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菩萨,在华人地区也被称为弥勒尊佛,俗称弥勒佛,是佛教中纵三世佛之“未来佛”(现世佛为释迦牟尼,前世佛为燃灯古佛)。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弥勒的形象也有所改变。现如今中国寺庙供奉的弥勒形象大多自明布袋和尚契此。世传契此大腹便便,慈眉善目,笑口常口,乃弥勒之应化身。这样的形象也因此被国人亲切的呼作:大肚弥勒佛。
一、镇江焦山弥陀殿: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笑容可掬?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二、福州鼓山涌泉寺:
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三、云南鸡足山钵盂庵:
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
出世入世随宜过,本可一笑付之。
四、上海静安寺楹联:
皆大欢喜,春风满面常开口;
了无挂碍,世态撩人不改容。
大肚弥勒慈颜善目,笑口常开,所以又被称作笑佛。其形象往往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代表了中华民族宽容、和善、智慧、幽默、快乐的精神,也蕴含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正因如此,大肚弥勒不仅成为了中国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