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4-5-21 23:40 编辑
不常见阿杜已有一年多了。今年五月十七日碰见阿杜,他说要辞职了。
阿杜要走了,我心里有些落寞。
阿杜说:“走的时候大家聚一聚。” 他一边鼓捣着手中文玩核桃,一边随口说道。
阿杜要开个店,好像在高新区什么地方。今儿又碰见阿杜,他开玩笑地说,同事这么多年,我都要走了,你不送我个礼物吗?
我没理他这个茬,而是问办公室其他人,小胡哈哈笑着说,我给他一个拥抱吧。小于说,我送他一盘菜,送他一瓶酒吧。阿杜笑道:"知道你们这些人不诚心,阿明你不会送我一幅你的书法吧?"
“ 不会,我送你一片心。”
不管阿杜认不认我这个朋友,但在我内心他已经是我的老友了,不是那种酒肉朋友生意上的,而是君子之交。
我认识阿杜是从他的文章始,今儿要走了,这段缘分就到文章止吧。那是2006年还是2007年,我还在单位党群部编辑小报,他在基层,经常给小报投稿,他很少写新闻,多是散文影评。看完第一篇,我不禁击节叫好。每隔两三期,阿杜都要投稿,他写的篇幅很长,小报版面有限,我总要斟酌再三,拿斧子砍掉好几块。我喜欢读他的影评,尤其文艺片,我最喜欢的一篇是《阿甘正传》观后感。一位年轻人,这样评他的文章,文采好,可总有点怪怪的感觉。对于一个工作两年就升为科级干部的人,是难以体会个中滋味的。而我恰恰喜欢,我喜欢他文字中流露出的孤独忧郁的味道,或许我内心深处是孤独的吧。
后来部里缺人,部长征询我对阿杜的意见,我说,此人可用,文字上绝对是高手。部长说:“小高也说不错,我也了解了一下,小伙子部队转业的,部队上就写稿,是个才子,你们觉得行,我就找领导。”
做了同事,我发现我们既有共同点,又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是七零后,都爱写点东西,都喜欢崔健。略不同的是,我在七零头,他在七零尾。这七八岁的距离,就是青春的距离。我喜静,不善言辞,埋头于工作当中;他好动,善于社交,广交朋友;我下笔总是斟酌再三,缓缓行文;他上手快,洋洋万言,信笔而成;我谨慎,他豪放;我一杯脸红号称刘二两,他千杯不倒人颂杜三斤;他外表新潮,一头莫西干发式,中间一坨标新立异,人号一杆旗;我内火虚高,发烧头顶,中间一片不毛之地,俗称灯下亮。
《易经》中说道:“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六年前的阿杜确实是外邪内正的好青年,我更喜欢六年前的阿杜,因为他做了我年轻时不敢做、不敢说的事。现在的阿杜我不敢恭维了。你脱下了牛仔,换上了学者的对襟唐装,你剪去了桀骜不驯的莫西干,理成了寻常讨巧的三七偏分。你中庸了你?或者说,阿杜的人生又上了一个层次?
我只知道,你要开店了,要做个纯生意人了,不一样了。不管怎样,我这里提前恭喜你生意兴隆,发财发财。
凡尘杂事,我会难得糊涂,而我们相处的这段时光,我会铭记在心:开心、快乐,无拘无束,谢谢你,阿杜!
如果把你比做玉,你就是那石包玉,外表朴实无华,内心洁白细腻。好像有点肉麻,过了一点点,纯属个人观点吧。
知道你常上猫网发论贴,谨以此文上在猫网论坛,你会看到的,你懂得的,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是你把我领进了猫网,开了眼界。不好的事,是俺媳妇同进了猫网,成了玉迷,家中三分之二点五的玉都是她买的。唉,谁叫她喜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