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件做下来,让我对“体积”有了新的理解。
其实在早前,有好多人说我是“海鲜控”,因为我老做鱼,所以我停了好一段时间
一直避开鱼的题材。但是这块料子确实就适合做一条鱼。
其实说真的,一开始在走以前的老路子,但是做到后来,
狠心洗掉了之前的习惯,有了一些新的体会。
下面是说说这件的来龙去脉。
这是秋娘的料子。
如图
料子熟糯老气,而且表面有很舒服的小星点油皮。
但中间有几道老裂,这几条裂贯穿料子,所以必须切一刀,
一刀下去,料子的情况一目了然。
看 ,这几条裂是留不住的,切下来以后
选了大块的一半来做。
如红线,大块的一半有个直角飘 了出来,
这个直角一开始困扰我,让我做了一只很歪的鱼,因为不舍得去掉多出来的一个角。
那个角做了一个打开的鱼鳃。
这半边一开始在迁就材料,所以显得很被动,
构图上肚子,背脊,头三段平均,而且顶面看一边大一边小,整个动态很不舒服
另一边是这样。
还是以前做鱼的那种呆呆的样子。
就这个状态一直磨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狠心,把多出来的一半给调整了,
鱼正了。
登时舒服了许多,重要的是,我抛开了以前很多做鱼的习惯,
在最近体会的“庙堂气”里找出路。
这样,鱼在气质上庄重许多,比之前的俏皮的鱼看起来多了几分内敛。
关于这点好看的皮壳,我决定“为了留皮而留皮。”
其实这种留法并无不可啊,
我记得诗经里有这么一篇,写的是鱼在水藻里头,有一句是“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我可以把这点皮壳比作水藻。一是可以留住皮壳,二是在规整的装饰造型里用自然肌理做些点缀,
可以打破规矩。
鱼的另一边是这样的。
头在这个时候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处理这一件关键词是“微妙”,所以很多东西既要做出来,又要“藏”的住,
鱼的牙口刻画一下
什么是体积?体积不是霸气外露的东西,微妙的体积应该是土豆包裹在一个布袋里,你
可以感觉到土豆,但是你看不到有几个土豆,这就是体积。
鱼的一部分以写实风格入手,到后半部分过渡到装饰味,
这种处理手法在玉雕里我屡试不爽。
看看最后效果吧
底部的两根须须,之前没交待的。
上手的效果。这件没有打孔穿绳,反正我是觉得穿绳会破坏。
这一件其实挺多细节,没拍出来,反正东西的主人会知道它的。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