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2972|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木说》之 海南奇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6-3 21:15 编辑



      说到木头这点事情,断桥确实外行,但玩石头的过程中偶尔也会玩一点木头,但木头多了又觉得还是石头好,尤其是和田玉,那让人难忘的温润和厚重。这种交叉又增添了不少的韵味,也凸显出了和田玉的珍贵。


   



    俗语云:”满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   就指的是一些就是断桥这类人,一知半解,还要写点东东和大家交流,一是想不断的提高自己,另外也就是抛砖引玉吧



     沟通的方式很多种,断桥是那种喜欢用文字沟通的人,很喜欢用文字表达思想的人。所以在下面的表述中若有不到之处,请朋友们多多支持。话说海南影响有很多,美丽的大海,多情的岛屿,我们今天主要说木头和木头相关的文化。








  说到木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2种,一是沉香,一就是黄花梨,我们认为品质好的都在海南,孩子谁不说自己的好,别人产的那就是离自己产的就是差点味道,就像韩国人认为自己种的白菜是世界上最好的,日本人认为自己的牛肉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一样。



    先说说沉香,自古就有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



    一般而言,沉香品级是依产地、香气及树脂的含量而分级;同一种之沉香树,在不同产地之出品,往往香气差异颇大;此一现象是否与相关微生物,环境因子等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在印度、泰国、越南、高棉及海南等处生产之沉香有诸多 被认为品级较高;马来西亚之产品一般被认为是中等品,而印尼、巴步亚新几内亚等地之产品大致被认为是较低品级者



     断桥没有沉香,一是搞不懂,另是经济实力不行,无法一一说明。懂得朋友们可以补充发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6-3 21:14 编辑




      如果那个土豪说,不就沉香吗,我有的是,送你们见识见识,我也求之不得的事情哈,下面发点图片,大家看看吧














    下面着重说花梨的事情,这个断桥还是上手 了解了一些



     黄花黎(梨)中文学名降香黄檀,学名降香黄檀木,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原产地中国海南岛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多生长在吊 罗山海拔100米左右阳光充足的地方。因其成材缓慢、木质坚实、花纹漂亮,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据《中国树木志》记载,野生海南 黄花梨产于海南岛上除万宁、陵水、五指山市以外的各市县,其中白沙、东方、昌江、乐东、三亚、海口为主要产区。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 名贵的海南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黎族地区,其中尤以昌江王下地区的海南黄花梨最为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6-3 21:18 编辑




     说到黄花梨,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民族,那就是海南的黎族,下面看看一些黎族文化的照片

    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文化,有些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变迁在逐渐消失。这个图腾崇拜的纹身也在逐渐的演变,年轻人几乎没有
















    这是现代的美女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名族都有不同的审美追去,我们不能以我们自己的审美去衡量另外一个时代的名族的审美标准


    要说的是海南的人肤色很黑,这是与自然环境有着迷不可分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6-3 21:20 编辑



      咱们还返回到黄花梨上说,明代随着木工的工业革命和一代帝王朱棣王朝的强盛,使的蛮荒之地的黄花梨走进了文明的腹地,代表着一代文人墨客的精神载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巅峰。所以明清的古典花梨家具,他简朴、内敛、空灵、优雅,具备了一种永恒的美感,现存最多的应该是王世襄老先生底价转让给上海博物馆的70多件古家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一:黄花梨的香味   海黄的香味是一种瘾,让人上瘾的就是它那香味无法像照片那样定格加以诠释,只能想象,不停的闻。正大国际艺术表示大多数海黄玩家开始接触海黄前都是从字面上来了解海黄的,写出来的都是赞美黄花梨最美的一面,这就容易令人走入一个误区,只有闻到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才证明是海南黄花梨。是的,是黄花梨都具有降香黄檀这个树种独特的香味。然而大家能接触到的海黄香味却有许多的“变味”,有的甚至是臭味,这就要求大家走出光靠味道辨别海黄、越黄的误区。


        海黄的香味并不像沉香那样浓密而且香味持久,那是一种自然的美,就像鲜花会谢去。黄花梨只有新切面或者封严的杯子罐子才好闻到,一旦新切面暴露在空气中,不久香味就慢慢淡去,直到刮开新的


        表面就又会散发出来,另外,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海黄宝贝也会散发出悠悠降香。当然也有千年难遇的老料,这样的老料做出来的宝贝,哪怕上腊也难封住它的香味,而且非常醇香,这是千百年沉淀的结果,只能机缘巧遇。因此,每一位新的玩家不要以为你的宝贝闻不到香味了就开始怀疑它不是否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因为要辨别,黄花梨的花纹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2]



    二:黄花梨的花纹

    海黄除了香味能让人上瘾,就是花纹能令人陶醉了。


    很少有人能不被它那惊世之美折服。一块木,一块千年不朽之木,要么是千奇百怪的鬼脸,要么是密密麻麻的鬼眼,要么就像一张虎皮.......这些都是人们对黄花梨美好花纹的描述。新玩家往往凭这些概念来判断黄花梨真假、好坏。其实黄花梨的花纹,纹路线条有许许多多种形式,“鬼脸”就是一个朦胧的概念,什么样的花纹才是鬼脸呢?这也很难用文字来给大家一个准确形容。不是所有的黄花梨都有鬼脸的,以鬼脸来判断黄花梨好坏是很错误的。除了鬼脸还有“鬼眼”,也就是相对小的,生长过程中向外冒新芽的树疙瘩,往往一出现就是一排一排的,且非常密集。海黄的花纹有粗有细,但都很清晰,不显乱,有流线的,有弯曲的,甚至有直的。以黑线花纹居多,偶尔也能见到深褐色或红线花纹(东部黄梨多)。细花纹的材质颜色往往色差不大,粗花纹的花纹颜色跟材质颜色色差明显,整体颜色又非常好看,多为西部油梨。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海黄都有漂亮的花纹,许多老料大料,老料的边脚料做出来的东西就没什么花纹,却又很值钱!要么花纹细而浅,要么粗而淡,这些也都是有可能的,因此新手光以花纹来判断黄花梨这也是走进了误区。凭香味,花纹,也不敢100%判断海黄或者越黄的,黄花梨的材质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之一。


    黄花梨的花纹中,还有褶皱纹,更漂亮的还有黄花梨瘿木花纹。不管怎样越黄也是值得收藏的,在行业内,一个越黄瘿木碗就曾经以3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过,极品甚至报价百万人民币。




    三:黄花梨的材质


    谈黄花梨就不得不说到它的材质,以材质花纹来区分海南黄花梨本身都有无数种,没有任何两件相同的器物是相同材质花纹的。材质也是海黄跟越黄较大的区别,大家所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的海南黄花梨材质表面都能比较容易打磨出荧光,扫腊后什么荧光感,半透明琥珀质感,温润如玉感都出来了,而少数长期泡水的海黄根料或杆料会出现像越南黄花梨一样的材质表面,光打磨不上腊反而要好看的多。海黄打磨后,表面毛孔较少,甚至没有,反光感很强;越黄就毛孔较粗,看起来材质有些疏松,感觉吸光,上腊后二者对比就更加明显。







       海南黄花梨气干密度为0.82-1.1/cm3,仅有少数重的料或成品入水即沉,多数都会有点浮出水面,所以,不沉水就不是好料这样理解也是错误的。黄花梨又分为东部的黄梨(颜色发黄)和西部的油梨(红、紫、黑三种颜色都有)。东部的黄梨相对西部的油梨来说材质要轻,做为古时进贡皇家的木料,最为出名的形容就是荧光感强,半透明质感透露出屡屡金丝。产于海南岛西部的料子都叫油梨,所以也一般称为海南黄花梨西部料子。但是西部产的料子不一定都是油梨,只有油性密度达到一定的级别才能算作油梨的。其实这些说法并不是很科学。清·《崖州志》中有过对海南黄花梨的区分的:“花梨、紫红色,…...。气最辛香,有油格、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这里描述的油格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梨,其实应该叫做油黎,油黎一般是产在海南岛的昌化江流域,笼统地说西部也不科学,这一带产的海南黄花梨含油量高,含油1.5%--3.8%比重大多重于水,也就是能沉水,质地好,稍加打磨抛光就晶莹透亮,荧光特强,呈半透明琥珀状!海南黄花梨油梨的木性最为稳定,很少发生变形扭曲的现象,颜色很深,即使是新料,也跟糠梨的老料差不多,一般为红褐色和褐灰色,这种料子在海南存世量极少,价格也是最贵的,属于海南黄花梨中的搜索上品!


    对于新手理解何为 “荧光” 呢,那是对物论物,不尽相同,荧光、金丝还有沉水等常见的形容,都跟材质分不开的。荧光只是一个概念,不必深究。太把荧光当回事也就走进了误区。材质细腻的,反光强烈的,想简单就这么回事。有些人拿木屑泡水来区分海黄越黄,那也是不严谨的,容易误导。


    人工种植40多年海南黄花梨(左)与野生海南黄花梨(右)制作的家具对比(见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斑熊 于 2015-6-3 21:21 编辑




     中国人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段时间人们在积极保护什么,有一段时期就有人在破坏什么,传说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由于黄花梨油性足,是炼钢的好材料,文革时期破四旧,也砸了不少好东西,在经济刚发展起来的85年的85抢购狂潮中海黄已经被抢购殆尽。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黄花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我们在市场中见到的海黄的也少之又少,替补而来的越黄等花梨。






    非常有意思的是,现在人工种植也在不断的培育,好多现存的黄花梨活体都被装上了钢筋笼子,有机会的话,朋友们可以去海口的龙泉镇去看看



    ‘更夸张的是三亚有一家把自己院子搞成了监狱一样,只留一个人进出的小门,其他都是高墙,就应为家里有一棵黄花梨






     盗采花梨的事情,更是层出不穷,有人冒充园林工作人员砍树的








    听三亚的朋友说这么一个事情,有一次海口台风来袭,人们都躲在家里防台风,一夜暴风雨后,门口的2棵花梨不见了,利益的趋势使人们近似疯狂,那是当年黎族人的劈柴,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花梨的珍贵,和资源的有限,要懂得珍惜 有这样一说,海南有三宝,黎锦、海瓷、花梨。黎锦是海南的黎族织锦,宋代时就在内陆畅销;海瓷是各时代商船触礁随船藏于深海中价值不菲的瓷器;而花梨则是海南黄花梨,海南独有的自然造物,如今的传奇之木。



    当然,越黄,非黄也就横空出世



    就说一说,他们的区别


 
  关于黄花梨,有诸多称谓,如今传播最广的是“海南黄花梨”。这样一个名字,从构成上足以看出历史演变中人们对这一木材的珍视——其中的意味便是海南岛的黄花梨木是绝无仅有的。


  从北纬4°的曾母暗沙到北纬20°的木兰头,海南岛有16纬的跨度、热带季风气候,当然,最不容忽略的还是这个地理带上60.2%的森林覆盖率。这60.2%更具体地说,包含着现已发现的4200余种植物,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5%,其中,600种为海南所独有,黄花梨正是其中之一。


  目前,对海南黄花梨的产地已经形成的一致共识是,只有产自海南本土的降香黄檀才是真正意义的海南黄花梨。据林科院专家杨家驹介绍,海南的黄花梨出自海南岛,在道理上与檀香紫檀产自印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在没有科学公示之前,无论其他木材与海南黄花梨在木性上如何接近,两者也不能等同看待。


  世居于海南岛的黎族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将海黄分为“油格”与“糠格”两种,这可谓凭经验得来的依据。所谓油格,主要是指产自于海南岛西部颜色较深、比重大而油性强的黄花梨心材;而糠格则主要是指产于东部、东北部浅色的油性稍差的黄花梨的心材部分。黎族人对海黄的这一区分当然是一种更加细化的标准。如果我们将它代入到海南岛的地理环境中寻找原因的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海南岛西部多山地,而东部和东北部则是海拔较低的丘陵居多。一岛之内尚且如此,相比之下,同纬度的其他地带上的差异也就不再难以理解。


  沿着这一思路,海黄人工林与野生海黄的不同,也随之变得明朗。“人工林是人工干预自然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木材的性质。定期灌浇、施用化学肥料等人为因素让树木的生长速度加快,几十年即可成材。这是造成人工林与高山上完全暴露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野生木材不同的主要原因,结果是人工林的密度疏松以及其他木性上的变化。”杨家驹分析道。


  暧昧的靠拢:越黄、非黄


  越南黄花梨是相对海南黄花梨而言的一个习惯称谓。值得注意的是,越南黄花梨并不在《红木》国标规定的三十三种红木用材之列。也就是说,越黄的“红木”身份直到现在也未被国家林业部门认可。


  但是越南黄花梨作为一种高端木材,虽然其原材价格还无法与海黄并提,但与大多数红木原材相比,它的价格却还要高很多。这样一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第一,随着海黄这一尖端木材的过度采伐,且国家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出台,海黄的存货量急剧下降,甚至已经出现无大料可用的局面。二,海黄的缺位自然需要其他木材填补市场空白,越黄作为一种与海黄极为接近的木材开始广泛被市场接受。


  这一点也得到了杨家驹的认可。他认为,越黄进入我国市场并得到足够重视正是在这一契机下出现的。而对待越黄与海黄究竟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他给出了十分明确的态度。
  “越黄是一个相对概念,对它的研究现在还存在很多空白。广西林科院曾做过相关研究,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未系统化、科学化。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越黄的定义迟早会被确立下来。但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将海黄与越黄等同看待。”


  除了越南黄花梨,现在“非洲黄花梨”这一称谓也为人熟知。需要明确的是,由于“非洲黄花梨”这一称谓不够正规,往往造成含义的混淆。比如一种声音认为非洲黄花梨特指《红木》国标中的“刺猬紫檀”,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非洲黄花梨只是非洲硬杂木的一种统称,而非红木概念。这两种声音,认同较广的是前者。


越黄和非黄的称谓都是向海黄靠拢的结果,这其中市场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木性上,无论是“刺猬紫檀”或者其它硬杂木都与海黄有云泥之别。如,刺猬紫檀的气干密度为0.794g/cm3(含水率12%时),绝干密度为0.746g/cm3,而海黄的同比数据要高很多。此外,刺猬紫檀的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都不及海黄。


  如果将海黄、越黄、非黄同时进行对比,比较有趣的一点是这三种木材的产出地都位于同一纬度带——从海南岛到越南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再到刺猬紫檀的产出地毛里塔尼亚、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等西非国家,地理上它们几乎都位于赤道至北纬20°之间。可见,同纬度带下的树种的确有某种“血缘”基础,但每一树种的“基因排列”又有差异。正是这样的差异,为研究和鉴别埋下了悬念的种子


       由于目前没有专业的鉴定机构,所以大家都是通过个人认知来确定的。


       断桥不才,我觉得的鉴定花梨就2着,一是上手摸,另外就是,点着了闻香,现在好多很貌合神离的木头陆续被发现,和花梨的相似度很高(而且还不在国家颁布的红木范围内),朋友们小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6-3 13: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6-3 14:12 | 只看该作者
好贴要先顶,仔细拜读和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6-3 14:3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现在海黄越来越贵了,而且都拿去开珠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6-3 15:37 | 只看该作者
木头和和田玉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物质底蕴,我也很喜欢,学习了{: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6-3 16: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好文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7:13 | 只看该作者
☆云淡风清 发表于 2015-6-3 13:02
学习学习

共同学习啊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7:14 | 只看该作者
kingofking2012 发表于 2015-6-3 16:10
学习了,好文啊

谢谢兄,共同交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7:15 | 只看该作者
edenyang73 发表于 2015-6-3 15:37
木头和和田玉一样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物质底蕴,我也很喜欢,学习了

谢谢兄,都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代表了不同时代文化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7:17 | 只看该作者
jason820504 发表于 2015-6-3 14:36
好帖,现在海黄越来越贵了,而且都拿去开珠子了

是的,都是这样,拆家具开珠子,和58年的大炼钢铁一样。磨灭文化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7:18 | 只看该作者
山中兰 发表于 2015-6-3 14:12
好贴要先顶,仔细拜读和学习!

谢谢兄,兄的名字很雅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6-3 17:34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对比的图没配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9:35 | 只看该作者
afaf 发表于 2015-6-3 17:34
对比的图没配齐

兄好眼力,确实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6-3 20:30 | 只看该作者
顶,思考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6-3 21:22 | 只看该作者


       编辑完成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6-3 21: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7 14:2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