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回到家,了了编辑整理下文字,也算是一篇唠叨文章吧,图片没啥好看,希望玉友门能细细品味下文字
最近,各大拍卖行的天价拍卖结果无情的肆虐着我的朋友圈,各种上亿几千万的成交价,看的真的是叫人一个情不自禁要转发。 我从来不否认,艺术作品需要炒作,在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天价大师的作品都是具有一定的艺术高度的,但是从金钱附加值的角度来说作品价格升温已经远远偏离了市场行情,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也许很多人要反驳下面的一句话: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价值很大因素是来源于美国政府的炒作,这其实是我从一部美国的纪录片里看到的,讲述的是当时的美国经济萧条,政府为了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选择从艺术文化领域下手,一些外部因素造就了蒙娜丽莎成为了下手点。 纪录片里的另外一段话:如果达芬奇能够活过来,一定会被自己作品的价格又吓死回来… 这次作为和田玉诚信联盟的负责人受朋友之邀去参加了14年上海神工奖的拍卖,平时接触玉石,有一些是大师的作品,但是量都是极小的,我更注重的是大众消费人群,从质的角度去理解市场,大约有七成是在经营一些具有高性价比的受大师认可的传承弟子的作品,以及……“私活”,所以本不愿意参加拍卖去当托,去助纣玉雕作品的价格上升,但也想取点可信的素材还玉友们一些真实,所以还是决定去小卧薪尝胆一下,不过这次神工奖拍卖还不算太离谱,起拍价并不高,虽然从场面上看也有假成交和哄抬价格的(这些都是拍卖行上避免不了的)不过我也并没有去托高价格,反而起拍价拍下一件雕刻朋友的小作品,恰巧晚饭又被另外一个朋友添了1000掠去,今天也算没白捞哈哈 1 分钟前 上传
下载附件 (35.67 KB)
1 分钟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0.7 KB)
中国的文化艺术品源远于西方,但决定艺术品价值的因素是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化文明发展程度,以及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公认程度,所以很多时候艺术品是不能和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做比较的 回到上题,为什么那些大师的作品能拍出天价,原因恰恰是因为市场行情低下,而市场需要加温来刺激更大范围的有购买能力的人来解决需求,抬高价格小成交量来保证收益,玉器不能掉价,尤其大师作品,否则将一泻千里,我曾跟很多做雕刻的朋友说过,市场行情不好就踏踏实实做雕刻,提高工艺,以质取胜,不要盲目的跟着市场追风,通过拍卖展销来提高交易量提高利润,因为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最赚钱的反而是拍卖行,15%的拍卖佣金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最后再唠叨一句,玉友选择购买玉器的时候,一定要重工艺和材质,轻大师名头,市场还是现在在良性发展,现在都不再盲目的追求白了,很多人慢慢在考略细密度油份的前提下再考虑白,我觉得这一天就很不错… 好了,闪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