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一哥们显摆一个青白籽料,据说皮色特棒,兴致勃勃发照片给我,被我无情判断为假皮。 我学雕刻十余年,在和田也有数年,经手料子颇多,有自己一套分辨真假皮的办法,那是每天看料子、摸料子养出来的,我判断为假皮的在雕琢时候都得到印证。我在广东揭阳看见过皮子作假的手法,那自然程度是无法想象的,但作为弱势群体的玉友们不可能经常接触各种类型的料子,目前和田玉交易通过网络颇多,玉友看照片进料,那如何保全自己的口袋呢?不为炫耀、不为沽名,是出于一个传统雕刻师的良心来谈谈自己的经验,但愿对大家有帮助。就以我朋友料子做例子,本想上照片的,后来觉得不妥。。。。看真假皮子大家一定要依据皮子的形成来做剖析和推论,有疑点就格杀勿论,因为假皮太泛滥了。甚至有奇谈怪论,反正大都假皮、二上皮,只要做得好就可默认,大家已经麻木了了! 说说那料子吧。传来第一张照片是阳光直射下的,一块长条状舒服料子,正面一大片整皮,肉质细腻、毛孔自然、皮色斑斓,相当漂亮,我几乎就认定这是颗真皮籽料。背面图传来以后,背面几乎无皮色,但在右下角部位肉内有明显的丝状僵棉,僵棉处一点皮色也没有,只在小裂处有沁色。料子正反面一对比,经验值立刻让我大脑警报拉响。不过我还是抱着美好的想法让朋友拍自然光下的照片(这里自然光指的是无直射光源,在白天室外找一个背光的地方 阴影下拍照,这是看皮色自然状态最佳的光线),目的就是重新审视下皮色。照片出来后一看,立马和前面直射下照片的感觉不一样,就是绝对的假,不过颜色做的比较真而已,不要问我为什么,语言真无法表述,只能用直觉来解释。我也不好得罪人,照片就不发了,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怎样剖析皮色。
最简单的是,分析色根,和皮色的渐变。再完美的皮色,因为密度不同色调也不会在一个色调上。假皮有的皮色一个点会突然的深下去或者一小片颜色深。除颜色深外部分,浅色部分是一个色调,一眼看过去,这个皮是有色根有渐变色,不过你分析一下它是两个层次不是真正的渐变,这样深色是一个色调,浅色是一个色调,是没有渐变的。以上这些或许很多专家说过,我估计一般玉友是看得懂但理解不来,因为料子经手太少。那我再精炼下,那就是皮色深的地区往往是棉、僵这些地方,颜色会做的特别深,因为色容易渗入,密度大的部位很难挂皮色或者皮色较浅。
现在一般做色后都再褪色的,以显自然。皮色做好后是整片一个色调,用药水褪色,这样的皮色有过度 ,成片装,颜色不连接,往往是一片深一片浅 成云朵状。今天我看的这个籽料皮色应该是用药水沁的一面,在直射光源下特别自然,连我都一眼觉得真呢。由此, 我分析是应该有一片僵皮,颜色沁后加少许褪色,做的相当逼真,高手啊!。我与朋友说后,朋友反问一句,既然正面做的这么逼真为什么不把背面也做了呢。因为背面照片很清楚看到,有杂乱呈丝装的僵、绵,且基本无皮色,一起做了不是可以遮丑更好看。于是我就总结了剖析法,首先要从皮色的形成来说,皮色最容易形成的地方就是僵、棉,、白皮,在皮色形成的过程中一颗籽料有几处僵棉、白皮的话,整个料子出于同样的环境中,那么为什么同一颗料子上的僵棉一面有色一面没色?那么有人会说了,一面埋在沙里吸收的矿物质多,另一名皮被磨掉了。那么我打个比方 ,一颗石头就算从黑山算起 他一路滚到挖掘机挖的地方只翻一个身吗?被深埋地下的时候还能翻身吗?那么同样质地的料子正反面皮色相差这么的大就值得推敲!
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做皮色的人正面做的那么好而背面不做。皮色做的好与否取决的是料子的条件,一面僵皮和棉分布的均匀,那么做皮色就好做,做出来成片装、聚皮装,贼漂亮,而背面棉分布的称丝状,那你让他做出发丝皮吗 ,那也太假了吧。 朋友又谈到裂隙里面的颜色,背面裂隙里有颜色为什么旁边的棉上没有?亲,那裂是从正面过去的或者侧面过去的好不好,药水是有渗透和腐蚀性的,正面泡了那么久 ,从缝隙里渗过去多正常啊 。所以当你看一面皮色感觉真,不妨整体看一下分析一下,发现疑点,用推理法解释。毕竟网购,有个说不清的也很正常。 这就是一个剖析加推理,发现疑点的例子,疑点就是一小块僵棉居然没有皮色引起的。之后朋友将信将疑和商家联系,商家支支吾吾说有些二上,最后退还了事,要知道有这样一块真皮色的料子价值是同品质料子的数倍!青白都能卖出白籽的价!不知道这块一眼巨美丽的籽会最后花落谁家啊。
今天说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皮色剖析法,皮色之假还有很多道门道,都有办法发现疑点,因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但却不失规律,皮色就有皮色的规律。除皮色外,还有假籽、假毛孔、修型籽等等。。。。这些也都有辨别办法,以后有机会一一述说。希望能帮助一些新接触和田玉籽料的朋友 随笔一写,我不是砖家,只是在和田数年,每天经手籽料,研究各种真假,早期入的假籽、假皮色也有一抽屉,经常真假对着看,省得自己吃药。积累经验纯属个人看法,各位看了感觉有帮助的我很高兴,有不同看法的可以一起交流, 最后希望能帮到一些为皮色迷茫的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