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326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真正羊脂白的点墨籽,可惜的是河南兄弟进行了抛光处理(柔光),而且打了孔。这样一来,小籽的僵就难去了。只能做个标本,呵呵。

 

 

 


 

2、金包银的小籽。可惜的是形不太好,而且河南兄弟也很野蛮地打了个孔。。。好在没裂没毛病,如果找个高手重新雕个东西,还是可行的。 



cEmrbAWq.jpg (69.32 KB, 下载次数: 0)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JPasHpNK.jpg (64.56 KB, 下载次数: 0)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0ap9MZSx.jpg (65.47 KB, 下载次数: 0)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这几天买了几块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3:44 | 只看该作者


 

3、一块墨玉。有部分修过形,但凹的这一面肯定是原始的形状。

 



 

4、一块脂粉和密度还不错的青白籽。形一般,打过孔了。如果大家能认同这块东西脂粉还算不错,那么我打算发个比较图——与我说的那块超级脂粉的东西比一比看,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2-9 13:4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小黄很漂亮滴[em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13:5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鱼在2008-12-9 13:48:42的发言:

那个小黄很漂亮滴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你没看到它形差的那一面,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9 17:4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wun在2008-12-9 13:50:18的发言:

 

你没看到它形差的那一面,呵呵。。。

那还是不错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9 21: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大多数黄沁料,包括上面的那个小籽料,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或其他强光照射),看上去都不算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2-9 23:42 | 只看该作者

3、一块墨玉。有部分修过形,但凹的这一面肯定是原始的形状。

 

我对这个持怀疑态度。看照片,形状和毛孔都不太对。

 

不知硬度如何,透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08:4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新疆的猫在2008-12-9 23:42:37的发言:

3、一块墨玉。有部分修过形,但凹的这一面肯定是原始的形状。

 

我对这个持怀疑态度。看照片,形状和毛孔都不太对。

 

不知硬度如何,透光吗?

 

呵呵,谢谢猫兄的提醒。

 

毛孔显然也经过部分处理了。

 

硬度没问题,用刀刻会留下金属痕;用紫砂壶,和紫砂差不多,但不比紫砂硬。

 

密度也没问题,2.953,不透光。

 

买的时候,就是当卡瓦石来买的——尽管我的手头告诉我这东西密度不错。

 

但是最权威的可能还是需要去做矿物成分检测。

 

因为手头还没墨玉,暂时把它当成墨玉做标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8:46:2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2-10 11:5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一点不透光的话,建议还是不要当作墨玉来看。

 

墨玉一般是指含有石墨的玉石,底子还是透闪石的东西,不管怎么黑,在薄处还是会略微透光的。而且因为墨玉大多数是不均匀的,所以某块料子完全不透光,一点也看不出玉感,建议还是谨慎。毕竟纯黑的硬度大的料子有很多种。

 

和田玉密度为2.66~2.976之间,个别能达到3。石墨的密度是1.9~2.3,所以如果墨玉中石墨浓度达到一点不透光的程度,玉石的密度会明显偏小。这块料子的密度是2.95,几乎达到了玉石的密度上限,是可疑点之二。

 

另外大家注意:和田玉的检测方法一般是点测折射率,密度和摩氏硬度。如果完全不透光的话,点测折射率这项做出的结果就不准确甚至不可信。所以遇到这种黑石头,就算鉴定证书上写得是“墨玉”,有时候也可能是假货啊!现在出证书的商业性检测不像科研机构会上大设备做全项分析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2:58 | 只看该作者

猫说得有道理。但我对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感觉必须要讲清楚为快的。即使讲得不对,也可以从诸位师友的反馈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呵呵。

 

不过,猫引用的密度数据,2.66~2.976可能出自《中国和阗玉》这本书,里面描述了墨玉比重为2.66。如果按它这个说法,墨玉的手头就和岫玉一样——这使人更难通过表象去分辨墨玉了。这本书中还提出硬度标准为6.5-6.9,很显然与现实情况不符。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好书,但它出版于1994年,当时采的样本显然还不够多。我自己测定的青花料(以前贴出来过,也属于墨玉的一种),密度是2.96。

 

我也翻阅了许多玉器相关的书籍、论文,大部分2005以后出版的书籍,对和田玉密度都采用了标准里的数据(2.9 - 3.1),部分论文采用2.9 - 3.0这样的数据(可能是没细看标准,标准的上限是+0.15,下限是-0.5);大量的书籍中提出的辨别手段,都有密度这一重要项目;如果和田玉的密度范围真的是2.66 - 2.976的话,那么再提密度这个概念还有何意义?众多石英岩的密度都能达到这个标准。我记得岳工在某个回贴里也提到低于2.9比重就很值得怀疑之类的话。这说明,这个标准制定肯定是经过非常严格、大量样本采集后得出的结论。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存在比重较轻的软玉,比如部分青海料,比重会小于2.9,但不会小于2.8。

 

我想请猫兄也动手测一下手中的墨玉标本,纯黑的,青花的,(我这里的标本肯定没猫兄的多),然后给我一个数据。这样我就获得更多有关密度的信息了。

 

在30℃以内,我们可以统一把水的密度认为1,因为都是在0.999后面的小数点变化,完全可以忽略。所以自行测定的密度,是有效的,有比较意义的。

 

点测折射率,也是来源于中国和田玉这本书的说法,当然,它分析的是透闪石的折射率范围,这个范围也比标准的宽很多。点测折射率,目前大部分珠宝鉴定中心,对于软玉类是无法鉴别的——因为抛光度不够。那么我们看到许多证书上,都直接写了个1.62的折射率,是怎么回事?因为那些鉴定中心的人,通过肉眼鉴定玉为真,因此写一个最能表征软玉特征的数据上去——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测,或者测不准。这个结论是我花了好多学费,一次次请他们测我手中样本得出来的。

 

我说的另一种检测,不是普通的珠宝鉴定方式。是完全基于矿物学的检测,价格不便宜,但也能接受,呵呵。一般100克的东西,知道结论要花100元,出矿物学证书,要200元。所以这个还是很权威的一个结论。

 

其实我在刚接触玉石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寻找一种可以物理解决玉石鉴定的方法。期间也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在密度和硬度这两项,没有其他岩石可以和软玉交叉。所以,基本上我就做这两项数据,来判定是否为软玉。当然,这也是不很全面的,值得商榷的。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是最保险的一种办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13:06:46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3:09 | 只看该作者
至于墨玉透光,我赞同薄片应该透光这一说,但我这块东西实在找不到薄的边缘。我记得bob马也贴过一个帖子,他的观点我和差相仿佛,认为墨玉可以不透光(非薄片的前提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2-10 13:1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此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3:1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龙眼绿茶在2008-12-10 13:15:06的发言:

继续关注此贴~

 

希望老手不要总是关注,也积极参与一下讨论,发表一下你的高见。让新手如我等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呵呵。

 

例如你也可以测一下手中墨玉、青花的密度,给个数据。

 

最好能通过这次讨论,把密度问题在经验这个层面上搞清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13:20:4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2-10 13:24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大部分珠宝鉴定中心,对于软玉类是无法鉴别的——因为抛光度不够。那么我们看到许多证书上,都直接写了个1.62的折射率,是怎么回事?因为那些鉴定中心的人,通过肉眼鉴定玉为真,因此写一个最能表征软玉特征的数据上去——实际上他们根本就没测,或者测不准。这个结论是我花了好多学费,一次次请他们测我手中样本得出来的。

——————————果然是这样,我只是知道他们测得不准,没有想到居然还有更黑的。呵呵~所以一般的商业性质的鉴定证书和玉友的经验判断有冲突的时候,还是请大家保持疑惑的好。谢谢W兄啊,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呢。

 

 

《中国和田玉》书中密度的数据确实比现在一些论文引用的数据范围宽。会不会是书中选择的软玉范围比较大,从新西兰、龙溪、花莲等等世界各地的透闪石软玉的大致密度范围呢?我回去再查一下吧~和田玉中的透闪石含量是95%以上,在此范围内的密度指标应该是个比较窄的范围。

另外,墨玉里的石墨含量范围,我一直没有找到有关数据呢。而且随着石墨含量增加,密度的变化趋势是多少,也没有定量的数据。很多东西定量分析的时候可能会得出和定性分析不同的结果。

 

等兄的矿物学检测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2-10 13:2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和田玉是混合物非纯净物,密度不恒定,而硬度只是一个相对标准,所以单纯用密度和硬度指标来判断是不是和田玉,有时候会出现偏差。类似密度和硬度的矿石太多了,而且用来冒充和田玉的各种矿石肯定多少都有类似和田玉的特征。有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没有化学成分分析,实在不敢用经验简单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2-10 13:29 | 只看该作者

[em62]猫猫和马知道的,茶玩的东西都是属于正统的料子的,对于黑青啊,墨玉什么的以前确实没有怎么关注过。另外茶还比较喜欢戈壁料~

但是对于墨玉的东西,茶跟您一样也是在学习中啊,当然要好好关注此贴了,就是来学习的嘛!茶就是有什么说什么的,而且很喜欢跟大家交流的,这点从我发的那些帖子里面就可以看出,但是,那是建立在自己懂的基础上的,偏门的东西,猫猫和马哥是权威,我就搬个板凳来听课了~

从兄的帖子里面可以看出您很钻研啊,我真的非常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3:3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很多证书上,连密度、硬度都省略了。而这两项却是最简单的检测。

 

我上次拿了个包真的青海料小猪去,玉雕厂的兄弟都和我说了——不是青海料他吃下去。。。请其他行家掌眼,都说是青海料,密度也达到2.92。检测中心的小姑娘看了一眼,说不是玉。。。我说,这是青海料,你测一下折射率吧。。。她弄了半天,又叹气又摇头的,最后给了我一个1.57的数值。。。正好不在透闪石范围内。。。但也不是石英岩的折射率。

 

过了半天,我返回那里,看见那里有个40岁左右的老师。请她再测吧(包括黄的小蝉),现在成本不是我关心的,我关心的是数据的正确性了。。。她看了以后说是玉,但折射率没办法测,并对我全盘托出无法检测的理由。。。

 

其实猫兄可以对手里的墨玉、墨青、青花做一个系统的密度检测,花的时间不会多,但结论对于大家却很有意义。。。

 

中国和田玉这本书描述的密度范围,下限过宽,上限过窄,呵呵。我相信任何一块青玉都能打倒那个结论……

 

硬度、密度全部都对,的确未必能表征其为和田玉。但是,就我目前检查的大量数据来说,能达到这两项条件的岩石没有——各类花岗岩、各类石英岩、各类料器。。。都查过了。我花了很少的钱,买了十公斤的鹅卵石,每块都测,大部分为石英岩,部分为不知名的岩石,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有玻璃、蜡状、油脂光泽的。硬度都能达到下限标准,但密度全部在2.5-2.7之间徘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0 13:39: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2-10 13:39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winwun在2008-12-10 13:09:18的发言:
至于墨玉透光,我赞同薄片应该透光这一说,但我这块东西实在找不到薄的边缘。我记得bob马也贴过一个帖子,他的观点我和差相仿佛,认为墨玉可以不透光(非薄片的前提下)。

这点上我和老马的观点有差异,并且保持争论,呵呵~~因为马哥手头的那块墨玉我见了,硬度密度符合范围,检测证书上的折射率一栏好像是“不可测”,结论是墨玉————也就是说,只是因为密度和硬度符合就判断是墨玉——我认为是不可靠的。呵呵~软玉有个透闪石含量95%以上的限定。在5%范围内的石墨是否能使95%的透闪石薄片完全不透光……有点可疑。另外如果石墨含量超过5%之后会怎么样,也不清楚呢。

 

实际上我见过的完全不透光的“墨玉”最后确定都不是墨玉。这也算是个经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13:42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新疆的猫在2008-12-10 13:39:32的发言:

这点上我和老马的观点有差异,并且保持争论,呵呵~~因为马哥手头的那块墨玉我见了,硬度密度符合范围,检测证书上的折射率一栏好像是“不可测”,结论是墨玉————也就是说,只是因为密度和硬度符合就判断是墨玉——我认为是不可靠的。呵呵~软玉有个透闪石含量95%以上的限定。在5%范围内的石墨是否能使95%的透闪石薄片完全不透光……有点可疑。另外如果石墨含量超过5%之后会怎么样,也不清楚呢。

 

实际上我见过的完全不透光的“墨玉”最后确定都不是墨玉。这也算是个经验吧。

 

青玉的透闪石含量没那么高的,一般是85%左右。

 

墨玉的确是很难确认的东西,等我有空了,把这块东西拿去做个矿物检测吧,不出证书了(多加一倍的钱没意义,呵呵),结论会告诉大家的。

 

我现在倾向于认定:密度、硬度达标(硬度也要有上限),95%的可能是软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2-10 13:45 | 只看该作者
嗯,最近去找量桶做测试。把数据弄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22 04:30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