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的影子
张尽忠发动的群体性盗陵,规模之大亘古未有。这样的盗陵犯罪,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
1946年1月,蓟遵兴联合县蓟县公安局接到东陵被盗的报案。局长云光马上带着警卫员赵蔚,两人一辆自行车轮换着骑了40余公里,急奔东陵现场。冀东军分区闻知此事,当即给云光配备了一个排的部队,负责追查此案。
几乎就在云光等人开始调查清东陵盗案的同时,清东陵被盗的消息也经过一个叫张树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报告后公开了。一时舆论哗然。
国民党中央社借机大造“共产党盗陵”谣言,诬陷盗陵事件是中共冀东军区所为。
清东陵地区处在解放区,这次盗陵案旋即被引入政治漩涡之中。而盗陵首犯张尽忠的特殊身份,再加上他发动群众时宣扬的流氓无产者理论,成了国民党攻击共产党的理由。
当务之急是尽快破案,惩办罪犯以正视听。
而这时,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也运转起来,进一步搜罗“共产党盗陵”的“证据”。张树廷就是军统安插在清东陵地区的特务之一。
时任遵化县公安局预审员的高学仁全程参加了东陵大盗案的审讯工作,后来张树廷被捕,也是高学仁进行的审讯。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详细叙述过这次审讯。
据张树廷供称,他是受身在北平的上司郑恩普指派,到解放区收集情报的,住在惠大村他的妻弟张振国家里。这个人恰好是盗陵活动最初的参与者之一。
在闲谈中闻知东陵被盗一事后,张树廷马上返回北平,将此事上报了郑恩普。
郑恩普是国民党军统北平站冀东军事联络组组长。此人已在北平潜伏多年。日本统治时期,他的公开身份是裕新皮毛地毯公司理事,张树廷也是这个公司的“职员”。
张树廷最初上报的东陵被盗情况并不详细,郑恩普一方面命他再回东陵调查,另一方面把这件事上报给了戴笠。戴笠亲临北京,并带来了蒋介石的手谕,责令郑恩普、张树廷“全权调查东陵盗案”。
张树廷再次来到清东陵时,正是张尽忠带领盗陵分子大肆盗掘之时。获知这一消息的张树廷如获至宝,详细了解了盗陵情况之后返回北平。
“共产党盗陵”之说随即流传开来。而郑恩普在张树廷提供的消息之上又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指名道姓地说清东陵被盗是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司令曹治甫、蓟县公安局局长云光等人所为。
殊不知,此时的云光正在清东陵紧锣密鼓地查办此案。
造谣污蔑的同时,郑恩普又着手指派张树廷等手下搜罗盗陵珍宝。很明显,东陵的盗墓贼想销赃,繁华的北平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一干军统特务每天去北平前门、琉璃厂、打磨厂等文物、金器交易市场调查,准备抓捕来北平销赃的盗墓分子。郑恩普还动用了北平宪兵司令部,在全城旅店搜捕,凡是马兰峪一带来北平的,一概羁押审问。
据张树廷供称,军统共收缴了800余件东陵珍宝。
而军统在此次事件中的另一大收获,是抓住了东陵大盗案的首犯张尽忠。
张尽忠是在唐山一个名叫唐庄子的小村落被抓住的。此时的他,已经沦落为国共两党都在通缉的要犯。
惩罚
蓟县公安局长云光和警卫员赵蔚到达清东陵后,马上和紧随其后赶到的民警唐建中、李和民等人一起到现场查看。
几十年后,云光曾写过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当时东陵被盗的惨状:
先去景陵,发现洞口里有水和条石,就没有下去。又去惠陵地宫……地宫过道里空空荡荡,几道石门前一无所有,进到最里面,看到两具棺椁。同治皇帝居右,只剩一把骨头了,也没有什么衣物。皇后尸身没烂,有长发,衣服被扒光,俯身躺在棺内,棺前还有一些黄的丝织碎片……皇后腹部被剖开了,肠子流了一棺,传说皇后生前是吞金死的……
在云光等人进驻马兰峪开始查办此案时,居然还有人在顶风作案。一天,云光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此人神神秘秘地对他说了一句:“今天晚上裕妃陵有事。”
当晚,云光带着部队赶往裕妃陵,没想到盗墓已经开始,在外警戒的盗墓贼发现部队走近,鸣枪示警。盗墓分子闻声而逃。这次现场抓捕虽然落空,但并不影响整个案件的侦破过程。
李寅说,像这样人数众多的犯罪其实非常好查,更何况当时的盗墓几乎是公开的。
很快,几个主犯的线索就非常清楚了。不过,此时的这些盗墓贼已是惊弓之鸟,对抓捕早有防备。
杨芝草和“向导”关增会听到风声就已逃跑。1947年被抓捕归案,执行枪决。
惯匪王绍义随身携带着枪支,而且逃跑的“经验”丰富,专案组两次抓捕都被其逃脱。直到6年之后,王绍义才在遵化和蓟县交界的一座山中被专案组抓获,随后被判处死刑。
最难处理的是对首犯张尽忠的抓捕。
起初,身居要职的张尽忠并不相信专案组会抓他,每天照常在马兰峪的办公地点正常上下班。而专案组对张尽忠的职务和身手也确实有所顾忌,一旦冲突起来,会使案件更难处理。
为此,专案组专门制定了一个“鸿门宴”抓捕计划。由云光的警卫员赵蔚出面,邀请张尽忠到某饭店吃饭,在酒席间进行抓捕。
但这个计划刚开始实施就被张尽忠看破。他表面上答应邀请,转身就溜之大吉。
然而,对清东陵历史遗产犯下滔天罪行的张尽忠此时已是过街老鼠,共产党要抓他,国民党也在抓他。
最终,是国民党军统特务获知了他的行踪,1946年初夏在唐山将其抓获,后押至北平审讯。1948年,张尽忠在北平地方法院看守所病死。
其余的贾正国、赵连江、继新等6名主犯,则被悉数捉拿到案。
为扩大声势、教育民众,1946年2月1日,农历大年三十,六名主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行刑当天上午9时,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部队从马兰峪河东村出发,押送人犯穿过马兰峪镇,游街十余华里来到刑场。围观群众人山人海,声音鼎沸。
刑场就设在康熙皇帝景陵的大牌楼前。6声枪响,6名主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随后,新华社和冀东军区《冀东日报》分别播发、刊发了清东陵大盗案的侦破和审理结果,案情大白于天下。
1945年清东陵大盗案至此似乎该画上句号了,但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没有答案:被盗墓分子盗掘出的珍宝到哪里去了?时至今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迷雾重重。
珍宝迷踪
专案组侦办此案时,考虑到参与盗陵的人数众多,无法计数的被盗珍宝仍藏匿在参与者手中。为尽可能多地追回珍宝,当时缉捕人犯的政策是:“首恶必抓,胁从不咎。”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从犯只要如数交出所得珍宝赃物,就不予追究。
为了强化严惩首恶的震慑作用,在枪毙6名主犯时,专案组还抓了十几个盗陵犯陪绑。这其中,有参与盗陵的原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区长介儒等干部,还有一批心存侥幸不完全上交赃物的骨干盗陵分子。
这种震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云光的回忆文章所载,盗墓分子上交的物品包括:黄金重达五斤十四两(老秤,十六两一斤),其中有金戒指、已断开的小金塔等等。还有大小不等的点翠头饰、鼻烟壶、翡翠、玛瑙、玉石等等,共有大半脸盆。珍珠有一茶盘。此外还有其他单位收缴的各样珍宝,尺长白布袋装有半袋子。
但另一方面,对清东陵盗墓案的审理“首恶必抓,胁从不咎”的政策,也让不少盗墓分子钻了空子,只交出少量赃物即蒙混过关。一个名叫张森的盗墓分子就是这样。
在枪毙盗陵主犯时,张森就是陪绑的骨干盗陵分子之一。行刑的枪声都没能抵住他的贪婪。他交出了部分赃物后被放回家。不久,他就拿着更多的藏匿珍宝到北平销售,在那里被军统抓住,再一次险些被枪毙。而这之后他竟然又开始为军统效力,抓住张尽忠就来源于他提供的情报。
几次在枪口下偷生的张森仍然贼性不改,1949年,他又纠集了一批人潜入清东陵“扫仓”,造成了对清东陵的又一次破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张森才被严惩。
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大量的被盗珍宝没能及时追回,不知所踪。即便是被追回的珍宝,其最终下落也仍然是谜。
在云光的回忆中,记叙了一只从康熙景陵中盗取的九龙玉杯的寻回过程。这只九龙玉杯在民间传说中就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还有一个由它演绎出来的《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
这只九龙玉杯落到了一个叫田大化的盗墓分子手中。他也是此次盗陵的主犯之一,盗陵事发之后,田大化携杯潜逃。
为追回九龙玉杯,专案组给他的家人留话,只要他交回宝物,也可以对他既往不咎。这之后,云光有意让村干部多在田家派饭。几天之后,田大化终于交回了九龙玉杯。除此之外,他还上交了一块鸡血石镇纸。专案组也真的兑现了诺言,对田大化没有再追究。
云光这样描述这件稀世珍宝:九龙玉杯为白玉质,长方形,高3厘米,宽4厘米,长6厘米,有盖。四角各有二龙戏珠,把手为一条龙,合计共九条龙。用料白玉细腻无瑕,半透明,所雕云龙工艺精巧,活灵活现。
而这竟成了此次清东陵盗案中惟一一件有详细记录的珍宝。
此后,九龙玉杯连同其它寻回宝物一同上交。公开的档案记录到此为止。此后这些文物究竟如何保存就不得而知了。新中国成立后,云光曾多次到故宫和历史博物馆寻访九龙玉杯,但均未再见。
此次清东陵大盗案,两个最主要盗陵分子张尽忠和王绍义分得的赃物最多。高学仁在他的回忆里记录,1951年王绍义被捕后供称,此次盗陵他共分得各种珍宝一百多件,多数都在逃亡过程中卖掉了。
另据曾经参加抓捕审讯盗墓首犯张尽忠的军统特务张树廷交代,在张尽忠的住处共搜出了十几件宝贝,其中一条金龙有一尺多长,拿在手里全身会动,像活的一样。这些宝物被军统收走。后来张尽忠在狱中还供述,他在清东陵某处埋着一坛子宝贝,其中还有一只九龙玉杯。但这是否属实已经无法查证。
张树廷还供称,军统在北平等地收缴的800多件宝物,后来被军统平津办事处处长马汉三及其同伙贪污了一部分。马汉三后来被郑恩普举报,被军统处死。这批珍宝同样最终下落不明。
这部分能够被提及的珍宝,其实只是清东陵失窃宝物非常少的一部分。据说当年孙殿英盗裕陵和慈禧陵两座陵寝,就窃得了十三大车奇珍异宝。而1945年的这次盗陵,被盗的陵寝达11座!
第二次东陵大盗案参与人数多达千人,虽然主要珍宝被几个主犯瓜分,但凡是参与盗陵的人员都不会空手而还,即便是人均分得一两件,总数也相当惊人。而这种坐地分赃的盗陵,让众多珍宝的下落根本无据可查。
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处,国家开始将清东陵纳入了一级文物保护区范围。
在上世纪70年代,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裕陵地宫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发掘出一批文物,现陈列在展览馆中。这些在孙殿英盗墓过程中被遗漏的珍宝,至今仍散发着璀璨光芒。看到这些,让人不禁痛心发问:究竟有多少珍宝被盗墓分子掳掠而去?
李寅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清东陵文物管理处一直在进行着文物征集工作,但是一无所获。倒是清东陵周边的村落中,至今仍不时有文物贩子在逡巡。(董少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31 0:37: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