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17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支教笔记】 食在新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贺卫方
                                                                     2013-05-03 14:51:46

   
贺卫方    男,1960年7月生,山东省牟平县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85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并主持《比较法研究》季刊编辑工作。1995年调至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任教。1992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被聘为教授。1993年6-7月美国密执安大学、1996年6月-1997年1月哈佛法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很早以前,我的师兄高鸿钧就曾用他小时候自修得来的麻衣相知识给我看相,说我属于很有口福,餐餐酒肉不断的那种面相。依据是什么,当然也不大明确——能够用科学论证就不是看相了。事实上,“文革”时,在胶东农村生活,也很是尝过饿肚子的滋味。那时常规饭是地瓜和玉米,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够天天吃到小麦面粉做的馒头,吃到肉菜。1978年上大学之后,这梦想终于实现了。



  在饮食方面,我确实是那种口味最兼容并包类型的。除了不吃地瓜和玉米之外,对于五湖四海的菜品都很享受。川菜是我脱离贫苦农村后首先接受的,经过一小段适应期,就跟麻辣风格结下不解之缘。其他辣椒区域,如湖南、江西的菜我也都乐吃不厌。粤菜、徽菜、云南傣家菜以及贵州酸汤鱼都不在话下。本国之外,西欧北美,东瀛料理也来者不拒。真个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所到之处,吃嘛嘛香。



   石河子是一座汉族占居民绝大多数的城市,因此,比起像喀什这样的城市,汉餐馆要更多一些。我住处附近就有湖南菜馆、四川菜馆以及云南过桥米线店,另外,山东老乡开的饺子馆有好几家。不过,依照入境随俗的古训,我到新疆之后,还是更偏爱清真餐。当然,跟文化的其他方面一样,清真餐与汉餐之间也相互影响和借鉴,形成了新疆独具特色的餐饮风格。



  大盘鸡也许是新疆菜里最出名的品种了。在全国各地,甚至在一些偏远县城,都可以看到它的招牌。我刚来不久,朋友就在一个周末拉我到离石河子只有三十公里的沙湾县城,吃闻名遐迩的沙湾大盘鸡。沙湾应该是大盘鸡的正宗起源地了。当地一位法官兼作家方如果还专门为此出版了一本书《大盘鸡正传》,洋洋洒洒十万字写一只鸡,文笔生动,妙趣横生,算是别具一格的美食书了。



  大盘鸡的烹饪方法不复杂,将当地的土鸡切块炒熟,中间加辣椒、土豆、葱、大蒜等辅料,口味上有浓郁的四川风格。新疆的那种辣椒当地人称为螺丝辣子,薄而爽口,辣度适中,全国其他地方都少有此品种。与沙湾大盘鸡齐名的是柴窝堡大盘鸡,柴窝堡是乌鲁木齐东南方向的一个村子,那里整条大街都是大盘鸡店。一天,我们从南疆游览归来,特意赶到柴窝堡吃那里的大盘鸡,也是别具一格,众口称快。与沙湾比较,柴窝堡的口味与色泽都略重,多用干辣子而少用土豆。



  大盘鸡所用盘子之大也确实名不虚传,如同新疆人的性格一般粗犷大气。石河子市区的一家店里,盘子的直径足有80厘米,上菜几乎都要两个人抬。不少店里用的是那种搪瓷盘,年头久了,难免有些磕碰脱瓷。一次,我把在沙湾的一盘鸡拍照发在博客上,一些网友就注意到那搪瓷脱落的盘子,还感叹新疆边地落后云云。其实那也可以理解为店铺生意兴隆,锅碗瓢勺之间磕碰概率就提高了。大盘鸡的另一特色是菜与主食相结合:鸡块吃得差不多了,可以往里加煮熟的面条。通常是一种很宽的面条,俗称裤带面,有人嫌其不雅,倡议改称玉带面。那面条沾了鸡汤与辣子的味道,吃起来也是满口飘香。



  说起面来,新疆更多的是拌面,也叫拉条子。新疆的面条好吃,多半由于在那里的水土与气候下,小麦生长期长,日照充足,面条特别有韧性。拌面其实就是将煮好的面条浇上炒好的肉或菜,如过油肉、辣子等搅拌而食。拌面价格便宜,常规食量的面条之外,很多店还可以免费加面。我的老同事潘剑锋教授本是福建人,在北京不大吃面食,到石河子大学讲学,居然拌面上瘾,中午和晚上两顿都要吃,一时传为美谈。



  支教两年,我对新疆的羊肉与牛肉也是常吃不厌。新疆人对于他们的羊肉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常说那是天下最好吃的羊肉。无论是烤羊肉串,清水煮熟的手抓肉,还是维吾尔人最喜欢的烤包子或薄皮包子,都是味道鲜美,回味悠长。我一个人吃午饭,常到住处附近的都尼亚清真餐馆,要一盘手抓饭,再点四串烤肉,吃得那真叫口腹大乐,志得意满。



  当然,吃烤羊肉的最高境界还是野外烧烤。这样的经历有多次。同事朋友十数人,带上切好的羊肉、木炭,后备箱里装着成箱的酒,来到南山脚下的河水边,架起炭火,串上羊肉,斟满美酒。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天山上飘下的清风吹拂着笑脸,林间的鸟儿也仿佛闻到了香气,在我们的头上欢歌,融雪而成的河水在身边潺潺流淌……一时间,真是不知道自己是在仙境还是在人间。胡适当年写诗记他与朱经农的欢聚和野炊:



        更喜你我都少年,辟克匿克来江边,

        赫贞江水平可怜,树下石上好作筵。



   在纽约曼哈顿的哈德逊河边,嗅觉所至,未免太多的工商业气息,哪里比得上我们这“辟克匿克”(picnic)来得自然纯朴,天人合一!



  我到石河子大学时,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支教老师有二十多人。大学专门在中区食堂二楼开设了支教教师小餐厅,提供廉价而多样化的膳食服务。但是,由于我不是特别定点吃饭的那种,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却只在那里吃了三次饭,很有些对不起大学的美意。总在外面餐馆吃饭,结果全城大小餐馆几乎被我吃遍了。亚森手抓肉、老街烤肉馆、凯瑞餐厅清蒸牛头、顺峰火锅城、铁树沟丸子汤、城南哈萨克农家乐,还有远一点的昌吉回族小吃一条街、玛纳斯县城附近农家餐馆等等,不一而足。同事请饭,常问某一家去过否?答案都让他们惊讶:“那么不起眼的餐馆你也去过?”我得意之余,也不免有点惭愧,自觉很有点饱食终日、乐不思蜀了。



  如果说有一家餐厅是我最钟情的,不用说就是金狮子清真餐厅。那是石河子最好的清真餐厅了。餐厅老板大名马青松,我刚刚来到不久,他就在《北疆晨报》的报道中知道了。恰好他跟石河子法院的蒋学雷法官是中学同学,便通过学雷盛情邀请我和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的同事们到他的餐厅吃饭。马青松老板做东,我们十多人围桌而坐。让客人感动的是,马先生为了筹划这次宴席,提前多日专门采购上好的材料,烹制了一桌大多在菜谱上没有的美味佳肴,包括大盘鱼、手抓牛肉、葫芦羊肉薄皮包子等等,热腾腾一大桌,新疆美食精华尽在盘中。

  从那以后,金狮子就成了我的“老地方”,我宴请同事朋友,地点几乎无需再问。那里的店员也都熟悉了我。回京一年多之后,我再去,他们都远远地就认出来了,大声招呼:“贺老师回来了!”我跟青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见面,他都跟我嘘寒问暖。他是石河子少有的原住民,对于这座小城以及石河子大学都有着真挚的情感。他说:“贺老师,如果没有大学,石河子不过是一个县城而已。大学提升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是城市的光荣。你们的到来,帮助了大学,当然也就是我们每一个市民的好朋友。”过古尔邦节,青松还专门邀请我到他家里做客,品尝回族餐食,也跟我谈作为穆斯林的一些内心感受,包括对如何建立更合理的民族关系的看法。他与几位维吾尔族干部都是好朋友,与他们的交往增进了我对于新疆问题的理解。



  说新疆美食,我不应该遗漏哈萨克族的餐饮。哈萨克食品里最特殊者,也许是马肉以及熏马肠。汉民族很少食马肉,北京人甚至有“驴香马臭”的说法。不过,古代汉人也许是吃马肉的。《史记》记载汉景帝招辕固生和黄生谈天,辕黄二人为“汤武革命”的定性争得面红耳赤,景帝打圆场,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可见马肉可食,只是马肝因为有毒而不能吃。在后世,“不食马肝”成为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做无益有害之事。哈萨克人将马宰杀后,把马肉清洗切碎,拌上作料,灌进马肠中,据说一匹马的肉正好可以装进它自己的肠子里。装好后熏制,蒸煮而食。切好的马肠端上桌,配以煮熟的土豆和生切的皮牙子(即洋葱),再加上奶茶,那浓郁深沉的香味,可谓世罕其匹。



  我到伊宁市旅行,当地朋友在那里的一家餐厅吃饭,是很正宗的哈萨克饮食。房间的墙上挂着一些政要名流在此间欢宴的照片,嘉宾中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那样的名人。不过,在石河子南郊的那家哈萨克农家乐里的聚餐更令人难以忘怀。我要离开的那个一月里,政法学院的崔卫峰教授做东为我饯行,哈萨克族教师库尔提议去他的朋友开的饭馆吃饭,结果就来到了这里。屋外是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屋里炉火正旺,美酒正酣。那一夜,我把心给丢在了天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3-6-5 16:20 编辑

贺卫方西游记


   贺卫方这次真的远行了,不是南下钱塘江畔,而是西行新疆。



  贺卫方说2008是自己的一个“折腾年”。这一年,他计划离开任职13年的北大去浙大执教,被媒体高调曝光。当离职手续办得只差最后一个公章时,浙大表示不能接收。几个月后,贺卫方重回北大。他从外文局辞职的妻子现在仍然在寻找工作。



  这么多动荡之后,远赴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有了尘埃落定的意味。到达石河子的第五天,贺卫方在博客里写了一篇《在石河子安顿下来》,他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人身体的安顿,也是心灵的安顿。




  西行



  贺卫方在2月23日知道自己将被派遣到新疆支教两年的消息。



  贺卫方对于北大重新接纳自己一直心怀感激,他觉得如果学校希望自己暂时去新疆教一段时间书,他没有理由问“能不能不去”。因此,回去和家人简单说明情况后,第二天他答复表示同意。



  贺卫方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朋友,朋友们3月份之后才陆续得知,因为“纸已经包不住火”——喜欢结友小聚的贺卫方,经常会收到邀请,比如“3月16日咱们一起喝酒?”他只好如实相告。之后,每天晚上都是一顿送别饭。



  直到在石河子安顿下来,贺卫方都没把这个消息告诉山东的父母,他怕老人年纪大了容易多想。对于老人不会上网,他觉得挺好。



  乘坐3月11日的飞机,贺卫方下午两点到达乌鲁木齐,在新疆这正是吃午饭的时间。石河子距乌鲁木齐150公里,走高速两个小时车程。



  这是当年由垦荒军人在马背上构思、在戈壁滩上凭空而建的一座城市。城市不大,去任何地方办事提前半个小时足够,空气污染少,水质好,绿化率高,据说达到了40%。3月的石河子依然残雪落枯枝,不过道路两边老树参天,顶部的枝丫交搭在一起,令人不难想象它们夏季蓊郁浓茂的样子。



  这里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高,30万人口中有17万老人。夜幕降临之后,街道上都是出门遛弯儿的老两口。



  这不是贺卫方第一次到石河子,以前他曾有两次短暂的拜访。



  到达石河子的第二天,贺卫方的老同学、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龙宗智即借出差乌鲁木齐之机前来探望。一番叙旧后送别至机场,几天之后,又听说龙宗智到了广州。这让贺卫方感叹现代交通的便利,让从前笼罩着远行者的那份悲凉苍茫消失于无形。他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亲戚在新疆,回一次山东老家几天汽车再加几天火车,每一次分离都像生离死别,家里的女人们全都哭红眼圈。



  “临行前我调侃说要做边塞诗人,但现代交通工具之下是做不了的。诗人要受到很大的压抑,要非常沉重,愤怒,郁闷,才写得出凝聚情感的诗歌。我们现在哪有凝聚,短信、电话还有MSN,哗哗哗哗一会儿就宣泄掉了。”贺卫方说。





  授业




  贺卫方3月17日下午在石河子大学上了第一节课——司法制度导论。



  可容纳200多人的阶梯教室坐无虚席,其实这门课的必修学生只有政法学院法律系07级的七八十人。除了学生,学校的一些年轻教师也前来旁听。事先校方除了常规公布课表之外,并没有做任何额外的宣传工作。



  当贺卫方走进教室时,全场一阵掌声。棕色格子衬衫,黑色长裤,干干净净的褐色皮鞋,两鬓头发有些花白,但整体气色不错——他的外表给人以精致得体的印象。



  贺卫方开始了在石河子的第一课。他幽默而善于调动气氛的演讲天赋尽显无遗,短短十分钟的开场白,引来至少六七次笑声。接下来三个小时的课里,贺卫方侃侃而谈,磅礴流畅,时不时穿插一些 “不差钱”、 “小沈阳”之类的时髦调料,神采飞扬,信马由缰。



  石河子大学是这个小城的文化中心,占地跨越了城市的三个街区,两条马路横穿了校园。它最早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解放军进疆途中创办的石河子医学院,今日的石河子大学合并了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和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去年年底刚刚进入“211”工程。北京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指定的对口支援院校。



  校方给贺卫方安排了一间办公室,配了一位助理——该校政法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一些同事半开玩笑地说这位教师有被陨石砸中了头的运气。贺卫方每周上六个小时的课,先上司法制度导论,然后是法理学。贺卫方说他在北大很多年没讲过法理课了,这一次重做冯妇。



  他有意通过系统地讲授司法制度导论,进而形成一本自己的著作,一本既像教材也像演讲录的书。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把自己的授课内容加以整理并增加注释。



  组织上对贺支教的一个预期是推动石河子大学法理学硕士点的申报。这是石河子大学比较迫切的期盼,也是北大希望促成的目标。



  北大自2001年起被列为石河子大学的对口支援院校,八年来数批老师前来支教。这其中以贺卫方引起的关注为最。休息之后再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拿出一张纸片,说这是他写给贺老师的诗,并且当众朗读出来。贺卫方向这位学生表示感谢,把纸片折好收到了外套的口袋里。





  吃喝



  当晚在石大宣传部宴请他的酒席上,贺在席间敬酒、闲扯、调侃、戏谑,展现出颇为生活的一面。酒意浓处,谈起音乐,他随口哼起肯尼基的那首萨克斯 《回家》,声情并茂,神色飞舞。



  贺风度儒雅谦和,但时不时会点燃一根香烟,好酒,也能喝。



  他说自己是好食之徒,之所以对石河子印象不错,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饮食对其胃口。他喜欢吃羊肉,尤其是西北膻一点的羊肉。



  石河子大学有一个专门给支教老师做饭的食堂,贺卫方只去过一次,他想把住所附近的饭馆挨个先考察一遍。



  “走三分钟就有一家云南米线,再往那边一拐,是一家重庆火锅店。再过去是湘君府,吃湘菜的地儿。往北有家清真餐馆。楼这里有一个锦绣园,是当地特色。那边有一家山东鱼大姐饺子馆,旁边有家四川菜馆,对面还有一家重庆火锅。”说起附近吃饭的地儿,贺卫方张口就是这么一大串,如数家珍般的熟悉。



  他说:我们今天去家没尝过的吧?



  考察了一圈,最后进了那家重庆火锅店。贺卫方问,能喝点酒吗?



  点了两瓶啤酒。问他在红酒、白酒和啤酒之间有何偏好。他说,要看气氛。如果是老友相聚,那白酒是少不了的,只有烈性的白酒才符合那时的氛围。安静清淡的场合,可以喝些红酒和啤酒,清酒也是不错的选择。啤酒不管冬夏一定要冰镇了喝,不然少了很多滋味。



  贺卫方回忆起大约八九年前有一次在衡山开学术会议。开到最后一天时他们干脆不吃会议饭了,一群人下山找饭馆。走到半山腰看一家饭店不错,就进去吃。十来个人喝了九瓶酒鬼酒,每个人都喝了七八两,酒意盎然。喝到后半夜,他们夜爬衡山,看到一轮明月挂在夜空,“这样的时刻,没有白酒是不行的”,贺卫方说,“我比较热爱生活”。





  客居



  贺卫方住在离学校不远的一个小区里。十几层高的粉红色板楼,三个单元是石大教师的住房,一个单元由学校买下,专门提供给支教老师居住。



  贺卫方居住的是一套八九十平米的两居室。家具、电器等生活设备都很齐备,由于生活用品不多而显得有些空荡。客厅茶几上摆放着校方探望时送的水果,进门右手边摆着一张书桌,桌上是摊开的笔记本,“有了网,我就像恢复到了以前的生活状态”,贺卫方说。



  书房的书架是空着的。他说不准备将北京的书搬过来, “这一次走和去年那次有很大的不同,去年那是连根拔起的走,这次是临时性的,我还是北大的老师,工资还是那边发”。



  学校也把贺卫方当做贵客,极尽地主之谊。在石大宣传部的接风酒宴上,宣传部长张爱萍在开场祝酒词中说:“欢迎贺老师在石大做客两年。”



  但两年的停留毕竟不同于匆匆数天的拜访,这让贺卫方时而也有了主人的心态。当老同学龙宗智来石河子探望他时,他陪着重逛了一次军垦博物馆,这让他有了 “地主”的感觉。



  由于每周只有六个课时,贺卫方的课余时间很多。他打算利用这两年好好游历一下这块有着中国最复杂地貌的广袤土地。



  石大的同行告诉贺卫方,过去一个前来支教一年的老师,步行把这个城市走了个遍。贺卫方说或许他也会如此,他喜欢用脚步丈量一个城市。在欧洲一些小城闲逛,常常会不经意发现一些好地方,比如门脸小、肚子大的旧书店,比如弯弯曲曲小巷里有着历史韵味的去处。他期待这两年里能发现一些让其怦然心动的所在。



  虽然客居边陲,贺卫方的行程依然很满,4月份的每个周末他几乎都要飞离新疆。月初回北京讲学,随后在武汉、苏州、宜宾都有会议和讲座。



  偶尔会有一些孤独。性格外向的贺卫方在北京时一周至少四天在外面和朋友吃饭,有时甚至七天都轮不上在家吃。而在这里他有时会有一上午一句话都没说的感觉,一个人出去吃饭,拿本书,边吃边看几页,吃完饭回来也是一个人呆着。



  “爱人在北京,孩子在上海,我们一家三口三个地方”,贺卫方说。





  沉下心来读点书也蛮好




  经济观察报:你来这里支教是一年还是两年?怎么决定下来的?



  贺卫方:是两年。

  当初我要调走,后来又要回来,北大这样的学校,你贺卫方想走就走想回就回?别人不说,我心里也有某种不安和歉疚。所以,学校这时候希望我暂时到新疆来工作一段时间,从任何角度——道义的角度,朋友的角度,自己都不好意思说不去,那太不近情理了。



  经济观察报:你在博客里曾感慨北大 “兼容并包,良非虚言”。



  贺卫方:是,真的是可以成为一个注脚,成为蔡元培开创的兼容并包传统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注脚。以后大家举例说你看贺卫方调动的过程,还是可以看出北大是个比较有胸怀的大学。



  经济观察报:以前到新疆是短暂拜访,这次是长期居住,心态是不是不太一样?



  贺卫方:是有点儿,有喜有忧吧。


  不过,能有个环境让我安静下来,沉下心来读点书,对我来说也是个比较好的事情。新疆是中亚腹地,经历了很多历史变迁,有机会在这里呆一段,读些和这个地方的历史有关联的书,不是说追求去做这方面的专家,而是作为一个国民,一个在大学里工作的国民去理解新疆,也很令人憧憬。



  经济观察报:你说2008年是你的 “折腾年”,现在是不是有尘埃落定的味道?



  贺卫方:差不多吧。比较平静。去年的调动这个事还是让人有种不安的感觉,离开北大还是有种不大能割舍的感情。本来就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所以情感上的波动还是挺大的,这件事也引发了许多议论,网络时代铺天盖地,让你不得不去关注一些东西,回应一些东西。


          2009年一开始又是这样一件事。不过现在看来,如果心态安定一点,仔细做些阅读,也是一件好事,也算是休克疗法,彻底让你一下子进入一个平静的空间,稍微远离一点中心地带的躁动不安,也蛮好的。



  经济观察报:以往的不能平静,更多地出自于哪种原因呢?



  贺卫方:其一当然是个人因素,我这个人比较喜欢交友,属于比较外向的类型;另外也许是我研究的对象本身是一个受社会关注的领域,个人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所以说这种不平静多多少少还是自己造成的。要是自己想安静的话,即便在北京,也是可能的。


  法学这个学科比较入世,需要把社会当作法学思想和制度的实验场,这没办法避免。以最近关于司法改革到底要走哪条路的讨论为例,可以看出来大家都是想解决一个问题,走的路不同而已,你会发觉这里面特别有魅力,特别值得投身其中去论辩,去阐释,去说服更多人接受你的主张。更别说还有很多让人拍案而起的事情,像曾经的孙志刚案等等,这些给法律界提出太多的挑战,也涉及自己的良知,你坐不住。


  但没有完美的东西。时间长了你就会变成离不开的人。发生了什么事,知识界要发出声音了,你就要出来,如果你不想出来,别人会困惑,你为什么不出声了?许多人会坦率表达对你怯懦缩头的不满,你就在这样一个状态中难以自拔。自己就往往会感觉到矛盾。


  有些事情我特别想说话,也说话,但不是每件事情都要说话,否则你就变成一台发言机器了。



  经济观察报:把自己绷得太紧了。



  贺卫方:其实从去年或更早点开始,我也在做一些离现实遥远点的事情,比如对历史做一些小的考据。我去年写过 《拿破仑的治国理念》,写过 《黑船上的汉学家》,我还曾考据过钱钟书文章中的一把小扇子,后来利用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机会,去当地纪念馆把扇子找出来了。


          这些也是在知识上很愉快的事情。


          另外,我很欣赏你们报纸提出的 “理性,建设性”。当你遇到现实的问题时要认真考察,而尽量不要用泛道德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



  经济观察报:你更愿意别人把你当作一个什么样的人?



  贺卫方:一个学者,一个关注现实,希望对现实的改变能产生合理影响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注意修辞学的学者。孔子说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法律也是一门说服人的艺术,我自己很着迷于西方辩论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6-5 16:24 | 只看该作者
贺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6-5 17:31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再细看!!{: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6-5 17:36 | 只看该作者
浙大表示不能接收?为啥啊,浙大校长或者法学院院长的xx夹扁了不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6-5 17:46 | 只看该作者
柳絮飞 发表于 2013-6-5 17:36
浙大表示不能接收?为啥啊,浙大校长或者法学院院长的xx夹扁了不成

更正,应该是有关部门的xx夹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6-5 18:33 | 只看该作者
马肝为啥有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6-5 18:40 | 只看该作者
贺老属于被关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8:41 | 只看该作者
驴牙医 发表于 2013-6-5 18:33
马肝为啥有毒


    百度来的答案:

      马肝是可以吃的,没有毒~~你是听谁说有毒的。
      动物的肝脏都是可以吃的,可以起到养血明目的效果。但是不能够多吃~~一星期最好不要吃2次,因为肝里面含胆酤醇很高。吃多了确实会中毒~~也就是四肢无力~~转胺酶升高~`过几天自然会好。
      有毒,不可煮食。但可入药!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心,肝二经。
      功效主治:通经下血,行气止痛。治月经不调,心腹滞闷,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服。古籍考证;《圣惠方》:治妇人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赤马肝一片,炙令干(燥),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一钱。
    由此看来,还是驴肝保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6-6 11:40 | 只看该作者
文笔了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6-6 13:04 | 只看该作者
玩玉者,多骚客。。。。佩服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6-6 13:14 | 只看该作者
驴牙医 发表于 2013-6-5 18:33
马肝为啥有毒

唔。这要搞搞清楚的。因为涉及到驴肝......{: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8-3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