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1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奇石朦胧赏识 作者:冰老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8 12: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石朦胧赏识  作者:冰老头

       赏石属于审美范畴。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赏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现代社会更是以其特有的韵味、精神和意趣,吸引着众多的文化人、富贵人家,甚至大众百姓,为新时代的生活增添了生趣,使赏石艺术在现代文明社会里风采独具。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文化交融的新世纪里,面对全球近万上亿奇石爱好者和我国数百万的涉石大军,我们思考着赏石艺术的发展前景,思考着赏石艺术怎样继承传统,构筑赏石艺术的理想境界。
       朦胧,《辞海》中注为:“月色不明貌”;米鹄《寒食山馆书情》诗:“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亦谓模糊不清。李峤《早发苦竹馆》诗:“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月下景,雨中桥、雾中花以及处于晨光曦微,烟雨缥渺,暮色苍茫中的自然景象,都能给人以朦胧之美的感受。这种“景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要比那一览无余的山景意境深远,引人入胜的多。我国近代学者王维国也说过:“以我观物,物皆注我之色彩”。他们的这些精辟论述都是主张在赏景赏石过程中:“不要一碗清水,一眼看到底”,应当留有一点让人品味的模糊性;让本来没有情感的石头会有人一样的感情色彩。
       中国向有“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奇石的形体、质地、纹理、色泽再现了自然万物,人们可以从奇石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人与石头相沟通,达到赏石的最高境界:回归自然,心旷神怡,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品格。我们在观赏奇石的同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融进了自己的艺术想像,这种想像的过程,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绘画表达这种想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比如为一块石头取一个恰到好处的名字,配一个珠联璧合的底座,这些都直接体现了个人的想像力和创作力。 人类学家考证,此为远古人祈求与上天沟通“祭天”的场所,是世界巨石文化遗址之一。朦胧之美具有以下特征:
       朦胧之美,近似模糊,表现的形象明澈清晰。一般说朦胧之美的特征应当是:景物模糊,形象鲜明,意境稳定。正如朱志清在《荷塘月色》里所言:“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到了好处。酣眠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因此,它是一种自然的、独特之美。它与“朦胧派”不能混为一谈。朦胧派的致命弱点是形象混乱、故弄玄虚、矫揉造作、含混隐晦、自称“妙在含糊”,而实际上是一堆模糊得近似人们不认识的物体。我们讲的朦胧应当是清晰的、明澈的、光亮的,色调相对合理的。朦胧赏识,只是局部的反映了景物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概貌。但是,这种美有着独特的审美作用。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会融合时代精神,涵纳现实风云,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朦胧之美,景物隐约,反映的主题深刻突出。特别是天然形成的原石,其价值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奇石上各种各样的山水、人物、动物、植物、景物、文字等或像得逼真,有纯真之美;或似像非像,有朦胧之美;或像国画艺术大写意,简笔勾勒,余味无穷。它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石体画面上表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不能一览无余,要借助云雾、烟雨、尘埃等自然气象和各种色彩的表现,有隐有现,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这种朦胧美的形象和物象,要生动完整,主题突出或像运用西方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创作的油画,蕴涵丰富。而且能够勾起人们的联想,有意境美和禅定美。欣赏奇石,可以使人领略大自然造化的神韵,出神入化,有回归自然之感,使人切实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真缔,达到佛家禅定的境界。使人产生一种朦胧缥缈的美感。当然,朦胧也是有“度”的。如果超越了人们的视角习惯,也会让人陷入混乱之中。“阳光之下有花”和“大雾之下有花”,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果“大雾之下无花”就是无中生有;如果雾重花隐,就一片模糊,朦胧之美也就不复存在了,还应指出的是朦胧和含蓄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含蓄的画面不一定具有朦胧之美,但朦胧之美却具有含蓄的意境。






      朦胧之美,色调和谐,表达的意境十分深远。实践表明:朦胧之美,从意境上分析,必须具有三个因素:其一景物隐约;其二色彩分明;其三情意浓郁。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忽略任何一个因素都是不完美的。寻觅奇石能强身健体,充实精神生活;能在石文化的熏陶中增长知识,提升文化格调;能在与石友的相互往来中扩大交往的圈子,生活因而更加充满情趣。所以众多奇石爱好者奔波在大山、河滩、市场间,乐此不疲。人们的赏石境界也不尽相同,为政者从中看到事业和升迁,为文着找到慰藉和文章,经商者看到财富和平顺,平民百姓则看到收获和福气,顺达者看石头如珍宝,受挫者对石头倾诉衷情等等。总之奇石朦胧赏识,意境神韵深远,是赏石者在赏石过程中自觉不自觉之中所产生的审美之感,是审美挖掘的要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8-28 16:52 | 只看该作者
不油润,显干。鉴定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8-3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