时期的黄玉耳环。黄玉的基质为白玉,因其中含有氧化铁成份而形成黄色调,色度浓重的优质黄玉极为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
     
        明清时期,器皿类和圆雕类玉器造型从数量到质量都较以前大大提高,成为这个时期玉雕水平的标志,尤其是清代的玉器皿,其造型看起来可与景德镇的官窑瓷器相媲美;圆雕的人物和动植物形体合乎自然比例;仿古青铜器造型的器皿,轮廓刚劲挺秀,很有青铜器的韵味;各种透雕的佩饰、香囊玲珑剔透,精巧空灵,充分显示了清代玉雕的工艺水平。
      
      上图为青玉透雕八宝纹饰。
      

      上图为白玉透雕三龙佩。
      
     镶嵌工艺,是在一种材料制成的器物主体上,嵌入其它各种质地的材料,组成各种图案的工艺,其作用一种是增强实用性,一种是增强观赏性。镶嵌技术起源很早,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出现了用木或骨镶嵌细石器组成的复合工具,新石器时代常见镶嵌绿松石的玉器。明清时期统治阶级追求雍容华丽的工艺效果,往往在许多工艺品上都要求镶嵌,特别是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宝石制成的“百宝嵌”。常见的有:玉镶玉、玉镶宝石、玉镶金属、金镶玉、木镶玉等。
      
      上图即为白玉镶宝石嵌饰。
      
      玉山子是清代非常流行的一个玉雕陈设品种类,一般是以山水或伴有人物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为画稿,以浅浮雕或高浮雕技法雕琢图案,犹如立体的绘画,是玉图画的代表。从传世的玉器来看,玉山子出现于宋代,盛于清代。清乾隆皇帝为了扼制、扭转当时玉业中出现的“玉厄”现象,大力提倡制作具有文人画高雅气息的玉图画题材玉器,希望藉此将玉业引上典雅之路。玉山子是玉图画题材玉器最重要的一个品类,所以,随着玉图画玉器成为当时玉器的一个主流,玉山子的制作数量和质量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上图为青白玉高浮雕山水人物图山子。
      

      上图为清,青玉浮雕山水人物山子。
      明清时期,多子、多福、长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极为流行,艺术品的装饰图案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一些植物、动物和人物等肖生题材,如莲花、寿桃、佛手、石榴等植物,鱼、鹤、瑞兽、蝙蝠、鸳鸯、鹌鹑等动物以及民间传说中的神仙、能带来好运的童子等人物,通过谐音、比喻等方式,被赋予吉祥的含义。以这些题材制成独立的造型,是常见的、深受喜爱的陈设品题材,大多做成圆雕,器型较小者也可兼作文房镇纸。参见下图案例:
      
      上图为清,青玉佛手。
      
      上图为清,白玉鹌鹑式盒。
      
      玉笔洗可简称为玉洗,是明清时期数量最多的一种文房玉制品,它是用来盛水以洗笔的文具,同时兼具玩赏和陈设的功能。一般设计巧妙,除了圆形、椭圆形、方形、方胜形等几何造型外,以各种模仿植物造型者最为多见,流行模仿花卉或果实形象雕琢器皿,以卷起的荷叶、花卉或剖开的桃实形状作为容器,外壁透雕缠绕的花蕾、枝叶或攀附的螭虎作为器柄和器底,如荷叶形、桃形、海棠形、瓜形、葫芦形、灵芝形等。
   
    上图为明花式笔洗。
   
    上图为清,青玉荷叶式洗。
   
    隋唐以后,玉器走向世俗化,玉环也成为上层社会妇女必佩的首饰。清代玉镯的数量极大,不仅宫廷后妃必佩玉镯,生活较为富裕的普通妇女也会拥有玉镯,一般成对使用。玉镯除了圆环形,还有椭圆环形的,俗称贵妃镯。
   

     上图为清,白玉双龙戏珠镯。
      此外,我还看到了马上封侯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参见下图:
   
    (1)
      
      (2)
      古玉虽然赏心悦目,但是如何鉴赏也是门很深的学问。因为古玉造假古已有之。伪古玉即假古玉,它与仿古玉有相似之处,都是模仿以前各时代的玉器风格。但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即它们的生产目的截然不同,仿古玉是为了玩赏,而伪古玉则是冒充古玉,欺骗买家,以获取高额利润。伪古玉的生产大约始于宋代,明晚期、清中期和清晚期是伪古玉制作的高峰阶段。在本篇的结束上传伪古玉的照片,请玉友们鉴赏。
      

      玉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至此,我简短的游记也接近了尾声,感谢猫坛给玉友们提供的交流平台,祝大家七夕节快乐,玩玉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8-20 16:20 | 只看该作者
精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20 16:33 | 只看该作者
爱玉之人啊,{: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7:11 | 只看该作者
石炭 发表于 2015-8-20 16:20
精美

嗯。{:soso_e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7:16 | 只看该作者
qwe 发表于 2015-8-20 16:33
爱玉之人啊,

您也是。{: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20 17:20 | 只看该作者
        明清已经进入民玉时代,看完馆藏,个人感觉真正寓意深刻,有汉民族、汉文化、汉学代表性的东西并不是特别多,我是一直推崇中古和高古的。现在来看,其作为文明延续存在的意义大于玉雕件本身。玉器蕴含的是汉族文化中“礼”的概念,玉器才是本土矿藏与汉文化、农耕文明高度结合的产物,现代人,绝大多数人,一说玉器就是玉雕的佛和菩萨,其实玉器文化的海纳百川、博大精深,又岂是两个小佩件所能包含?!举一个例子,玉器三个时代——“神玉(巫玉)时代”“王玉(礼玉)时代”和“民玉时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原因何在?“礼玉时代”,上朝时大臣戴的玉组佩,步履均匀,环佩叮当,一旦步伐紊乱,叮当乱响的时候,对君王是一个提醒,是否有大臣行刺。既有实际意义,又作为阶级分划的标尺。延续下来,历代对玉器的审美逐渐成为民族审美,甚至可以说是民族性的表现。
    还是要感谢姐姐,毕竟,东三省作为东北亚文明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其文化传播和审美传播地缘因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辐射朝韩乃至日本,其馆藏品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北亚地区审美、艺术受传统中原文化影响的程度,其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8-20 17:22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7:28 | 只看该作者
小秘书 发表于 2015-8-20 17:20
明清已经进入民玉时代,看完馆藏,个人感觉真正寓意深刻,有汉民族、汉文化、汉学代表性的东西并不 ...

{:soso_e179:}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7:28 | 只看该作者
afaf 发表于 2015-8-20 17:22

感谢兄。{:soso_e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8-20 18:04 | 只看该作者
漂亮{:soso_e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8-20 18:15 | 只看该作者
俺瞧着奏是亲切{:soso_e121:}
话说明中早期的时候用料还是比较讲究的,做工也很精细,明后期国力衰弱,用料做工才欠缺了,所谓的明大粗说的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不能把明大粗作为判断是否明代做玉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8-20 18:4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8-21 00:07 | 只看该作者
老玉俺不懂,但俺觉得仅就当时的制作工具而言,老工还是非常值得赞叹的!{: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8-21 09:35 | 只看该作者
hty11 发表于 2015-8-21 00:07
老玉俺不懂,但俺觉得仅就当时的制作工具而言,老工还是非常值得赞叹的!

宫廷用玉不好好做会掉脑袋的,精美的古玉确实能体会到什么叫不计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6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