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猫

查看: 146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来一篇关于沁色造假的文章,供君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0 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玩玉的朋友热衷于沁色,关于制造“沁色”的方法,也不能全怪现代人贪心或无知,据说从宋朝就开始了,而且一直延续到清代,当然伪造所谓“沁色”的,最常见也是最好蒙人的就是“血沁”。伪造“血沁”的方法特多,也比较简单,把要仿制的“玉石”事先放在火里烧烤,烧得都快红了的时候,把一只活狗的肚子刨开,将滚烫的石头放进去,再把狗肚子缝好,埋进地下一年有余,取出来之后就有“血沁”了,这就是玉器行里所说的“狗玉”。相同的方法还有把“火烧石”塞进猪肚子、鸡肚子、羊腿里的,当然就叫“猪玉”、“鸡玉”、“羊腿玉”了,都跟家禽、牲畜有关。
  而到了现代就更简单了,如用猪血拌上黄土放在一只大缸里,然后把“玉器”埋进去,时间一长它不光有“血沁”,还有“黄土锈”呢。当然不用动物也有用植物的,比如用血竭草、紫草、透骨草等煮,也能煮出“血沁”的效果。据说还有用杏干儿、乌梅干儿或山里红干儿煮水染色的,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用不同的、带着点酸性的染料煮泡,然后用川蜡或巴西蜡“上光”,绝对能唬人。
  第二种染色法,是仿出土时的“土锈”效果。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把黄土用胶水儿给粘在所谓的“玉器”上,有粘得结实的,用手都抠不下来。现在地摊儿上能看见布满斑斑“黄土沁”的“古玉器”,大多都是用这种方法炮制出来的。
第三种染色法叫“叩锈法”,这可是个古方儿,一直流传至今。据说呀,在清朝大概是乾隆年间,江苏的无锡一带,有一位玉器造假高手,叫“阿叩”。这位“叩儿爷”发明了一种伪装古玉的方法,据说今天的故宫里都还留着他老人家的“作品”呢。他把那些“毛坯玉”也就是玉器的半成品和一些细碎的铁屑搅拌在一起,放在大水缸里,然后将煮开了锅的老醋猛然浇灌下去,这也叫“淬醋”。封好了以后埋在潮湿的地方,等十来天的工夫取出来,再于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埋在人来人往的大街的土路下面,让千人踩万人踏。为什么要这么干?谁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有他的“道理”。再约莫两三个月后“出土”,嘿!出土的“古玉器”上边布满了“橘皮纹”,纹路中满是铁锈斑呈暗红色,再用开水煮上一煮,就大功告成啦。看上去它要是不像“古玉”才怪呢! 要想“破”这个“局”,据说得耗费几年的“盘工”真玉的沁是“盘”不掉的,而“叩儿爷”的玩意儿,盘着盘着慢慢就“褪色”啦。当然这得好几年,几年前买的你找谁说理去?
第四种方法叫做“伪造黑斑”法。据说古玉在地底下会受某些矿物质的“影响”,产生所谓黑斑,这也是“古玉”断代的重要“依据” ,所以,造假者是决不能忽视的。方法是把“玉石”在开水里煮热,然后用浸湿了的破棉花把石头包好再放在铁篦子上用火烧烤,等把棉花烧成灰烬的时候就往石头上抹蜡,一边翻个儿一边抹,一定要抹得均匀才能出效果。如果往上边撒点儿孜然或辣椒面儿,一边翻烤一边喊:“哎——香喷喷,外焦里嫩啦!”就跟烤羊肉串儿一样了。这种带着“黑斑”的假玉器,欺骗性特别大,地摊儿上这类“宝贝儿”多了,稍不留神就让人打眼。
  第五种方法是伪造“鸡骨白”,在古代玉器中尤其是南方一带出土的,比如良渚文化玉器等,可以偶尔见到一种类似“煮透了的鸡骨头”的颜色,俗称叫“鸡骨白”,学名叫做“石灰沁”。这种“沁色”的出现,真正原因是质地比较疏松的玉石,在大自然中的钙化结果,并不神秘。但好古人都认为,凡有“鸡骨白”沁色者,必是名贵的“上古”之物,那么有人“喜欢”,就有人琢磨。仿制“鸡骨白”很容易,把次等的白玉或者岫岩玉放在火里烧烤,快烧透的时候用冷水猛泼。还有更简单的,干脆用硫酸泡,于是乎那“鸡骨”之“白”就“应运而生”啦。
  第六种叫“褪光法”,这与前边说的不大一样,是专门仿制传世作品的方法了。玩玉的都知道,传世玉器有一种独特的温润光泽,全无出土文物上的那种沧桑或者斑驳。所以就不能来“硬”的,得用“软”功夫,尤其是加上雕刻之后,这就得用“褪光法”了。说通俗些就是把玉器上边的“贼光”给去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糠麸皮摩擦,糠麸皮里边含有油分,这样“盘”出来的玉器会有一种看上去较为自然、柔和、滋润的光泽。据说旧社会不少“传世古玉”都是这么“盘”出来的,您知道要想“盘”出能唬人的效果来,得“盘”多少年吗?这么跟您说吧,一个刚进门的学徒,后来都成掌柜的了,手里这块玉保不齐还没“盘”好呢。那时候的艺人是真肯下工夫。现在已经没人用这种费力不讨好儿的笨法子了。唉——要说这些玩意儿流传到今天,它也得是个“宝”了,只是说不清楚都卖到哪儿去了,兴许哪个拍卖会里就有这类东西也说不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1-10 15: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很早就这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1-11 11:53 | 只看该作者
顶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1-12 10:3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1-12 11:19 | 只看该作者
写这篇文章的人真古玉见少了,道听途说的听多了。。。。。。
这和刚玩儿新的籽料一样,真东西见多了,人工弄出来的多多少少就能分辨出来是一样样的,研究得越透彻,分辨能力越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猫坛客服秋
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
13609933592|09916641055
猫的微信二维码

QQ|小黑屋|手机版|新疆的猫、和田玉、论坛 ( 新ICP备19000534号-2 )

新公网安备 65010602000597号

GMT+8, 2025-7-30 05:5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