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度母是藏传密教中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寓意是度一切苦海流转的众生,传说她是观世音左眼眼泪化成,
主长寿与智慧。这一次是对白度母题材的尝试,把我们的制作过程分享给大家。
原料是一件过百克的精品蜜质大红。原料皮壳厚重,在这个基础上做浮雕需要整一次形。
整形后打磨一遍就已经可以画稿了。这一遍先确定人物的位置。
勾勒出第一遍厚度,因为材质关系,这一件定位是浅浮雕,所以空间压缩得比较紧密,也没有强求前后关系。
人物确定以后,开始勾勒红皮部分的衣纹飘带和纹饰。红皮的艳度厚度都很好,
所以这个部分是重点刻画。
红皮重点是区分人物的部分和后半圈红皮的衔接。
尖子是空心的,厚度大约只有2至3毫米。所以在尖子上刻画纹饰是很谨慎的一步,勾穿了就前功尽弃。
然后是脸部刻画。
底座是必需品,它决定了一件作品的完整度。切了一块极品大红酸枝头。
呃。。。这个时候虽然有点像坐便器,等做完就好啦。
来看看最终效果吧。
人物近距
侧面特写
尖子部分的刻画
后记:
这一件的制作里更多的是研习与致敬,如白度母的形象既查阅了《造像度量经》中的比例,也参考了现代唐卡画作里比较美丽的造型。
尖子部分的纹饰是源自一件清代整头摆件,当然不是全盘抄写,只是选择了其中让我神往的一些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