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了不少石头(好多黄沁料,小料放在水缸里了,呵呵),有一些从新疆兄弟那里收的。
新疆兄弟的特点是一口死价钱,无论大小,低于50不卖!那堆东西有上千粒了,大多是比较糟糕的东西。当然,仔细挑也能挑点漏网之鱼,呵呵。好容易挑了10粒,有两粒大的(形不好,一块是轻度黄沁料,一块是红皮青玉料)——新疆兄弟不满意了,说这是红皮子,大的,必须卖75元一粒。。。那两粒大的就没挑。最后8粒小的,每粒40元成交。里面有几颗还算不错的小黄沁,我感到相当满意,甚至为这个价格有些兴奋……。后来再想挑一粒脂粉好的水滴形二级白玉小籽,大概是4克左右,又开始低于50不卖了。。。
后来看到有个显然是职业做生意的兄弟,在新疆人开500的那堆小白子里挑。都是还可以的3、4克左右的一、二级小白子,有的带皮色,有一颗碧玉子。里面有几粒脂粉相当不错。他挑了6粒,打算以1k的价格拿下!我感觉这兄弟挑东西的眼光有问题——他挑的带皮的小籽,显然是染过色的。他带的手钏,得意地显给我看:50一粒买的,怎么样!我看到的是8粒染色青白子。。。我和他交流过,包括他的手钏、包括他挑的货,但他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也就没说啥。新疆人根本不吃那一套,一口价,低于200一粒不卖。。。后来那兄弟没买成,一气之下走了。
还有一些从河南兄弟那里收的,今天这位河南兄弟显然是不懂玉的。。。他卖的一堆小黄沁,全进行了抛光。我和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东西抛了光,一分钱都不值……他相当认同我的看法,显然市场无情地教育过他了。他表示很后悔。。。我个人的感觉,河南兄弟大部分对玉不在行,当然也有个别懂的,这事情非常奇怪。也许他们见的玉太多了,实在和石头没有多少区别。
下面这块是从河南兄弟那里收的。这块料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1、表面特别细腻,甚至让人怀疑抛过光。。。但你仔细看,会发现其实没抛光,原来就那么细腻!
2、硬度达到和田玉标准,但是密度却超过了3.1!我自己测的结果是3.12,怎么都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重测了好几次。
3、打光透——不是一打全透,而是正反面打,都能透过50%的体积。。。
4、说是黄皮,不像;说是黄沁,也不是很像。
根据自己肤浅的经验,我认为这一块,是稍微带了一点黄沁的鸡骨白料。因为在我的经验里,只有鸡骨白的物理密度有这么高。。。不知道猫兄、马兄还有其他的高手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换句话说:我们是否能以密度超过3.05来界定这种全皮料的底子?只要超过3.05,看不到别的颜色,基本可以认定这一类是鸡骨白底的东西?
但是有个疑问,我一直很不理解:黄沁之所以能沁入玉内,说明玉质疏松,这个可以从很多黄沁标本、黄沁成品中看出来。即使鸡油黄的东西,也给人以一种结构松的感觉。而鸡骨白显然是密度比较高的,结构紧密的一类。很多鸡骨白的标本,都能看出鸡骨白可以有皮,但是很少有沁。这个事情的确挺奇怪的。
请看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4 23:57: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