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疆的猫 于 2013-8-28 00:50 编辑
看了那个帖子,绝大部分观点是对的,应该是作者这一两年上手实物比对研究的结果。尤其是照片拍的很详实。大家可以仔细看看。
我补充几点:帖子里所说的“表面蛇皮纹”,实际上也是我们常说的“牛毛状结构”,是塔青(或者叶城黑青,甚至部分俄料黑青)肉质不均匀的体现。因为黑青玉颜色深,这种结构往往要用强光斜向照射才容易看到。但2009年以前出过一批极细的塔县黑青玉,是没有这个结构的,打灯看极为均匀,甚至像玻璃一样。当年我们的一些手链、镯子芯是这个材质,有兴趣的玉友可以搜索看看。
细腻一些的叶城黑青玉往往也有这样的“牛毛状结构”(粗糙的叶城黑青玉稍有颗粒状结构),大家可以搜索我们出售的一些叶城黑青玉照片看看。所以我认为用这个特征作为塔县黑青的分辨标准是不全面的。
另外,打灯看色绿稍偏黄,这是玉质稍带糖色造成的。最好的塔青应该是透光色翠绿,不偏黄。所以很早以前,塔青料子便宜的时候,商家都叫它“黑碧玉”。
其实塔什库尔干区域有好几个黑青玉矿点,出产的黑青玉质地优劣不等,并不是说“塔县出品,必属精品”。大家选购的时候,还是应该仔细分辨玉质。但截至目前,我认为最好的黑青玉,出自塔县。这是从颜色、透光性、油润性、细腻度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得出的结论。
为什么塔县料子价格能从几百元一公斤涨到现在这么高呢?我很久以前就觉得,只要是符合“色正、肉细、瑕疵少”这个标准的和田玉,不管是什么玉种,都是优质的玉石,迟早会被市场认可。塔青、河磨老料乃至俄料、青海料这十年来的价格走势,莫不印证了这一点。
最后顺便说一句,选购玉石的时候,在肉质好、瑕疵少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选择块度大的料子。我发现有很多玉友不注意这一点,因为好料本来就少,有时候确实没法再追求重量;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料子越大,相比小料,瑕疵可能就越多,越让人纠结。
但大家要知道两点,一是自古以来,凡发现大块的羊脂玉籽,都是要写入史书的。二是中国和田玉工艺等级标准里,特等白玉籽,除了要求“羊脂白色,质地细腻、滋润,无绺、无杂质”,还特别限定“块重在六公斤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