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s398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K,花瓣,蛋蛋及有玩老玉的朋友帮看看这个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23:32 | 只看该作者
kitnuo 发表于 2012-5-27 23:20
别,我这是站着说话不闪腰。特别只是看照片而说的话。

就这个清晰度,在什么光线条件下老K还能看得更有把握些?大不了我找摄影的朋友再出个细活,也好吃个定心丸(不管是糖心的还是黄连的),如果是自己看走了眼,万不能把不对版的东西卖给信得过我的玉友{:soso_e1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5-27 23:34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5-27 23:26
这是个镜子背面啊,对了,我知道出口创汇的一批镶嵌工艺件比如插屏啊镜子把(用老和田玉龙钩)啊之类,上面所用 ...

  以前出口到东南亚的都是这类,比如弄个珐琅烟缸,圈口套个圆条白玉镯、雪茄盒盖上粘块白玉……   甚至还出口到新加坡(她可是65年才建国的),搞得一部分古董商都不做玉了——嫌卖得太便宜、交易这个掉份儿。  不过那只限当年,改革后,又值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23:35 | 只看该作者
花斑熊 发表于 2012-5-27 22:34
青白玉法轮常转贝叶纹盒盖。

   整体造型素雅端庄,只有火焰花飘拂的法轮、周身缠绕、扭转昂扬的绶 ...

估计盒子本身也是痕玉的,至少雍和宫、黄带子家的器物。
这句是啥意思?让你给度一下,别又整出瞧不懂的来啊{:soso_e1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5-27 23:3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薄啊,一般晚清民国后才整的薄啊,不过看工艺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23:59 | 只看该作者
四小皆满 发表于 2012-5-27 23:39
感觉薄啊,一般晚清民国后才整的薄啊,不过看工艺真不错。。。

就是瞧着这工艺激动的...以前就看天工奖上那些个薄胎青玉瓶感叹一下工艺...充分说明激动不好!{:soso_e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5-28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四小皆满 发表于 2012-5-27 23:39
感觉薄啊,一般晚清民国后才整的薄啊,不过看工艺真不错。。。

  乾隆时期的痕玉也很薄啊,以前也有很薄的,不过比现在这个工艺要高出很多,这个看着很朴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5-28 00:17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5-27 23:35
估计盒子本身也是痕玉的,至少雍和宫、黄带子家的器物。
这句是啥意思?让你给度一下,别又整出瞧不懂的来 ...

  要是老的,起码是盒盖一体,这样的素盒、镶嵌宝石痕玉盒这些年也能在拍场见着,兄看看几家大公司的春秋拍就行。

   雍和宫是当年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潜龙邸”,后来直接改行宫,每年皇帝礼地坛前都要去的,完全可以说是雍正之后所有君主的“老宅”,甚至配备专门大臣管这个不大的小庙。 所以这庙当年用的法器都牛着了——跟宫里一个等级啊。 所以盛个啥东西还都是有档次的,至少拿点精致手工的炫炫是没问题,所以我趋向这类佛教图案的应该是不知哪个庙的庙产。

   努尔哈赤他爸   塔克世 的子孙后代,一律系黄带子以示身份,称宗室(或大宗,尽管塔克世本人不在大宗谱序里);  塔克世 的兄弟叔伯后人一律系红带子,称觉罗。  所以感觉至少是有铁杆庄稼(每月的俸禄、固定地产)的主儿才用这个,一般谁要是不小心捏破了,不得心疼死?  

   记得那年去黄花山果园,看见一家山民用七个银碗盛净水供佛,这是有定制的,没问题。  说话间仔细看了看那碗,感觉花纹、式样都很精妙,就请过来仔细端详,顺便问问银厂能不能按这式样做几个。结果人家说没这模具,而且这是师父从西藏带来的。  西藏? 那还不是本国货,估计是尼泊尔的式样,人家不止有雇佣兵,还产金产银,尤其是金银器,那叫一绝,据说是供佛上品。  嗯,一个可以算得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桌上随便抄起来就是藏银,我%¥*&#@……   高手在民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5-28 20: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5-28 21:17 | 只看该作者
个人看应该是个老的,瓦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5-28 21:51 | 只看该作者
不懂。围观。然后拿板凳听讲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11:29 | 只看该作者
fengtao 发表于 2012-5-28 21:17
个人看应该是个老的,瓦子

瓦子背面的内陷都是弧形的,方便镶嵌,应该没什么必要掏成这样均匀的薄壁,功夫费了瞧不见啊{:soso_e183:}
至于表面光气我感觉与许多老玉件的玻璃光包浆一般无二,没有新件高光打磨的火气,新老的问题再待高手断定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5-29 17:05 | 只看该作者
cs3981 发表于 2012-5-29 11:29
瓦子背面的内陷都是弧形的,方便镶嵌,应该没什么必要掏成这样均匀的薄壁,功夫费了瞧不见啊
...

不知道兄说的玻璃光和包浆是否相等,但是古玉中,只有辽明玻璃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20 | 只看该作者
kitnuo 发表于 2012-5-29 17:05
不知道兄说的玻璃光和包浆是否相等,但是古玉中,只有辽明玻璃光

因为中古尚未深入学习所以对辽代古玉尚少过手,明代质地好的玉器多见玻璃光包浆,但是我认为产生这样皮壳的基本条件有两点,一是玉质细腻,二是碾磨到位,不知是否有不到之处,请K兄多多指教{: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5-30 02:00 | 只看该作者
等解说和结果。C版再传清晰大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5-30 07:17 | 只看该作者
结构稍大,觉得有点像岫玉做旧。你看看吃力不,吃力就肯定是岫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9:29 | 只看该作者
终生爱玉 发表于 2012-5-30 07:17
结构稍大,觉得有点像岫玉做旧。你看看吃力不,吃力就肯定是岫玉了

当然不可能吃刀,岫玉我还是分得清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5-30 11:18 | 只看该作者
修正一下自己的笔误。玉器的抛光有玻璃光泽的是战国时期和明代。

战国没有佛教,明代是尊道教。所以佛教题材的高光玉器就要小心是现代的毛刷高速拉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11:25 | 只看该作者
kitnuo 发表于 2012-5-30 11:18
修正一下自己的笔误。玉器的抛光有玻璃光泽的是战国时期和明代。

战国没有佛教,明代是尊道教。所以佛教 ...

又吸收营养了,K兄,嫩是天人啊,咋懂恁多东东,膜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9-24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