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位玉友把材料发过来,做了一条蛇,如下图。
这条蛇完成之后其实心里挺舒畅的,像是解了一条很难的数学题一样。没想收获恶评如潮:
“满皮色的料子这样打开?雕刻师处理得太草率了,不及格”
“这样打开料子太随意了吧?都说是好工,没看出来过。”
“这东西看着就别扭。”
虽然有的朋友表示支持我,说看出小蛇的雕塑感,但也都纷纷表示这个料子并不呼应题材。
一时间我愕然了。
且听我把原委道来。
去年1月我收到了材料,料子满身黄皮,底部有两道比较深入的平行裂。我在观察材料皮色后给出仿古件保留皮色的建议,但
加工玉友定题是蛇。我原本的设计有鳞片,玉友则要求素身不做鳞片。
于是,清理材料的过程开始了。。。。
裂的部分不挖非常明显。背面有两处看起来沁黑色。
这个裂清理干净以后,产生了一道“鸿沟”。使得料子变成了一个多了一划的"L"字。
本来打算把凸起的部分设计蛇头或者小蛇的,这么一来蛇会变成凌空的。
沁是沁入的杂质,去掉以后也比较深。
于是,好皮色到这一步其实剩下的并不多,并且料子的现状是非常跨的。
蛇的构图考虑了很久,一开始打算设计的蛇形牌子也被中间的这道深入的裂打消了。
观众朋友们看到这一步,如果您是设计者,应该怎么摆布这条蛇会比较舒服呢?
我的设计就变成了你们看到的样子。做了一个正三角构图。
用正三角构图的好处是:1、蛇看起来是有力气的。
2、把本来打算做面上的切垮的裂放在下面,不至于整个作品的顶面有一个V形的内洼。
裂和裂之间的“鸿沟”显然是不能用蛇的身体来衔接,所以设计了两朵灵芝,是以填补蛇身的空白不至于让蛇不落地,
再一个是让裂造成的这条缝合理。
把最红的一块皮留在这个蔓枝上
全问我为什么不多留一点皮,你会发现蛇头蛇身全都紧贴料子的最大边缘,这个皮非常薄,只要碰一下就留不住。
最后,成品就如前文所示。
我像一个小学生做命题作文一样,每一步都在定题、材质、刻画手法的限制里做出我的最优选。
总听见设计师们自嘲苦逼,其实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这个我想要体现它将要飞起来但还没有飞起来的样子。”
“这么做我觉得有点呵呵,就是有点那个,最好再改改。”
“这块料子最好多保留皮色,尽量少去肉,呃 。。。但需要帮我提亮肉色,现在很灰。”
这点看我们和设计师也一样,有的时候需要把客户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然后揣摩、试探、修改出
你心里那个也许自己也不清楚的形象。人都说好作品就是好料加好工,其实还漏了一个知音。
这个蛇当然还没有结束,我不服气,还是加上了原来设计的鳞片。
来看看吧。
鳞片处遮掩了星星点点的翳糖。
感谢广州的余兄,出于支持,他买下了作品让我继续设计,也谢谢同行肘子兄掏心窝子给的建议与宽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