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202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玉石的保存及掩盖瑕疵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7-8 17:54 编辑




    那天和秋梨皮兄讨论了一点关于玉石气性事情,一直没有说的特别清楚,今天单起一篇来说说关于玉石的起皮和保存后出现一系列瑕疵的原因,当然每个人表达和认知都是有限的,没有表达清楚的请朋友们补充,不到之处,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常玩玉的玩家或者都会有这种经验:有些玉刚买来的时候看着有些棉,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后,棉就不那么明显了,甚至一些小裂也不那么明显了,但如果放置在干燥的地方时间太长,棉或裂又慢慢会出现,这就是一些失去结晶水得到补充棉或者小裂就不那么明显了,放在干燥的地方后,又会回复原来的样子。在盘玩的过程中,水份得到了补充,但并不能与原有的结晶水那样结合,这种容易得到的水,也很容易消失!


    我们先说说煮蜡法:

    我们知道玉石的裂,起性,甚至棉会通过煮蜡的方法在短期内掩盖掉,我曾经要求做手镯的师傅不煮蜡成不,他说不煮蜡就抛不出那个光来,当然我想既然有这么一项工艺,必然就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具体是不是像师傅说的那样,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如果煮蜡后在无剧烈光照自然的封闭环境中的话,一般可能会到3个月后裂等毛病就会出现。






    其次我们说说液体泡蜡法:


    液体石蜡确实能封闭玉器表面,让结晶水不那么容易流失,但市场上不少商家将玉泡在液体石蜡中,说是为了保护玉器,但从实质上来说,说是保养玉器还不如说是为了让玉看起来更油润,或者让水蜡浸入玉器的裂缝中,让你看不出有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7-8 17:53 编辑



    对于液体蜡泡完后,如果我们擦去蜡应该在1周或者不超过15天内毛病都出现了。

    除了说料子本身的毛病外,我们再说说玉石再保存的过程中会有开裂和起皮等毛病的,这就涉及到玉石的保存问题了,玉石保存的方法千奇百怪,有存在水里的,有存在油里的,但大多数选择存在冰箱里的。


    我们先从和田玉的成分说起,要了解玉应该怎么保存,就要先了解玉的化学构成。我们知道,和田玉(含广义的和狭义的和田玉)是一种含水的钙镁硅酸盐(主要化学成份为Ca:Mgs(OH)z(Si4011)2),所谓的含水,指的是结晶水,结晶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挥发的。结晶水之所以叫做结晶水,也就是说它是与其它化合物结晶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以液态方式存在的。结晶水化合物暴露在很干燥的或者高温的空气中的时候,它会慢慢地失去结晶水,由含水晶体变成粉末状的无水结晶体,在和田玉中常以 “棉” 或者 “干粉” 的形式出现(但和田玉中的不少 “棉” 是二氧化硅结晶)




    这个料子是我6年前玩青海特性的完美品,现在看边上已经有不少起性了







   也就是是说尽量少的让结晶水流失就能保存,一般来说山料中的深坑料子要比籽料更容易起性,好多青海料的商家把料子或成品放进冰箱也是无奈之举。







    还见过,一位玉友从一位苏州大师那购的署名的正品,现在看也有一道裂,说明当时应该不会有这点裂,有裂也会去掉的


    当然起性开裂和开裂来说,与和田玉籽料要比山料几率少一些,老坑的要比新坑的少一些,浅坑的要比深坑的少一些。


    当然因此绝大多数的和田玉不需要特别的保存,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拍玩,如果失去这条,也就失去了玉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8 17:25 | 只看该作者
苏州煮蜡太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8 17:26 | 只看该作者
防不胜防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8 17:3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还有创新了,烤蜡。更持久。更快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9 07:03 | 只看该作者
盘玩才是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9 08:35 | 只看该作者
阐述的简明、扼要、透彻!多谢断桥版主的无私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9 09:22 | 只看该作者
起行的问题很难! 主要是大家手头太多了,有多的哥们 邮过来 我给你们保养{: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9 10:2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科普!{: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9 11:03 | 只看该作者
吃蜡从来是打磨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此帖说的都对,不过说了其一,其二沒提到。玉上工艺的作用就是为了借或破毛病而定所谓题材,简言之无裂病之玉真心不用雕刻。而大量毛病中真能去到干干净净的情况真只占少数,必然有了借毛病和破毛病的工艺手法,吃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真正靠工艺把裂借掉后吃蜡是以前必须做到的,不可能要求必须不准吃蜡给做到干干净净无半条裂,要不90%的籽就別雕了。其实现在大量无良工手不做裂只吃蜡才是人们恨之根源,另外有人把全是裂的原料吃蜡拿出来卖就更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断兄提到有棉也能吃蜡到看不见可能有偏解了,棉是无法变化的,你说的情况是一些人不太了解料说出来的简论,那种吃蜡能不见的“棉”其成因还是横向于肉中的小裂,眼中效果如同一定面积的小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7-9 12: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7-9 14:17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己DIY的做完也会忍不住烤烤蜡,太能掩盖抛光的不足了。效果差别真的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7-9 14:4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8 23:0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