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要盘、要养;盘的目的是为了让玉有一层包浆,看起来更加的温润和有内涵;“养”的目的是防止“脏”的沁入,保持清洁的同时,不破坏包浆,让玉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本色和内涵。
一件玉器到手,除了欣赏、把玩外,还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养”,“养”听着文绉绉的,蛮高深的,如果用大白话概括就是佩戴与清洁;
关于清洁:如果玉器较脏,特别是细小凹陷处堆积污垢较多,先用常温清水浸泡2、3个小时,然后用牙刷刷洗干净,再放入80摄氏度以下的热水中浸泡,待水自然冷却,最好是晚上睡觉前放入,第二天早晨再用牙刷清理,这样玉件内部污垢就清理的差不多,周期大约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夏季则约1到2个月进行一次。
关于佩戴: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小心磕碰就是了,同件和田玉器,有时从一米多的地方摔下来都没事,可是有时磕一下,就出事了,这就是所谓的“寸劲”,也可以解释为“挡灾”。
关于盘玉,据说传统的方法是这样的,也是比较专业的:用纯棉白色布料,缝一口袋,记住是纯棉;装上细糠(也就是农村说米糠),将玉装进去,挂在腰上,闲暇时用手隔着袋子反复盘摩。细糠不但可以起到抛光的作用,而且还有10-20%以上的植物油脂,所以用这种方法盘玩,据说包浆的产生效果远远快于其它方法。
一般玩家盘玉是将把件绑在腰际的“内外裤”之间,挂件放在两衣之间或挂在衣服外面不让玉接触皮肤,闲暇时把手擦干净,拿在手上盘玩;而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直接戴在手上或脖子上,让玉件自然的与衣服或皮肤摩擦的纯自然盘,当然也有个别女士给自己宝贝系上长长的链子,放在两胸之间进行“波盘”。
另类不推荐的盘玩:
1.就是不把大汗手擦干净,或脏手直接盘玉,或把玉件往脸上和鼻子上蹭,这样显得效果最为明显,玉器立刻油润不少,可是如果这样,如果不清洁,手上的汗、泥和脸上的油会将玉的毛孔封死,使盘出来的玉光泽显得比较闷,白玉颜色也显得暗淡,甚至闪黄、闪灰。如果很快的再去清洁,那么刚刚盘出的那一点点效果,可能就被洗刷掉了。
2.用猪鬃刷,用猪鬃在与其表面不停摩擦,由于是“速成”,刷出的包浆光亮度较大,显得不够内敛。
其他要说的就是,和田玉韧性很好,也很“皮实”,如果不是“价格不菲”的东西完全可以不看这篇文章,不做上面的事情,想怎么养就怎么养,想怎么盘就怎么盘,只要不是破坏性的,或故意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去清理它,几乎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在大自然中,和田玉经历了亿万年的冲刷才能沁入那么一点点皮色,如果因为我们几年最多百年的盘玩不当或者保养不当导致其变色、变质,我认为如果不是特级白或羊脂白,这种变色、变质没有百十年的功力是辨别不出来的,也许只有“专家中的专家”能看出来。
有些玉友会问,那么洗澡时用不用摘下或者怎么样,我只能这样说,能不让和田玉接触酸、碱等清洗剂最好,但是接触了也不会用什么问题,即使你把它泡在浓浓的浴液里一个礼拜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正如籽料皮色性形成一样,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好比造假染色,他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温度,而人类能呆的环境,几乎对和田玉都产生不了什么大影响,只是汗液带有盐分和挥发性脂肪及尿素,肥皂、浴液成弱酸、碱性,玉件接触太多,佩戴后又不即时清理干净,时间太长了,玉会受到轻微的侵蚀,影响原有的光泽度。我们知道和田玉分为六类十九级,我个人判断只有特级白玉或羊脂白玉,最多加上一级白玉;长时间的接触汗液时,肥皂等物质,其玉件表面变黄、变灰的变化才能被我们肉眼所能辨识出来。
玉件经过一段时期的盘玩,其变化主要产生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原有的机器抛光打磨面,让玉件本身的质地渐渐显露出来,显出其本身的温润和灵气,且会越看越赏心悦目,二是表面氧化形成包浆,这种包浆虽然是非常非常薄的一层膜,但它改变了光的折射角度,让玉看起来有一种特殊的美。
最后终结一下就是,不要把自己佩戴的和田玉太当回事,怎么舒服,怎么方便,怎么来,更不要把自己佩戴的和田玉太不当回事,到处乱放,不忌讳磕碰,也从不做清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