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一些网友的看法:
(1)、“和田失水多见于山料表皮,生成环境在海拔4000以上,长期裸露,经风吹日晒,且温度一直属于低温状况,失水的和田玉就好像快要风化成粉的岩石一样,容易起层,用手一拨就掉了。而戈壁料虽然日夜温差较大,常年也被风吹日晒,但是常处于海拔较低的环境之中,热胀冷缩会导致玉质不好的部分开裂,形成较小的块状,常掩埋于沙粒之中。同时也由于戈壁的环境所致,玉石表面经常经受沙粒摩擦,失水部分很快就被磨光了,所以戈壁料肯定是看不到失水的情况,因为环境就不容许这样硬度和脆度的岩石存在。所以说和田玉失水的问题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日晒和风吹上,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温度。着重研究4000米以上山料存在的坏境。因为海拔高的地区,就是太阳晒一整天,温度依旧是很低的,这点和2000多米海拔的戈壁完全无法相比。”
(2)、“如果说是温度和湿度原因,那么戈壁料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反驳这个说法,戈壁滩数万年高温不见一滴水,昼夜温差又极大,对结晶水合物矿物组成的和田玉本身考验不可谓不大。可实际上戈壁料的油润性往往比水磨籽更出色。这是何解呢?”
(3)、“戈壁料的油性是和田玉当中最好的,而且经过上亿年的风化形成,温度和湿度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和因素!正因为如此,在戈壁料表面都有一层自然形成的表皮,对其内部的保持结构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和田的籽料和山料,流水料是没有这种结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