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9786|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田玉基础知识、关于籽料皮色的物理染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25 22: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多朋友接触和田玉好长时间了还分不清和田玉的产状是什么,经常会问我山料和糖料有什么区别......

经过仔细的整理,我将会在这把和田玉的基本知识从大类到小类并且有关联的一一介绍。玩玉的新手们可以仔细看看,相信会收获不少。


先说和田玉的产状分类吧。
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和田玉的“山料”,“籽料”这样的名称。但是大家缺乏具体的概念,依然混淆和认识不清楚。我将图文并茂的介绍。
和田玉的产状主要分为4种:山料,山流水,籽料,戈壁料。产状也就是产出状态,产出形态;也就是和田玉让我们采集到的时候的最初形态。


和田玉最初形成玉地壳之下,并非裸露在地表的,由于地壳运动,板块挤压,和田玉所在的地层形成了山体,和田玉也就深藏在山体里面了。
山体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日晒、冰川挤压、冷热交替的作用,渐渐的表层的沙石不断的脱落,于是渐渐的和田玉便裸露在山顶之上了。裸露在山顶之上的
和田玉玉料是我们看到的最初形态,玉料块头非常大,带有棱角,这就是和田玉山料了。

因为在昆仑山上终年积雪并且形成冰川,有冰川有积雪就会形成河流,也就是形成玉龙喀什河和卡拉喀什河。和田玉山料也会经风吹、雨打、日晒、
冰川挤压、冷热交替的作用不断的被侵蚀和裂解成小块的玉料。小块的和田玉山料会被雪、冰川、水流带入河中并且在河道里不断的翻滚磕碰,
玉石山料表面的棱角会被初步滚磨消蚀,形成大小差异非常大的毛孔,但是还保留着山料的大致形态和较多断裂坑,这样的形态和田玉玉料一般是在上游

形成的,我们把这样的玉料称之为山流水料。

山流水料会继续延着水流继续往下游走,在缓慢长期远距离的滚动过程中,和田玉山流水料的形态会在自然的碰撞摩擦过程里被打磨的更加
浑圆,表面毛孔会相对大小差异较小,这样的和田玉卵石即被称为籽料。籽料也就是卵石的意思,只是我们一般用卵石称呼其他石头而更多的用来
称呼和田玉,所以籽料也成了和田玉卵石的代名词了。

由于河流会侵蚀土地,所以河流会改道,河流还会干涸,因此籽料所在的河道如果干涸了或是河流已经改道了,那么旧河道也就裸露在戈壁滩上了,
最终,旧河道上的籽料会被风沙侵蚀而失去了籽料的毛孔和皮色。而表面会形成被风沙侵蚀出来的特殊的较为凹凸不平的皮壳。这样的形态的产自戈壁滩上的
和田玉玉料也就是戈壁料了。

以上从生成过程和原理介绍了和田玉的4种产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关联。
补充一下:不少商家喜欢用山流水这个概念蒙消费者,因为很少人认识山流水,山流水一词好听,也神秘。商家自然可以故作神秘混淆视听了。
山流水实际产量非常小,没有绝对界定标准,只有大致界定标准。并且山流水只是山料和籽料过度里的一种非典型产状形态。
没什么稀奇和神秘的,更不应该以概念蒙消费者。


下面介绍下和田玉的颜色分类
大家可能都遇过一种情况,同样一块黄颜色的和田玉,有的人说是黄玉,有的人说是黄沁,有的人说是糖玉.......
同样一块黑色的和田玉,有人说是墨玉,有人说是黑青,有人说是黑碧........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前玩家和商家分别形成了两个流派的人。
两个流派!没错,并非我在搞分裂。为什么这么说呢,和田玉从08年兴起,和田玉知识也是从08年开始大量普及,但是和田玉科普贴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懂的,不懂的

都上百度乱说一通,固然造成信息繁杂,新手无法明辨。科普和田玉知识的人简单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行家,一类是搞地质科学的专家。

从颜色分类来说,行家们是按照肉眼直观和田玉颜色判断来称呼颜色的,比如一块玉料大致看起来是纯黑色的就称呼为墨玉;专家是按照和田玉矿物颜色成因来分析种类所属的,比如一块玉料大致看起来是黑色的,但是必须按照它的颜色成因来进行分类,纯黑色的和田玉可以是墨玉,可以是青玉,可以是碧玉。

按照目前和田玉知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以及科普得到的认可性来说,都是矿物学颜色成因的分类命名法更为大家所认同。
当然我们谈论的时候建议以更加严谨的方式来交流,也就是尽量使用矿物学上的分类命名法称呼和田玉的颜色,而我们同时也了解行家们的称呼方法

也无妨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跟市场上的行家交流不会有障碍。

以矿物命名分类法介绍和田玉的几种颜色。同时会在介绍中补充行话里的称呼法,方便大家弄清楚和田玉的几种主要颜色。
和田玉按照颜色分类是分为6大类:白玉,青白玉,青玉,糖玉,墨玉,碧玉
白玉

白玉在和田玉中是一大主流.众多和田玉爱好者所青睐和追求的,就是洁白纯净的白玉.白玉因为质地纯,主要成分一透闪石为主,含有极少量的阳起石及致色元素,
所以它反映出来的白色,正是单纯的透闪石本身的颜色.我们称之白玉。
补充:矿物学里的白玉和行话里的白玉都是同一回事,但是鸡骨白,一级白,瓷白,这些都是行话。说到这里 一定有很多朋友会很感兴趣的问我很多关于羊脂白玉
的问题。在这里我先说颜色分类,打岔的话题先不做赘述,以后会对羊脂白玉作详细介绍。

青白玉

含有少量的4价铁离子,含有少量的4价铁离子,含有少量的4价铁离子(重要的事情说3遍),主要颜色成因由4价铁离子致色,反映出的是淡淡的青色,并不太浓。
我们称之青白玉,这里强调一下,青白玉的颜色范畴特别的广,和田玉中有很多"不太好定义的颜色"都会划分到青白玉里,比如一块玉料有点发青的但是又带灰色调的,
或是有点发青同时带有一点黄色调的,都会划分在青白玉范畴里。


补充一下:矿物学里的青白玉和行话里的青白玉都是同一回事,但是我要把青白玉的分支具体说明一下。
大家要是细心会发现和田玉颜色分类里并没有常听到的黄玉。

对,和田玉的原生黄玉是属于黄口料(一种带黄色调的青白玉)里的一个颜色分支。而黄口料又是属于
青白玉里的一个颜色分支。所以原生黄玉是属于青白玉下的一个小分支。和田玉的颜色大类里并没有黄玉这个分类的。

青玉,含有较多的4价铁离子,含有较多的4价铁离子,含有较多的4价铁离子(重要的事情说3遍),主要由4价铁离子致色,颜色青且浓郁,这样的颜色的和田玉我们称之青玉。

我们一开始可能不太会区分青玉和碧玉,因为他们中很多颜色看似差不多,但是实质上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不仅仅是肉眼上看到的区别而已了,在这里我介绍每一种玉,都会介绍它们的致色元素,也是为了清楚的有根据的告诉大家他们的本质区别。

补充:大家容易误解的鸭蛋青和沙枣青,实质属于青玉而并非碧玉。价格日渐高涨的鸭蛋青和沙枣青因为质地的细腻和颜色的鲜明,给人非常舒服的感官享受,因此价格快速攀升也是正常不过的了。



还有黑青玉也必须介绍,青玉因为含有的铁离子非常浓郁而深青至黑,所以如果按照行话来称呼的话则叫墨玉,显然不科学,
因为透光光圈的黄色很明显体现里它的铁离子致色,强光下也能看到玉料泛青色,因此不容置疑的是属于青玉类的。




碧玉,主要致色离子为铬离子,主要致色离子为铬离子,主要致色离子为铬离子(重要的事情说3遍),呈现出的色调比青玉要鲜艳,我们称之为绿色,绿色与青色有别。

碧玉是绿色的,青玉是青色的。碧玉中的铬离子足够浓郁也会呈现出浓绿至黑的颜色,但是强光下可见是泛绿色的,强光白光手电光圈也可见是绿色光圈,有别于青玉和墨玉。

补充:区别碧玉和青玉的方法,肉眼看青玉不含墨点,颜色是青色的,碧玉大部分有墨点(俄罗斯碧玉有相当部分无墨点),碧玉颜色是绿色的,通过强光白光手电打光
看玉料光圈,青玉光圈呈黄色,碧玉光圈呈绿色。


另补充:有些玉料不含墨点颜色看似青玉,但是光圈是青色(非绿色)的光圈,光圈颜色非常接近绿色,是因为玉料里同时含有大量的4价铁离子和铬离子,对于这样的玉料就没有
明显的界定了,这样的现象属于“骑墙”现象,也就是同时具有两种颜色玉料的特征,行话里通常称呼青碧玉。还有一种籽料颜色看起来很绿,并且带有典型碧玉籽料的墨点,

但是光圈更加偏向黄光的籽料,同理,与前一种青碧玉都是同时含有大量的4价铁离子和铬离子,区别只是4价铁离子和铬离子的占比多少问题而已了,同样的都可以称呼青碧玉。
青碧玉的称呼方法也是借鉴了糖白玉的称呼方法。


墨玉,墨玉是和田玉中一个较独特的玉种,它不像其他玉那样是由金属元素致色,而是由杂质致色,所谓杂质,就是石墨,墨玉由石墨致色,墨玉由石墨致色,墨玉由石墨致色(重要的事情说3遍),

细小的石墨夹杂在透闪石里,使和田玉看起来是灰色或是纯黑色的。墨玉如果是由石墨融入白玉所形成则强光白光手电下光圈为白色。

如果由石墨融入青白玉或青玉所形成则强光白光手电下光圈为黄色。
补充:这里我们提一下"青花"


青花并不是和田玉里的一个单独分类,青花的青是黑的意思,青花也就是黑花的意思,青花是从墨玉这个大类里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

青花只是一句行话,我们常把黑色部分占玉料85%以上的叫墨玉,而黑色部分占85%以下的叫青花.仅此而已.青花和墨玉并不是单独的两个分类.

这里再详细说一下各个地方的墨玉致色成因,新疆产的和田玉中的墨玉都是由石墨致色的,所以我们常能看到非常黑的玉料,或是黑白相当分明的玉料,

青海的烟青玉和俄罗斯的墨玉,都是由锰离子致色,因为是元素致色,
所以从感官上区分也是很容易区分的了,烟青玉都是灰紫色调。


糖玉,黄沁,黄玉,估计这是绝大部分人都容易混淆的几个分类了,即使是商家或所谓的行家,也很少人能把他们清晰的正确的对号入座了,这里我们下介绍一下糖玉。

糖玉颜色由淡黄至深黄及褐黄甚至糖红色都有,糖玉的致色成因是玉料在形成之后,在自然环境中受3价铁离子沁染所致,受3价铁离子沁染所致,受3价铁离子沁染所致(重要的事情说3遍),才表现出来的单纯的黄颜色,
这样的致色成因我们称之次生色,次生色的玉料我们称之糖玉,黄沁籽料以及"红沁籽料"的颜色成因都与糖玉是一样的,都是在后期里慢慢氧化的过程里
受3价铁离子沁染所致,所以黄沁籽料和"红沁籽料"都是属于糖玉.糖玉的铁离子淡则糖黄色,浓则糖红,非常浓则呈黑色。



补充:糖玉也有骑墙现象,比如糖白玉,糖青白玉。关联举例:一块白玉在自然环境里被铁离子侵染变色了一半,结果我们采集到的时候它一半是白色一半是糖色,骑墙现象,我们各取一特征,称呼为糖白玉。同理,青白玉受沁成糖,同一块玉同时具有青白色和糖色,我们称呼为糖青白玉。


要点提醒:
1.青玉容易和碧玉混淆。
2.原生色的黄玉属于青白玉(行话里把原生黄玉叫黄口料\不区分黄口料和黄玉);次生色的黄沁和红沁都属于糖玉【行话里把黄沁和红沁叫黄玉和红玉(这里必须表达个人观点,行话里
所谓的红玉,显然的概念炒作完全不受自然约束了,铁离子淡则呈糖黄色,深则呈糖红色,黄沁和红沁本为一物,但还有人细化红沁出来另做文章,不科学至极!愚弄消费者!)】。
3.青花属于墨玉,不是单独分类,不同产地的墨玉致色成因不一样。
4.黑色的和田玉在行话里都叫墨玉,在科学的分类里可以是青玉可以是碧玉可以是墨玉还可以是糖玉,要看具体特征或致色成因,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16-1-15 21: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6-1-13 21:19 | 只看该作者
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6-1-13 21:17 | 只看该作者
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6-1-11 12: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00:38 | 只看该作者
山中玉 发表于 2015-12-16 22:45
仔细学习了,谢谢无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8 00:37 | 只看该作者
kingofking2012 发表于 2015-12-16 21:42
请教下如何褪色的

也看怎么上色的,目前市场的假皮一般去不了,只能磨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5-12-16 22:45 | 只看该作者
仔细学习了,谢谢无私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15-12-16 21:4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下如何褪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15-12-15 20: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加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7:03 | 只看该作者
河洛人 发表于 2015-12-14 11:28
好帖必须顶啊。黄玉归在青白玉,窃以为值得商榷

个人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17:02 | 只看该作者
望眼玉穿 发表于 2015-12-15 12:21
这色过了。Fe2+为浅绿色,Fe3+为棕黄色。你这溶液还得稀释。化学没学好。

我可没说过是溶液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15-12-15 12:21 | 只看该作者
这色过了。Fe2+为浅绿色,Fe3+为棕黄色。你这溶液还得稀释。化学没学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5-12-15 10:27 | 只看该作者
科普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15-12-14 11:2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必须顶啊。黄玉归在青白玉,窃以为值得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5-12-14 11:1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面的水真是深不可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1:06 | 只看该作者
市场上的假皮大多数还是比较好辨认的,能达到真正的高染非常少,但还是谨慎的好,毕竟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祝各位玉友: 玩得开心

             生活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1:06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帖子暂且写到这里吧。


写了这么多,就是希望能给皮色控的玉友们提个醒,如果按照以前的方法来辨认真假皮是很容易打眼的。

网络上的理论看的再多,听得再多也没用,要水平长进,还是要结合理论多上手实践和看自己的悟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1:05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个,这种是我们免费送新手的标本籽,上色后有位玉商在店里看到这料,欲出小四的价格购买。






当然,我们也没有卖。
一开始跟他说这料的皮是上色的还不相信,直到把上色前的图让他看了才相信是假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1:04 | 只看该作者
咱们再看看上色后的图片





昨天刚出来的时候直接一锤砸下去,可以看到这个料的“沁色”很明显有过渡,跟天然沁色形成是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4 01: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是非常一般的标本籽,也是大家常说的垃圾籽料,上个月21号开始进行上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4-6-2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