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326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用火烧的方法来试验玉,这个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人用火烧的方法来试验玉。《淮南子 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放言》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据测试,和田玉具有高热稳定性,约1000—1100度时才释放出水,使结构发生改变。古人可能就是根据此特点,用火烧试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6-26 01: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玉这么贵,谁舍得用火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01:11 | 只看该作者

在来一些网友的看法:

(1)、“和田失水多见于山料表皮,生成环境在海拔4000以上,长期裸露,经风吹日晒,且温度一直属于低温状况,失水的和田玉就好像快要风化成粉的岩石一样,容易起层,用手一拨就掉了。而戈壁料虽然日夜温差较大,常年也被风吹日晒,但是常处于海拔较低的环境之中,热胀冷缩会导致玉质不好的部分开裂,形成较小的块状,常掩埋于沙粒之中。同时也由于戈壁的环境所致,玉石表面经常经受沙粒摩擦,失水部分很快就被磨光了,所以戈壁料肯定是看不到失水的情况,因为环境就不容许这样硬度和脆度的岩石存在。所以说和田玉失水的问题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日晒和风吹上,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温度。着重研究4000米以上山料存在的坏境。因为海拔高的地区,就是太阳晒一整天,温度依旧是很低的,这点和2000多米海拔的戈壁完全无法相比。”

(2)、“如果说是温度和湿度原因,那么戈壁料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反驳这个说法,戈壁滩数万年高温不见一滴水,昼夜温差又极大,对结晶水合物矿物组成的和田玉本身考验不可谓不大。可实际上戈壁料的油润性往往比水磨籽更出色。这是何解呢?”

(3)、“戈壁料的油性是和田玉当中最好的,而且经过上亿年的风化形成,温度和湿度对其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和因素!正因为如此,在戈壁料表面都有一层自然形成的表皮,对其内部的保持结构平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和田的籽料和山料,流水料是没有这种结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6-26 02:30 | 只看该作者
烧得分子间脱水了,还有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6-26 07:41 | 只看该作者
戈壁料的油性没有那么好,说是“和田玉中最好的”没有根据,从目前在产地和市面上能见到的戈壁料看,90%以上都不油润,不管是视觉上还是手感上都比较干,从一堆一堆收上来的戈壁料里挑选,几百块的料子里,油润的绝对不会超过10%。有的网友可能是只关注到市面上油性好的那些,才会以为“戈壁料的油性好”和“比籽料油性好”,实际上,不管是戈壁料还是籽料,油性好的都只是少数,见多了后就都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6-26 10:20 | 只看该作者
简单的办法是找一小块,放到煤气炉上烧俩小时看看  会很惊喜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6-26 10:28 | 只看该作者

没烧过啊。

 

楼主试试。

 

但是据说

木火的温度可以到1000度以上。
木炭火温度可以到1200度以上。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为400-500℃。
酒精喷灯火焰温度可达800-1200℃。
火山熔岩多在800-1300℃;

酸性岩浆温度较低。约650~850℃,基性岩浆温度较高,1100℃左右,岩浆最高达1300℃。
蜡烛火焰的温度则是1400℃左右;
瓦斯火焰的温度是1700℃;

 

我觉得古人是骗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6-26 10:29 | 只看该作者

狗狗忒有才了 玉的形成好像是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 用高温加热肯定破坏玉的结构[em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6-26 10:30 | 只看该作者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一首七律中写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并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
玉的种类不同;质地不同,对温度的耐受力也不会同。结实的硬玉,久经考验当然不怕火烧。软玉就不行啦,如琥珀玉属于树脂经地质作用生成的有机物,150度就开始软化。还有绿松石,高温一烤就会炸裂或褪色,使一件珍贵的玉器变成废品。
从古至今有一种提炼玉的方法要用火功。用栗炭灰;木贼草泡水,再加少许银硝,装入大瓦罐内,将玉悬挂其中,栗碳燃火烧煮;水干加水,反复数天,直到玉内的灰土;水银杂质提炼干净为止。在用火粉黛,猪鬃刷慢慢盘之,所化功夫远不止三天。

 

百度的。。。。。。。。。。

无知的人还是多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6-26 10:35 | 只看该作者
我用角磨机配羊毛轮轻轻一抛都能脱水,烧3天还不变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6-26 11: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喜欢搞些听起来很玄的花样糊弄人,大多是用来迷惑外行自抬身价或者货物的神秘性,中医的药引子也是一例,大夫还让鲁迅去找一对蟋蟀给他父亲做药引子,还要必须是原配的。

 

国外也有,例如最初钻石商人告诉欧洲钻石产在人不可到达的深谷,采钻人要把羊肉扔进深谷诱使神鹰下去叼来,然后捕捉神鹰取下沾在肉上的钻石,无非想说明奇货难得,天价有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6 11:36:4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6-26 14:18 | 只看该作者
勤劳的蚌埠和南阳人民很多年前就用和田玉做过火烧,油炸,酸蚀,染色等等各种试验了,大家可以去地摊上一一验证,不必再费心劳神的琢磨自己的宝贝了[em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6-26 14:24 | 只看该作者
烧过的也报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22:2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jang在2011-6-26 7:41:37的发言:
戈壁料的油性没有那么好,说是“和田玉中最好的”没有根据,从目前在产地和市面上能见到的戈壁料看,90%以上都不油润,不管是视觉上还是手感上都比较干,从一堆一堆收上来的戈壁料里挑选,几百块的料子里,油润的绝对不会超过10%。有的网友可能是只关注到市面上油性好的那些,才会以为“戈壁料的油性好”和“比籽料油性好”,实际上,不管是戈壁料还是籽料,油性好的都只是少数,见多了后就都知道了。

我想这句话:巴版,6兄、羊、小狗、戈壁、猫、BOB马、湖南兄、雨商、俯首妹妹等应该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22: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戈壁在2011-6-26 0:37:23的发言:
古人用火烧的方法来试验玉。《淮南子 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放言》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据测试,和田玉具有高热稳定性,约1000—1100度时才释放出水,使结构发生改变。古人可能就是根据此特点,用火烧试玉的。

6兄,“据测试,和田玉具有高热稳定性,约1000—1100度时才释放出水,使结构发生改变。古人可能就是根据此特点,用火烧试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6-29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有没有人烧过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6-29 13:12 | 只看该作者
谁有边角料烧一两小时 看看吧,猜来猜去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6-29 20:30 | 只看该作者

用现在的办法,估计,这玉,十有八九是要被毁了的!就是拿炭火烧,还得有个明确的方法呢,呵呵!我也对这个烧玉实验,很感兴趣,哪天,找个垃圾料子,来试试看,亲自验证!对了,就是把料子,丢进柴火堆里,就行吧?还是要架在火苗上烧啊?(这样的温度,估计要上千的!)

 

另,我个人的体验,我自己的戈壁料,绝大部分,都是很润的,呵呵!(难道,我买的,都是极少数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6-30 12: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hly63在2011-6-29 20:30:20的发言:

用现在的办法,估计,这玉,十有八九是要被毁了的!就是拿炭火烧,还得有个明确的方法呢,呵呵!我也对这个烧玉实验,很感兴趣,哪天,找个垃圾料子,来试试看,亲自验证!对了,就是把料子,丢进柴火堆里,就行吧?还是要架在火苗上烧啊?(这样的温度,估计要上千的!)

 

另,我个人的体验,我自己的戈壁料,绝大部分,都是很润的,呵呵!(难道,我买的,都是极少数的部分?!)

 

 

你买的确实是极少数的部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6-30 12:58 | 只看该作者
63兄运气真好哇,极少数的部分都被你买到了[em6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8-20 20:3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