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吴德升
在早期,也就是我学徒期间,老前辈讲过这样一句话:“巧色不净就是脏”。换句话说,留在作品中的任何多余的颜色再好看,也是脏。
如今,很多人喜好皮色。一般爱好者非常喜欢在一些作品中保留一些原皮,这些皮色代表了是否是和田玉,同时也带给玩家们视觉上的享受。但是过度的喜好皮色,便显得爱好者对于玉文化的认识稍有欠缺了。
洒金皮、枣红皮、桂花皮、秋梨皮、老黄皮等这些原始而美的皮色,是自然的造物。其表面所赋予美的色泽,代表着玉料表面历史的沧桑。但是,皮色不能代表内部玉质的细腻油润。任何再好的玉料,只有添加人类的艺术文化才能体现出其永恒的灵魂。再好的皮色,只能作为巧雕的艺术创作灵感。要么别去制作,保留其原皮原石来作为观赏。可是能不能进入奇石文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矛盾。
巧色不净永远是脏,留原皮只能说明它可能是和田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